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在中臺港澳四地,若提到有關日本的歷史名詞,必然會聽過「鎖國」(Sakoku)。
一說到「鎖國」,許多人便會聯想到「閉關自守」、「與外界隔絕」等落後保守的觀感,而這種不跟西方文明接觸,被認為只眷戀過去的榮景,最終招來滅頂般的失敗,背後所蘊含的就是一種「進步史觀」(Progressive view of history)──暗示江戶日本和清帝國的十九世紀都處於令人嗤之以鼻的保守、令人搖頭嘆息的落後情況。
然而,我們從教科書裡學到,鎖國的日本幾經波折還是成功擺脫了「鎖國」帶來的陰霾,成為東亞第一個進行現代化的國家,同樣鎖國的清帝國卻反而分崩離析。兩者的差距更讓我們驚訝日本能夠「絕地反彈」之餘,對於明治維新的憧憬也與日俱增。
適逢明治維新的一百五十周年,正當日本開始重新思考、反省這場改變國家命運的大變革,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時,我們仍然停留在過往的憧憬之中。其中,日本在反思過程中已有所改觀的,就是上述的「鎖國」問題。
如果先將結論說在前頭,那就是「鎖國」的歷史距今只有約二百年!究竟鎖國之於日本是怎麼一個回事呢?這一切要從 1801 年的一本翻譯書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