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從馬來西亞華語電影看「一個馬來西亞 」

黃偉雯 2016-12-01

《辣死你媽》(Nasi Lemak 2.0)是馬來西亞鬼才導演黃明志在 2011 年的賣座電影,也曾經在同年的臺灣金馬影展列為參展影片。黃明志畢業於臺灣的銘傳大學,從網路創作歌手起家,同時也拍電影。「辣死你媽」就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在馬來西亞七十多家戲院上映。


也許從以上所述,感受不到可以在七十多家戲院上映的重要性在那裡。在馬來西亞的電影政策裡,規定一部電影必須要有 60% 以上的馬來語才能算馬來西亞本土電影,也才有優先權可以在電影院的最大廳連映兩週 [1]。當然《辣死你媽》這部片不符合本土電影標準,所以可以在限制條件下上映多家戲院並成為賣座片,實屬不易。


從這部電影的播放背景及故事中,都可以嗅到對「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呈現與反思。當然如果你對馬來西亞當代政治沒有概念,也會少掉很多看這部電影的樂趣。於是,從這部電影看當今的馬來西亞成為這篇文章的主軸了。希望能用較為輕鬆的角度,讓大家更認識鄰居的政治與文化。


Nasi_Lemak_2.0_DVD_Cover

 什麼是「一個馬來西亞」

「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 / Satu Malaysia)是由第六任馬來西亞首相納吉(Najib bin Abdul Razak)於 2009 年九月上任之後推行的理念,由「一個馬來西亞:人民為先,績效為主」取代了過去的「2020」口號 [2]。從這一年開始,走在大城小鎮中,三不五時都可以看到飄揚在街頭的「1 Malaysia」旗幟,打開車子裡的收音機,一段新節目的開始,都會用「Salaam!Satu Malaysia」當做開播招呼語,於是身為一個外國人,便會想要知道短短的一句話,包含的是馬來西亞當代的什麼新思維與方向。


納吉(Najib bin Abdul Razak)身為首相,也是馬來西亞國民陣線聯盟裡的巫統領袖,對於這個華人口中「馬來西亞畢竟是馬來人的國家」的消極態度,「1 Malaysia」到底有沒有做到實質意義上的認同馬來人、華人、印度人,乃至於原住民的多元種族融合的國家,恐怕在華人的眼中是有許多問號。但是對於外國人的我們而言,多元融合的色彩,的確是馬來西亞文化中給予大家的第一印象,這應是無庸置疑的。


馬來西亞華語電影《辣死你媽》(Nasi Lemak 2.0)

《辣死你媽》取自諧音 Nasi Lemak (意即椰漿飯),這是馬來西亞的國民美食。導演黃明志也藉由這個美食來表達馬來西亞華人的身份認同,以及大馬一直強調的多元種族文化與融合。電影裡面出現的語言相當的多,直接代表馬來西亞的多元種族文化的呈現。講著廣東話、潮州話與客家話的華人,還有馬來文、英文、南印度的淡米爾語以及馬來西亞華人講話特有的腔調與用語,交錯在電影的各個鏡頭之下。簡單,卻拍出了原汁原味的馬來西亞面相。


這部電影以食物為主題,在找尋食物最純粹美味的過程中,走訪了馬來西亞幾座城市,例如在隨處可見的華人檔中吃著最常見的炒粿條、到充滿娘惹文化的麻六甲學習娘惹料理,還有穿插鄭和的 KUSO 場面,再到南印度的香料師家中,學習做出代表自己獨特味道的 Masala (綜合香料)。最後到馬來人的家中,還安排一位曾經到華文獨立中學念書的馬來婦女背幾句唐詩,反映現在很多馬來人及印度人到華文獨立中學學習華語的現況。


雖然現在馬來西亞喊的口號「Satu Malaysia」(一個馬來西亞)仍是以馬來人為主出發的立場,但是對於一個像我這樣曾經在馬來西亞居住過的外國人而言,再次看到這樣的電影,其實有許多東西都非常的有共鳴。


「一個馬來西亞」官方Logo。(圖片來源)
「一個馬來西亞」官方Logo。(圖片來源

簡單來說,這部電影在極低的成本及有限的 90 分鐘內,為「Satu Malaysia」做了很通俗的完整呈現。


從電影看馬來西亞政治:由「聯盟」到「國民陣線聯盟」

當然,所謂的多元種族文化特色,也一定會反應在政治上。在電影最後那一場廚藝大賽,三位評審一字排開:分別是杜國大、巫友強及馬大華,加以評審之間的互動其實也用戲謔的方式,呈現「國民陣線聯盟」(簡稱國陣 / BN) 的縮影。


「國民陣線聯盟」的前身是「聯盟」,由巫統、馬華公會、印度國大黨三大政黨組成,當時馬來西亞還是馬來亞聯合邦的時代,並未獨立。1957 年馬來亞獨立後,由「聯盟」組成聯邦政府並贏得 1959 年的大選取得執政地位。1963 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聯盟」仍是國會裡的優勢。不過後來遇到了 1965 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等重大事件,馬來人與華人內部整合發生大動盪,1969 年發生了著名的「五一三事件」[3]


「五一三事件」之後,擴大了「聯盟」組織成為「國民陣線聯盟」。包括巫統(UMNO)、馬華公會(MCA)、國大黨(MIC)、民政黨(Gerakan)、 進步黨(PPP)、砂土保黨(PBB)、砂人聯黨(SUPP)、砂人民黨(PRS)、砂民進黨 (SPDP)、沙團結黨(PBS)、沙民統(UPKO)、沙進步黨(SAPP)、沙自民黨(LDP)和沙人民團結黨(PBRS),其中巫統為最大黨。而「國陣」也成為數十年來的執政聯盟 ,由「巫統」(UMNO) 擔任領導地位。


現今的馬來西亞政黨聯盟

1999 年以後,馬來西亞開始出現反對黨聯盟,分別是由前副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領導的 「人民公正黨」(PKR)、華人為主的「民主行動黨」(DAP),以及馬來西亞回教黨(PAS)。這三黨也在 2008 年結合為「人民聯盟」。其中令臺灣人印象較為深刻的是 2013 年馬來西亞大選,5 月 5 日當天因為停電,被稱為馬國政治黑暗的一天,還有不少人的 FB 大頭照改為全黑以表示抗議。那次的選舉「國陣」贏得慘烈,同時也是馬來西亞獨立數十年來最有機會「變天」的一次,因此當年選舉頗受全世界關注。


在臺灣 2016 年的總統選舉成功的政黨輪替,展現了民主的成果,又再往下一階段的進步邁進的同時,關注鄰國的政治,也許也是身為一位世界公民應該有的態度及思維。就讓我們從這部電影開始,好好了解一下這個「Satu Malaysia」吧!

 


 


[1] 此稱為「強制上映制度」,後來因為爭議頗多,政策也稍做修改:若首 4 天連續公映的觀眾人數未達該影廳座位的 30%,影院可將該電影轉到較小的影廳放映。若首 3 天連續公映觀眾人數低於 15%,影院有權將影片下片。(資料來源:當今大馬


[2] 由第四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Tun Mahathir bin Mohamad)提出的「2020馬來西亞宏願計劃」,意即期許馬來西亞在西元 2020 年能成為先進已開發國家。


[3] 1969 年 5 月 13 日爆發的大型種族衝突流血事件,華人死傷比例高於馬來人,主要原因聚焦在經濟收入與政治上的差異太大。事件之後,馬來西亞開始了「新經濟政策」,給予馬來人及土著更多的保障,此事件是國家政策路線的重要分水嶺。

 

本文於 2016 年 1 月刊載於洞見 Insight Post-國際事務評論網,由故事編輯部重新排版。
文章資訊
作者 黃偉雯
刊登專欄 黃偉雯的世界視角
刊登日期 2016-12-01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