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上學也上墳,墓仔埔也敢去!臺北市那些校園曾經是墓地?

黑色酒吧 2020-07-27

你的學校以前也是墓地嗎?聽說我學長姐,以前校慶時在轉角遇過一個日本軍人的背影!

這是筆者上大學時,與新認識同學的親身對話。


說起來特別有趣,好像很多國中小,甚至高中,都曾傳說校園興建以前是墳墓,這是真的嗎?


今天,其正特別為大家檢視公墓以及若干學校的建校歷程,找出學校以前真的有公墓的歷史紀錄!


墳墓會出現在哪裡?

在我們檢視這些校園傳說之前,有一個概念要先確認,「墳墓」的定義是甚麼?


首先,我們要先屏除大地主在自己土地上設置的私人墓地。因為這是屬於地主家族自用的祭拜祖先之處,在民俗跟管理的意義上,與一般大眾害怕的公墓都有很大的差異。


第二,它可能過去在清代是萬善公、同歸所這類收容無主不知名的骨骸之處,但經過政府整理後,就成為一般市民死去後所下葬之處。


第三,在日本時代,有所謂「共同墓地」的規則在,即公墓由政府規定、劃界,且一般民眾過世後得遵照政策在此處下葬,不可任意依照風水或個人喜好問題私自挖土設墓。以臺北為例,在日本統治的第一年,就由總督樺山資紀下令規定,共同墓地要設立在離大稻埕東北方 1500 公尺處。


在日本統治時代初期,各地鬧區面積都還維持清末以來的漢人聚落大小,市街規模不大,市街之外多半都是沼澤地或田野地,取得便利、價格不貴,因此,學校和墓地兩者多半會設置在市街之外,但當時田野眾多,兩者皆有足夠大的空地可供使用,並不會出現學校取代墓地,或墓地直接沿著學校蓋的情況發生。


1970 年代的臺北林森北路與極樂殯儀館照片
圖片作者:不明
可參考印海寺的奇想如是說

以臺北來說,舉例如下:

 

大龍峒共同墓地
大稻埕共同墓地
牛埔庄(今光點台北南西商圈一帶)共同墓地
林口庄(今臺北客家園區一帶)共同墓地
詔安厝(今天津街一帶)共同墓地
龍匣口(今植物園一帶)共同墓地
新起街(今西門紅樓一帶)共同墓地
以及專門供內地人(日本人)使用的三板橋共同墓地。

這麼一看,有好多地方都是今天「活人」活動的範圍阿,是不是覺得逛街的炎熱天氣,變得稍微涼了一些呢?

 
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逝世並埋葬於三板橋墓地的報導照片
圖片來源:《日日新報》

墓地裡藏著恐怖,跟見不得人的秘密

1907 年的 1 月冬天,某天經過詔安厝的居民,發現一截斷腿被狗咬到了路上,嚇壞的該民眾趕緊報案,經過警官推敲與鑑定之後,認定這是一名約 6 歲小孩的腳!


這可能是野狗從墳墓挖掘出來的屍體,因為腿上已經呈現深紫色,且佈滿斑斑齒痕。果然,大家去詔安厝共同墓地一看,有一小處看起來是新建的墳墓,已經被野狗弄得亂七八糟,聞訊趕到的家庭,看到小孩子逝去安葬的地方又被野狗弄成這副德性,趕到非常生氣與難過。同時也自責自己沒有把墳墓建得更深更完整,才讓野狗聞到了氣味並挖出那夭折小孩。


圖片來源:《日日新報》

墓地同時也是埋藏秘密之處,有天,牛埔庄的楊家出門巡視田水,發現共同墓地內竟有一個大鐵罐,上前檢視,不看還沒發現,裡面竟然藏著一對雙胞胎的嬰屍!


警官鑑識屍體並推測案情,看起來這對雙胞胎還沒滿 4 個月大,也還沒有長出頭髮,也看不出是男是女,很有可能這對雙胞胎是早產而死,可能懷孕的母親或其家族不願意此事鬧大傳與周遭鄰居知道,因此刻意藏在鐵罐中埋於墓地內,由於無法追查進一步的線索,最後也只好將這對雙胞胎的屍體,好好埋在牛埔庄共同墓地。


上述種種墓地會發生的情況五花八門,令人背脊發涼,但這樣聽起來,似乎就跟學校沒關係了?


活人越來越多,搬進了往生者的家

是的,第一批墓地與學校的確不相衝突,但當市區日漸飽滿後,住家與公共設施開始比鄰共同墓地,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市區居民希望遷墓,以臺北為例,1905 年臺北市區改正計劃公布,政府其實已意識到很快地目前市區大小就容納不了不遠未來的臺北人口,因此劃設眾多新興住宅區以及公共設施,將三市街(大稻埕、艋舺、臺北城)連成一氣。


當這樣的都市計劃日漸實踐後,才真正出現了「麻煩又礙眼」的公墓問題,過去那些廣設在田野之間的共同墓地,在新興都市計畫中,成為了要被遷葬並興建新建築(例如學校、市場)的嫌避設施。正如下述這篇 1919 年的報導:

 

……限期遷徙。有主而稟請改葬者。有七百六十七墳。 其他無主者約四千餘墳。從此三市街墓地。不留其影矣……

 


 

 

圖片來源:《日日新報》

三市街即大稻埕、艋舺,以及臺北城,可以說 1909 年前後,上述的許多共同墓地,多半被移到「頂內埔共同墓地」了,而鬧區內不再見到墳墓。頂內埔那邊是一處臺北盆地東南郊山所圍繞起的田園地帶,再往南就是景美、大坪林的「鄉下地方」了,因此頂內埔共同墓地及周遭山丘成為遷葬的地方。


規模甚大的新起街共同墓地,是一處從清朝開始就累積漢人相互械鬥而死亡的屍體埋葬之處,在當局有意在今天西門町一帶,興建日本式的遊樂場所之後,原本的墓地就成為要遷移的對象。據史料紀載,有祠堂顯示堂號或身分的墳墓,就有 1159 座,而沒有資訊顯示的無祠墳墓,也有千多座,這合計起來快要 3 千座的墳墓,就在 1908 年前後陸續移到上述的頂內埔共同墓地去。這可能是臺灣史上最早因公共設施而集體遷葬的案例之一了。


同時,有趣的事情又發生了,住在頂內埔附近的部分不肖居民,知道政府正在花錢遷葬與購買新公墓用地,就先一步在空地處一鏟一鏟堆出數座土丘,等當局要來買地建墓時,就謊稱這假墳墓是先祖埋葬之處,要價 5 圓或 10 圓才能清出供人使用。這般小奸小惡,聽起來是不是有一點台灣味在呢?


連臺大都曾經是墓仔埔

一開始陳述的那些共同墓地,也在日本時代中期前後,因市區的發展,陸陸續續移往頂內埔共同墓地或其他較遠的大型墓地了,但這還不是那些骸骨們的最後一站。因為你知道嗎?「頂內埔庄」,其實就是今天臺灣大學座落之處!


1928 年臺北帝國大學以總督府高等農林學校的校地為基礎,陸續往北購地並興建今天以 13 溝面磚聞名的兩排校舍,可以說,日本時代中期,臺北的發展已經更加擴大,發展到東南腳的蟾蜍山一帶了。因此,共同墓地又成為了一個當局在建設時的一大難題。


最後,1940 年當局終於決定要在六張犁購買大片土地當作公墓,如此一來,未來可以一勞永逸,將所有墓地都移過去後,該處也能承受未來臺北過往喪家的墓地需求。聽到這邊,是不是很熟悉呢?沒錯,這就是今天六張犁公墓前世誕生的背景,今天六張犁的公墓滿滿一片,其實是相應著臺北市區的發展與歷史,而慢慢「移動」到此的。

 

好了,公墓的「移動軌跡」已經部分爬梳出來了,我們再回頭來檢視第一批共同墓地以及隨之而來的公共設施,再搭配地理歷史系統來確定哪些臺北市的學校過去真的當過共同墓地,以下是推測出來的答案,可能不中,但不遠矣,至於不在榜單上的臺北市學校,可以先鬆一口氣,但也可能只是我沒查出來而已(?):

 

大龍峒共同墓地:今蘭州國中一帶
大稻埕共同墓地:長安西路與重慶北路交叉口西南面
牛埔庄共同墓地:今光點台北南西商圈一帶
林口庄共同墓地:今臺北客家園區一帶
詔安厝共同墓地:今天津街一帶
龍匣口共同墓地:今國語實小與鄰近建國中學一帶
新起街共同墓地:今西門紅樓延伸到西門國小、台大北護分院旁
三板橋共同墓地:今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
頂內埔共同墓地:鄰近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大學農場園藝分場
由墓地改建成的北投三層崎公園
圖片來源:臺灣英文新聞

被點名到的各位同學,有沒有覺得不用開冷氣,突然身體就好涼快呢?

 


參考資料
  1. 哀此片腳,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0117,版次 5
  2. 觀音亭遷塚,臺灣日日新報,19070714,版次 5
  3. 市場敷地之墳墓,臺灣日日新報,19080329,版次 4
  4. 虛坆弊端,臺灣日日新報,19080730,版次 5
  5. 處置墳墓,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0806,版次 5
  6. 雙兒死屍,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629,版次 3
  7. 墓地整理一般須知,臺灣日日新報,19340512,版次 8
  8. 六張犁に新墓地 大臺北市一面を物語る,臺灣日日新報,19400516,版次 2
文章資訊
作者 黑色酒吧
作者 其正
刊登日期 2020-07-27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上課囉!開箱學校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