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航向世界的大港:高雄港與世界航線的連結

2024-10-21

今天的高雄以港都的形象為世人所熟知。港口通往海洋,總是給予人四通八達,無處不可去的印象。不過,就如在鐵路與公路時代,人們必須藉由固定的路線,在不同的城市間移動一樣,作為港都的高雄在很長的時間內,也需要借助特定的航路,才能與外界溝通往來。
 
當然,相比於有實體的鐵路、公路系統,航線往往會因應外在環境而不斷改變,從而勾勒出獨特的軌跡。細數從高雄出發的航路,也讓我們看見一段獨屬於這座百年港都的海洋歷史。
 

開港通商,照進世界的一道光

舊名「打狗」的高雄港,地名最早出現在 17 世紀初,陳第〈東番記〉中的「打狗嶼」。荷治時期,由於每年秋冬都有來自中國的漁船,到打狗等地捕撈南下產卵的烏魚,荷蘭人遂規定漁船必須先至大員(安平)登記,取得通行證與許可證後,才能進行捕撈。到了明鄭與清領時期,打狗始終以重要漁場的身份為外界所知,清代官府更將許可證改成官方核發的「烏魚旗」,以此收取稅餉。
 
因之,打狗在清代開港通商以前,在外界眼中一直都是中國漁民來臺季節性捕烏的主要漁場,同時也是臺灣南部鳳山地區沿岸的主要漁港與運輸、偷渡走私口岸之一。
 
臺灣被迫開港通商後,打狗港原本作為臺灣府(臺南)的附屬口岸,由淡水關派員駐旗後,負責查驗進出口的洋船艙單。但對外國商人來說,想進入打狗貿易可說是相當不便:由於尚未設關徵稅,前往打狗的商船必須先到福州繳納保證金,再至淡水關或廈門關繳納進口稅,駛離打狗後還得前往廈門關或福州關繳納出口稅,過程繁瑣費時。於是在各國洋商要求下,打狗海關於1864年在旗後設立,並於隔年開始徵稅。
 

1867 年的打狗港哨船頭,已有歐式的風帆船隻進入港中。(Source: wikimedia\公有領域)

開港通商期間,臺灣的貿易商品雖遍及全球,但除了中國大陸、日本與南洋有直接貿易外,多由香港及廈門轉口;而打狗所在的南臺灣,主要貿易對象有日本、香港、華北、華中,大宗出口物品則為蔗糖。如果從打狗海關的進出口船籍國別統計來看,這時期進港的外國船隻,有英、美、德、法、丹麥、荷、西、日、瑞典、挪威、俄、夏威夷、奧地利等多個國家。其中英、德兩國自開港通商後,一直與打狗間維持常態經貿往來,這兩國商船總數就占了打狗港進出船舶總數的80% 左右,其中英國又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
 

來到打狗進行通商的各國中,英國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圖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Source: clsung\CC BY 2.0)

這兩國設於打狗的洋行,英國有怡和、甸德、德記、天利行(1867年歇業),德國則有東興、老鈴行(1867年歇業)。他們主要進口來臺的商品為鴉片,由打狗出口物品則有樟腦、煤、米和糖等,在打狗港對外貿易地位及連結世界航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開港通商的衝擊下,打狗港得以突破清帝國國界的藩籬。儘管對外貿易航線仍透過香港、廈門轉口,但藉由這兩條航線,英、德、美等國的商船開拓了打狗的新市場,也開啟了與歐洲、美洲的海上連結。洋商、洋人、傳教士的造訪,帶來了世界各國的貿易商品、商業制度與文化,同時也將臺灣帶入世界。
 

南進基地,帝國意志下的東亞樞紐

1895年,日清戰爭結束後,臺灣被永久割讓給日本。對於日後被更名為高雄的打狗港,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轉變。在現代鐵路、港口等建設陸續完成後,基隆與高雄透過縱貫鐵道連結南北,逐漸躋升為人們印象中的臺灣兩大港口。利用這南北雙港臺灣的物產由此匯集、裝船並出口,而島上的住民生活所需也能藉此進口轉運。兩座港口既連結殖民母國,更持續並擴大了臺灣與世界的連結。
 
日領初期,臺灣總督府的海運政策,首重在切斷臺灣與中國本土長久以來的緊密貿易分工,並透過提高關稅與航路補助,使日臺間的航運貿易取而代之。至於對外方面,日本既須概括承受清國與各列強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得兼顧權衡各國在臺的權力利益。於是在 1896 年,總督府正式對外宣告淡水、基隆、安平及打狗仍准外人居住、通商,各國船舶也仍能繼續在這四個國際港口進出貿易。
 
1908 年起,打狗開始三期築港工程,不斷擴大港口規模與基礎建設,同時也藉由航運補助與命令、定期航路等政策強化日臺間的經貿連結。所謂的命令航路,就是政府以提供補助金的方式,命令船公司開設的定期航線,而在臺灣和日本間的命令航路,主要是由大阪商船與日本郵船承辦:
 

年度 航線
1896 開設神戶—基隆線
1902 開設橫濱—打狗線,並於1914年併入神戶—基隆線
1923 基隆—神戶附屬線增停馬公、高雄
1939 增闢高雄—東京附屬線
1940 高雄—橫濱線改為高雄—東京線
1942 開設高雄—神戶線
這類往返於臺灣與日本內地的航線,又被稱為內臺航路。其中高雄—橫濱線是臺日間相當倚重的命令航路,除了後續增加大阪、神戶、鹿兒島、名古屋等停靠港外,也是1920年代後最多商船行駛的臺日命令航線。而隨著高雄築港工程分期完成,港口機能不斷擴增完備,南臺灣所生產的米、糖、香蕉等農產品,大多藉由鐵路集中到高雄出口,高雄與日本內地間的連結也更加緊密。
 
吉野丸屬於當時日本郵船的分公司近海郵船,是負責基隆神戶航線的汽船之一。圖為描繪吉野丸的明信片。(Source: 文化部典藏網發布於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 3.0 TW)
除了內臺航路,總督府也開設了巡迴臺灣本島的沿岸航線,例如 1897 年開設的東西沿岸(後改為東西迴線)、基隆打狗、基隆塗葛窟等線,當中多有停靠打狗港,也使打狗成為臺灣沿岸航線中的重要樞紐。
 
臺灣與日本內地間的航線往來。(Source: 国立国会図書館\公有領域)
隨著日本向外侵略擴張的腳步,臺灣對外航運也同步增長。為了取得對中國航運及對華經濟擴張的優勢,總督府補助開設了一系列臺灣—中國航線,如打狗—香港、打狗—廣東、打狗—上海、打狗—天津、打狗—大連—天津(華北線)等。而當日本的勢力深入中國滿洲及朝鮮後,總督府也陸續增闢高雄—滿洲—朝鮮(1927)及高雄—仁川航線(1935)。
 
至於面向南方的海運南進第一步,臺灣總督府自 1916年起命令大阪商船開設南洋航線,主要目的就是向南洋輸出臺灣包種茶、米、雜貨,以及轉運來自日本內地和華南的貨物,再將南洋砂糖、貝殼、藤、雜貨等輸往香港、臺灣及日本內地。
 
打狗港原本只是南洋線返航的停靠港口之一,但一次大戰期間,歐洲列強因戰事無暇東顧,使得日本海運界出現短暫的黃金時期,總督府也在 1919 年將南洋航線分成南洋甲線與乙線,甲線以臺灣—菲律賓、荷領東印度(印尼)為主,乙線以臺灣—法領印度支那(越南)、暹羅(泰國)、新加坡為主,兩線都以臺灣南北基隆、高雄雙港為節點;只不過,戰後的經濟不景氣,造成南洋航線嚴重虧損,也導致南洋乙線在 1926 年被總督府廢止。
 
年度 航線/過程
1912 日本南洋航路停靠高雄港
1916 大阪商船開設南洋航線
1919 南洋航線細分為南洋甲線(臺灣—菲律賓、荷領東印度)與乙線(臺灣—法領印度支那、暹羅、新加坡)
1926 南洋乙線廢止
1928 南洋甲線改為基隆—爪哇線
1932 開設基隆—菲律賓線
1939 開設曼谷線(日本—基隆或高雄港—曼谷)
 
 
大阪商船的南洋航路宣傳單,當中便提到船隻從神戶往返爪哇的航線中,基隆、高雄均是停靠港口。(Source: 稻江文化工作室發布於國家文化記憶庫\CC BY-NC-ND 3.0 TW)
這些不同時期、不同名稱的南洋航線,都與世界局勢、日本向外擴張,以及高雄築港工程與港勢發展密切相關。尤其是1930年代後,日本正式確立南進政策,不管是臺日、南洋或華南等航線,高雄港都作為重要的靠泊與航運貿易節點之一。從日本、朝鮮與滿洲,再到華南與南洋,高雄不僅肩負起對內運輸重任,更扮演著日本南進基地與「農業南洋、工業臺灣」的關鍵支柱。
 

貨櫃浪潮,與全球化接軌的貨運之都

二戰期間,臺灣曾經遭受到盟軍大空襲,全臺各地災情頻傳。作為日本帝國南進基地與中繼站的高雄港,受創也最為嚴重。因此,戰後高雄港的首要任務就是「復原」。歷經沈船打撈、港口復原、疏濬、恢復通航、重建的重重難關,以及 1953 年以後的擴建計畫,高雄港的貨物吞吐量逐年成長攀升,並重新找回了往日的風華。
 
1950 年高雄港貨物進出口地區統計圖,當時出口的產物以糖居多。(Source: 〈行政〉,《監察院》,檔案管理局藏,檔號:0039/044200/00048\作者提供)
但真正使高雄港崛起、脫胎換骨的關鍵因素,是貨櫃。
 
1960 年代,隨著貨櫃的發明與技術成熟,貨櫃正逐漸取代傳統商船緩慢、笨重的裝卸方式,大幅加快了海上運輸的速度與規模。一場席捲世界的貨櫃浪潮即將襲來,改變航運的面貌,並將全球更加緊密的串連成一體。
 
然而,貨櫃船要發揮作用,需要相配套的碼頭設施,這也奠定了高雄港未來在世界眼中的新面貌:一座全新的貨櫃商港。1970 年,中島商業區第一貨櫃中心完工,正式宣告高雄港貨櫃新紀元的來臨,臺灣貨櫃船開始大量增加,迅速成為運輸主力。隨後高雄港陸續完成第二港口、第二、第三貨櫃中心、過港隧道等,而在 1986 年躍昇為全球第三大國際貨櫃商港。
  
有了成熟的貨櫃港,高雄總算可以建立起新的商業航線。戰後臺灣對外的航運貿易發展,雖從距離較近的香港及日本重新展開,但之後陸續由國營航業公司,以及民營的長榮海運開闢了諸多航線,且都與高雄港緊密相關:
 
國營航業 長榮海運
臺美定期航線、中東線(石油)、歐洲線、東南亞線、中南美東南非航線、澳洲線、印尼線、西非線 遠東/美東、遠東/美西、遠東/中南美洲、遠東/紅海、地中海、遠東/歐洲、環球東西雙向航線
從地理位置來看,高雄港位於東北亞、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的樞紐,也是各大洲的貿易及航路必經之處,因此主要有三大貿易航線在高雄港交會:從太平洋連接東亞與北美的越太平洋航線;經蘇伊士運河往歐洲、美東的遠歐航線;以及串聯日本、韓國、中國、越南及新加坡等地的亞洲區域航線。
 
高雄港貨櫃航線則可分成往返亞歐、亞美的主要國際航線;臺灣—中國、臺灣—香港的兩岸航線;以及區域航線,包括臺灣與東南亞、東北亞的近洋航線,以及遠東至中東、地中海、非洲、澳洲、中南美洲、太平洋等遠洋航線。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航線也都與長榮海運全貨櫃定期航線高度吻合。
 
從高雄出發或途經高雄的貨櫃航線,形成了一張緊密交織的商業網絡。(Source: 交通部航港局\作者提供,2024.09.09查閱)
這樣的好光景一直持續到 2000 年以前,彼時的高雄港吞吐量曾高居世界第三大港,但隨著東亞其他港口發展,高雄港的排名也節節後退。所幸面對內外夾擊,高雄港仍憑藉其在遠東—歐洲及遠東—跨太平洋兩大貿易主航線上的優越地理位置,再加上 2023 年,交由長榮海運營運的第七貨櫃中心完工,配合長榮、陽明、萬海等國籍航商的全球布局努力,還有重要外籍航商[1]靠泊與租用專用貨櫃碼頭,高雄港再度站穩東亞重要貨櫃港、以及海運樞紐的地位。
 
從大航海時代、清領時期、日本殖民再到戰後,高雄每一次與世界建立新的聯繫,都與自身的經濟、時代的浪潮,以及周遭局勢息息相關:開港前的打狗港,既有兩岸漁民為捕撈烏魚而來,也有人在清帝國嚴格的對渡政策中,找尋偷渡與走私的空間;開港後的打狗,則透過無數經香港、廈門轉口的外國船隻,讓臺灣與清帝國以外的世界有了直接的互動;
 
日本殖民下的高雄,所發展的航線方向――日本、華南、南洋,處處彰顯了帝國的戰略發展思維;而在戰後貨櫃浪潮中,與高雄有所交織的航線已經繁密如網,則展現了全球化時代下,高雄不僅立足了腳跟,更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航線的發展歷史,是一段寫在地圖上的,高雄與世界接觸、互動的故事,而在未來的歲月裡,這段故事肯定還會繼續譜寫下去。

(作者為國立臺北教育大臺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1] 如Maersk、CMA CGM、COSCO、Hapag-Llod、韓新遠洋等外籍航運公司。
 
參考資料
  1. 林滿紅,〈清末臺灣與我國大陸之貿易型態比較(一八六○-一八九四)〉,《歷史學報》6(1978.05)。
  2. 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Maritime Customs Annual Returns and Reports of Taiwan 1867-1895(Ⅰ)、(Ⅱ)》,(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1997)。
  3.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臺北市:玉山社,2000)。
  4. 葉振輝,《打狗英領館的文化故事》,(高雄市:高市政府文化局,2004)。
  5. 吳連賞,《高雄市港埠開發史》,(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5)。
  6. 楊玉姿、張守真,《高雄港開發史》,(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8)。
  7. 謝幼屏,《提升高雄港貨櫃碼頭營運效益之研究(1/2)》,(臺北市:交通部運研所,2006)。
  8. 蔡昇璋,〈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2008)。
  9. 游智勝,〈日治時期臺灣沿岸命令航線(1897-1943)〉,(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論,2008)。
  10. 蔡昇璋,〈臺灣貨櫃運輸新發展(1960-1980年代)〉,《檔案樂活情報》150期(2019.12.26)。
  11. 蔡昇璋,《港灣‧記憶:跨越時空的雙港故事》,(〔新北市〕:檔案局;〔臺北市〕:航港局;〔高雄市〕:臺灣港務,2020)。
本文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合作
雄躍南方,百年好市
1924 年 12 月 25 日高雄設市,從此,由一個港口小鎮,百年內蛻變成稱霸南臺灣的港都工業城,更是一座承載國家經濟使命、社會多元文化包容,與國際接軌的偉大城市。

20 世紀開端鐵道和港埠建設在港邊展開,海陸聯運打造高雄市聯通世界的平臺。1908 年高雄港吞吐量超越台南安平,成為南部第一大港,製糖、製磚、水泥、軍事工業,高雄開啟了百年工業狂飆之旅。

1950 年代塑化工業、1960 年代石油化學工業和著名的加工出口區代工產業、1970 年代的重工業,以及小兵立大功的螺絲王國、香蕉王國等,高雄長期肩負了台灣經濟發展的重擔。

1976 年高雄人破百萬、1979 年升格為直轄市,因鐵道、港口、工業構築了高雄成為大城的基礎。

2010 年縣市合併,疆域納港包山成就了現在我們生活的「高雄市」,近十數年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世貿展覽館、旅運中心等構築出亞洲新灣區的面貌,從百年推動高雄的臨港線到今天的輕軌環狀線,一種屬於高雄的新生活方式,讓百年舊港灣成了青春高雄的引領者。

2024 回望百年,作為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匯聚來自全台各地的人一起打拼、一起生活,成為所謂的「高雄人」,今年8到12月讓我們用繞境遊程、講座等活動更了解這片我們一起打拼的土地吧!
文章資訊
作者 蔡昇璋
刊登日期 2024-10-21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