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左傳的錦囊妙計】讓人摸不著底細的政治謀略──「首鼠兩端」

黃聖松 2019-06-17

成語「首鼠兩端」是形容躊躇不決、瞻前顧後的樣子,正好與「當機立斷」意思相反。雖然「首鼠兩端」常讓人覺得沒有主見或膽怯畏懦,但有時候卻是有心人刻意製造的煙霧彈,想讓人摸不清他的底細。本章使用前一章〈團戰亂鬥〉裡的衛成公為例,他可是慣用「首鼠兩端」的好手。
 
筆者在前章講述到魯僖公二十八年( 632 B.C . )城濮之戰前,衛、楚兩國本來是親家,晉文公討伐衛國、侵略曹國,隨後又與齊侯在斂盂約盟。衛成公眼見晉師如此壯盛,立馬見風駛舵,要求參與晉、齊之盟。
 
無奈晉文公斷然拒絕,讓衛成公碰了一鼻子灰,於是又想回頭依附楚國。衛國國人不答應此事,於是將衛成公逐出國都,而衛成公只能暫時落腳衛邑襄牛。
 
到此為止,衛成公已兩次見風轉舵,到底他想要「親楚」還是「附晉」?首鼠兩端的表現讓人摸不著頭緒。


春秋晚期打仗常用兵器:銅製三穿戈(Source:故宮open data)

接著,城濮之戰中晉勝、楚敗,衛成公見到苗頭不對,趕緊腳底抹油,從衛地襄牛出奔到楚國。這個時候晉文公即在踐土召開國際會盟,稱作「踐土之盟」,於是派人到衛都通知衛成公出席。但衛成公已逃離國境,卿大夫不知道應該如何回覆,只能急報衛成公,向他請示處理的方式。


衛成公途經陳國接獲來報,研判若親自出席,恐怕將遭遇不測;最輕是被晉國拘禁,中則被剝奪君位,重則命喪黃泉。但是如果不予理會,又害怕晉國一怒之下出兵攻打衛國,衛國臣民必定痛恨自己入骨,那麼回國的日子將會遙遙無期。於是衛成公想出了一個方案。


衛成公的盤算是:讓老弟叔武參與盟會,萬一晉文公對衛國不滿,這氣也是出在叔武身上,他自己就暫時躲在楚國避避風頭。


《左傳》原文寫道:「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楊伯竣先生《春秋左傳注》解釋這句話的意義是:「讓衛國卿大夫『元咺』輔佐衛成公的弟弟『叔武』攝政,由『叔武』代表衛國出席踐土之盟。」 《春秋經》記踐土之盟,稱叔武為「衛子」。楊先生解釋:「衛稱子者,衛成公此時出居于外,其弟叔武奉盟,從未成君之禮也。」由是可證叔武應該只是攝政,而非取代衛成公的位置。因此衛成公仍然是正牌衛君,弟弟叔武只是暫時代理。


國政由他人代勞,怕的就是假戲真作,正牌國君最後被掃地出門。果然不久有人向衛成公進讒言,密報元咺已經正式立叔武為君。衛成公一怒之下,便將隨侍身邊的元喧的兒子元角殺害。元角被殺的消息很快傳回衛國,元咺卻不受喪子影響,仍舊遵從衛成公之命,輔佐叔武攝政守國。


春秋時代各國地理位置(Source:Wikipedia)
有人考證春秋時期的衛地楚丘附近,如今可能位在河南滑縣的東邊,或山東曹縣東南三十里。 如今山東曹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治理下已經致力成為「淘寶第一村」,不知「首鼠兩端」的衛成公會有何感想?

有人考證春秋時期的衛地楚丘附近,如今可能位在河南滑縣的東邊,或山東曹縣東南三十里。 如今山東曹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治理下已經致力成為「淘寶第一村」,不知「首鼠兩端」的衛成公會有何感想?

筆者對於有人密報元咺立武叔為君的事件深感懷疑,春秋時代雖然不比現代手機、網路無遠弗屆,但訊息傳播與查證的速度卻也沒想像中緩慢。 筆者推測這場戲根本就是衛成公自導自演,盛怒而殺元角是為了警告元咺別輕舉妄動,衛成公自己還有楚國和貴族當靠山。
 
或許有讀者認為,晉國大可扶植叔武坐上君位,如此更能操控衛國內政,又為何需要顧慮衛成公呢?必須說明的是,春秋時代的國政並非國君說了算,國家運作很大程度需要卿大夫管理,因此國政多是國君與貴族討論協調。
 
晉國當然想操控衛國,扶植叔武是好方法,但問題是叔武能不能坐穩君位呢?衛國的世家大族未必能接受新君,因為叔武也有自己的人馬,元咺就是其中主力。若真讓叔武為君,元咺必定會成為衛國執政卿。如此一來,原有的政治生態全被破壞,既得利益者絕不肯讓此事發生。
 
對晉國而言,若不能冊立新君掌控衛國,退而求其次便是讓衛國內部不得安寧,將力氣用在內鬥,好讓衛國不敢在晉、楚之間首鼠兩端。於是僖公二十八年( 632 B .C. )《左傳》寫道:「六月,晉人復衛侯。」晉國主動提議讓衛成公從楚返國,接下來就靜觀衛成公與叔武倆人兄弟鬩牆。
 
晉國的心思,衛國卿大夫不會不知道。《左傳》緊接著記載:「甯武子與衛人盟于宛濮。」此外,《左傳》哀公二十七年( 468 B.C. )也記載:「甯武子、孫莊子為宛濮之盟而君入」,可知「宛濮之盟」是「甯武子」與「孫莊子」共同策劃。
 
甯氏與孫氏是衛國兩個不折不扣的世家大族,在獲得晉國首肯,準備讓衛成公返國前,便邀請衛國卿大夫在宛濮盟誓。誓詞重點在「既盟之後,行者無保其力,居者無懼其罪」,意指「侍從衛成公出奔的人們,返國後不可以此居功;留守國內而沒有追隨衛成公者,不必擔憂秋後算帳。」
 
總而言之,甯武子與孫莊子出面安撫卿大夫:接受衛成公返國,各位依然保有既得利益,有事自有我們甯、孫兩家頂著,這是其一。至於叔武和元咺該如何安排呢?《左傳》並未記載。
 
但既然晉國已經允許衛成公返國,表示晉人已經放棄扶植武叔。因此甯、孫二家安排諸卿大夫盟誓自然有第二個目的:我們繼續擁戴衛成公擔任國君,別想押寶在叔武身上。若卿大夫不支持叔武,元咺便被邊緣化,甯、孫對他可以不用再顧忌。


有人考證,在衛地附近充滿名叫「 荊、楚 」的灌木。也就是「黃荊」(Source:Flickr)

細心的讀者或許會關心,強勢的衛國國人如何看待此事呢?《左傳》在宛濮盟後記寫道:「國人聞此盟也,而後不貳。」意思是國人聽聞眾家卿大夫發起盟誓,也上下一心支持衛成公返國。事情發展至此,即可得知衛成公為何敢殺元角測試元咺的態度,而元咺遭受到殺子之痛,卻仍輔助叔武攝政而無二心。因為衛成公外有強楚而內有甯、孫等世族支持,處死元角是殺雞儆猴,告訴元咺及其他有異心者千萬不要誤判形勢。
 
宛濮之盟後,衛國便安排衛成公回國期程,卻沒有料到衛成公會無預警提前返國。楊先生認為,衛成公「本與衛人約定日期,衛侯不到約期而先入,不信武叔也。」 筆者贊同這個見解,由此可知衛成公對返國之事極度不安,擔心晉國或別有居心的卿大夫也首鼠兩端。為防大事有變,衛成公先下手為強提早返國。
 
但此舉卻使居中協調的甯武子措手不及,如果沒有妥當處置,恐怕讓國內卿大夫以為衛成公將發動突襲。甯武子只好比衛成公先進入國都,疏通貴族與國人,以免有心人趁隙搗亂。甯武子進入國都後,召喚鎮守國君宮門的大夫長牂搭乘他的車一同入宮,怎料衛成公一行人因為長牂未守宮門,也逕行入宮了。
 
叔武聽聞兄長入宮感到非常高興,原本準備洗頭,後來顧不得禮節捉髮而出。衛成公的前驅侍衛公子歂犬與華仲看到叔武披頭散髮,竟然放箭將他射殺了。
 
值得討論的是,前驅侍衛即使護主心切,但他們面對的是衛成公之弟叔武,竟然未加思索就放箭射殺,著實不合情理。楊先生認為正因為甯武子要求守門大夫長牂一同入宮,衛成公才能長驅直入。依照這個線索思考,甯武子應該是策謀弒殺叔武的黑手──唯有除掉叔武,才能百分之百確定衛成公續任國君,也才能斬斷有心人試圖藉叔武操弄政局的想法。只要衛成公穩坐君位,甯、孫等世家大族的利益也才可以獲得保障。
 
至於衛成公知不知道甯武子利用侍衛掃除叔武這個障礙呢?《左傳》寫道:「公知其無罪也,枕之股而哭之。歂犬出走,公使殺之。」如果依循《傳》文思考,則衛成公一直知道叔武無罪,因此當下撫屍痛哭,也命令其他人殺歂犬報仇,似乎衛成公並不知道甯武子的安排。
 
筆者推測他並沒有明確告訴甯武子該如何處置叔武,如果他真的想保住老弟性命,叔武也不至於死在箭下。衛成公對於這件事的態度也是首鼠兩端,因而讓甯武子以為能快刀斬亂麻。反正衛成公可以推說是侍衛歂犬所殺,他撫屍痛哭的戲碼也演得十足賣力,似乎這件事真的與他本人無關。
 
於是「首鼠兩端」之計,讓衛成公不必弄髒雙手就解決可能發生的兄弟鬩牆,甯武子等世家大族也不必操心該如何安頓叔武。至於元咺呢?《左傳》記載他趁亂出奔晉國,要向霸主申請仲裁。

 

文章資訊
作者 黃聖松
刊登日期 2019-06-17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