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我知道我的命運將注定在天上雲深某一處──讀《飛行的奧義》

2016-10-28

我知道我的命運將注定在天上雲深某一處

雖然詩人葉慈寫作這首"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時,是為悼念英勇飛行員之死。但如要說明飛行員與天際的緊密關係時,這段詩詞已成了最經典的描述。


飛行的奧義:時間、地理、科學,詩人飛行員探索天地奧秘的自然觀察》的作者馬克.凡霍納克(Mark Vanhoenacker)是一名民航機飛行員,目前駕駛機型為波音 747 客機。儘管這一款經典機型逐漸退出世界各航空公司的主力機隊,但對作者而言,飛行的本質是人與機器的和諧對話,747 無疑是款讓每一位飛行員嚮往天際飛行時,最想要駕馭的機型。


航空器的英文是『Aircraft』,暗示著力量與技藝」這句話簡潔地道出航空器,特別是飛機,何以是現代科技之中,最能吸引到人們目光之所在。在駕駛波音 747 之前,作者凡霍納克是空中巴士 A320 客機的飛行員。儘管都是民航客機,但來自大西洋兩端不同的造機哲學,賦予了兩款客機截然不同的操作個性與邏輯。凡霍納克反覆提到,從航訓的雙人座小飛機,到短程區域的 A320,直至完成機種轉換後,駕馭能夠洲際飛行的 747,每一款飛機都有著各自的操作特性與迥異的飛行感受。飛行員既是駕駛者,也是飛機上的另類乘客,駕馭著飛機飛行的同時,也在享受馳騁萬里雲霄刺激感。


飛行的奧義:時間、地理、科學,詩人飛行員探索天地奧秘的自然觀察》從這副標題中恰巧反映了本書的複雜性:因飛行產生的時間與空間變化,不管是人為的主觀感受(通常又以人體錯覺居多,如「時差」、「地差」),或是客觀物理條件的變化(光是定義所謂「速度」,書中就清楚解釋了「指示空速」、「真空速」、「對地速度」之間的差異性),飛行的本質就是個充滿著各種讓人迷惑與嚮往的體驗,而在各種主觀的飛行物理現象下,作者以空間、時間不定的跳躍式描述,更讓本書所描述的飛行視野更加遼闊無際。


但這本書絕對不是一本詩意盎然、充滿飄渺意識的情節描述。相反地,本書是本隨文到處標註專有名詞的飛行百科。在作者不限固定空間與時間的敘述下,帶給人一種迷離飄忽不定的抽離感,甚至有時還得回神顧及作者描述的迷人主題:


飛機艙門與貨艙仍緊閉。那讓我感覺到,這架飛機留下了一天中某個精采的部分。我房間地球儀上名稱悅耳的吉達(Jeddah)、達蘭(Dhahran)或利雅德(Riyadh),這些城市一天的某片段,可能被鎖在機艙裡。我想像著沙烏地阿拉伯,然而我對沙漠認知有限,腦海浮現的,盡是《小王子》中來自撒哈拉的沙構成的荒漠。機上乘客飛了好遠的距離,看見大西洋拍打加拿大或新英格蘭覆著雪的海岸,而此同時,爸爸和我正開著車,沿著結冰的紐約州鄉村道路前進。這條路無法將你連結到阿拉伯,除非它通往機場,讓你搭上眼前這樣的飛機才行。


作者的敘述方式十分淺白易懂,花了許多心力來解釋各種生硬的航空科學與機械設定,之後作者的文筆轉而改用柔性的敘述來描寫飛機的飛行原理與自然現象,使眾多不帶情感的科學現象與機械名詞解析,預留了更多感性空間的筆觸:


像 747 這種舊型飛機,「導航顯示器」的電腦化地圖所顯示的資訊,出乎意料簡潔。通常機師只看接下來十五分鐘到一小時飛行要經過的航點,或許還會參考幾個附近機場與無線電輔助的資訊。


747 沒顯示的,連駕駛艙電腦也不知道的資訊,就是其他地圖上幾乎都會顯示的東西。駕駛艙電腦化的地圖,不會顯示某著城市、州、省或國家的位置或名稱,也不會顯示道路或鐵路等地面上的資訊。它不會說明地面是否森林蓊鬱,或是一片荒漠,甚至不會說明那是陸地、湖泊或冰河。747 的電腦不認識河流,千山百岳一概化為禁止進入的無名空域。地球的地貌在空中並不重要,已被天空的純粹消泯無蹤。747 的電腦地圖不會顧及興趣廣泛的使用者或地理愛好者,不在乎藝術效果,這地圖上沒有樂土,也不會在邊緣描繪出有龍蠢蠢欲動。


當飛機飛上天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導航問題,因為天空的航路不再是人為清楚標記的道路系統,也沒有清晰的海岸線可供辨識。本書特別介紹,在早期747客機的駕駛艙設計中,設置供六分儀導航用的窗口,此窗口其實沿用到747最後一款-400型中,不過用途是排出瀰漫在駕駛艙的濃煙。此圖為 當飛機飛上天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導航問題,因為天空的航路不再是人為清楚標記的道路系統,也沒有清晰的海岸線可供辨識。本書特別介紹,在早期747客機的駕駛艙設計中,設置供六分儀導航用的窗口,此窗口其實沿用到747最後一款-400型中,不過用途是排出瀰漫在駕駛艙的濃煙。此圖為英國海外航空公司的VC10客機的駕駛艙(圖片時間約為1960-70年代),同樣也有供六分儀使用的導航窗 。(source

若以篇章來看的話,每一個篇章都有著鮮明的主題,也正好討論著每一趟飛行將會遇到的各種狀況。


〈離地〉訴說著作者飛行夢的開端,同時也是客機各項起飛前整備工作;〈地方〉則是作者抒寫記憶中到過的世界各地,也是準備朝向目的地的各種地景想像與飛務狀況(尤其是作者特別強調的地差感);〈尋路〉顧名思義便是客機的導航方式,以及各種饒富趣味的航點代號與相關典故。(例如全球五個以〈鯊魚〉為航點代號者,其中之一個就在臺灣)。〈機械〉漫談著客機上的各種機械設計、人因工程巧思、還有與飛行最直接相關的物理現象。


〈空氣〉是賦予航空器翱翔的最關鍵因素,讀者可能需要基礎的物理學識來了解流體力學、飛行高度、飛行速度、大氣溫度變化等物理要素。〈水〉輕易地影響民航客機的飛行穩定度,但雲、霧、雨、雪的變化,卻也為煩悶旅途增添千變萬化的迷人景緻(當然也包含其中複雜的成因),同時作者也會提醒讀者,飛航的諸多術語多沿用自航海事業,百年的航空產業其實也是來自人類千年的交通傳統。


〈相逢〉則是描述每一趟旅程、每一班次的飛機上,機組人員與地勤人員為機上乘客所貢獻出的專業;而機上的飛航與客艙組員不僅相互合作,同時也分享著每趟任務的酸甜苦辣。〈夜〉是天況變化也是時間變化,隨著航空器的快速移動,人類一步步地穿越感官與生理適應。而窗外的黑夜有著複雜而迷人的移動軌跡,特別是日夜的瞬息交換的那一刻。


〈回歸〉,每一趟航程的結尾,始於繁複的降落進場程序,飛行員所執行的每一個動作與程序,都是為了最終完滿的落地。飛行任務的結束代表著飛行員身分的暫時中止,重新充電後,再踏上新的旅程。


各個篇章的安排頗具巧思,宛如一趟真真實實的航班任務,或許這些文字原本只是簡單註記在飛行員飛行日誌(Fly logbook)或是落地程序檢查表(Landing Checklist)上的文字,在轉眼之間,卻由作者之手,轉化為連結世界各地不同歷史、風土民情與自然環境的飛行體驗。而不斷出現的技術性專有名詞,則是提醒著讀者們,飛行是由嚴謹的機械設定與一絲不苟的操作程序所建構的精密藝術。


飛行是一門藝術,正因為飛行不倚賴人為建設的道路系統上,脫離了一般地理的格局,從而使這門藝術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間,乃至漫無邊際的想像。

 

波音747 的機型。(Source: wikipedia)

飛行自成一國

飛行員的視野不會受到地面丘陵或山野阻隔,飛行的界線只有在已知的科技限制和不再嚮往前進的人心的拘束下,才顯得顛簸迷惘。飛行員既是主宰天際的王者,卻同時也是受制於天際的。起飛時的加速,彷彿催促著我們去體驗不同世界的人文自然,飛機最終的進場減速,則是提醒著我們,這段旅程如何使我們生飽滿豐足足,人生的單純美好莫過於此。


對飛行員來說,每一趟行的重點不在於飛了多快、到了多遠,而是了解到:一趟完美的飛行是確認了自己最終的目的地;是當自動警示音來到降落決定高度(Decision Altitude)時響起的「決定呼叫」(Decide Call):「DE-CIDE」然後決定落地,或是選擇留在天際。


伴隨著整篇流暢不失專業的翻譯水準,《飛行的奧義》或可視為作者個人的飛行異想與文學創作旅程。而在書後的致謝中,可發現作者的「創作」基礎十分堅實,無異於嚴謹的學術研究。這種精神似乎就跟飛行員的專業技術一般,一個簡潔俐落的飛航指令喊出,就是順暢而不遲疑的滾轉、推機頭、乃至吸引無數人抬頭觀看的華麗爬升,每一段文字蘊含著作者身為一個飛行員的瞭望視野,充滿著好奇的心情,伴隨勇敢無畏的探索精神。飛行的世界之所以吸引人,難道不就是理性的飛行科學,參雜著人們從小到大那股飛入天際的悸動嗎?


翼尖小翼(或可稱為翼端帆)是目前客機最流行的氣動力改善設計,也是這廿年間,客機外型改變最為明顯之處。翼尖小翼可延緩翼尖渦流的產生,進而降低渦流的延伸阻力,提升燃油效率。由於材料科學與流體力學的進步,現今翼尖小翼的外型更為巨大。圖為波音 757-200 型客機,可見相當誇張的翼尖小翼。Photo by Manuel Negrerie in Flckr

尚未完全讀完這本《飛行的奧義》時,就已經開始期盼作者下一部關於飛行的作品。不過,作者也試圖提醒著可能是未來飛行員的讀者們,隨著自動化飛控的精進,飛行員的角色愈來愈像是監控著飛控系統的工程師,而不像早期飛行員迎著風、逆著風,是飛機的主宰者,率領飛機直接對抗艙外的天候變化。科技日新又新,也許現在還無法想像未來的飛行體驗,但我們還可以從《飛行的奧義》中,享受作者那股身為飛行員的浪漫以及豪情壯志。

 

《飛行的奧義:時間、地理、科學,詩人飛行員探索天地奧祕的自然觀察》
在本書中,滿懷想像的航空公司機師馬克・凡霍納克透過白晝與黑夜的飛行、新繪製的地圖、詩歌一般的物理學、風的名稱和雲的特性,訴說對飛行無可遏抑的熱愛。
凡霍納克以科學家之眼、詩人之心,記述對飛行中自然現象的洞察、穿梭天際不同時間空間的體悟、航空業這個引人好奇產業的人事物,觀察入微、文字優美,小事入文,時而顯現新角度、新發現和新想像。
書中分享了機師在駕駛艙工作的情景,享受自由飛行、人在空中的孤獨感和飛機逐漸爬升的感覺。作者細述在全世界不同地理位置快速移動的地點錯置感,每個城市獨有的氣候、步調、天氣、歷史文化、味道,還有天空國度的空域、航點等命名的由來與軼事。機型大小、城市特性、目的地的社會經濟情況等,都是重新劃分天空地圖的方式。
飛行是旅行經驗中單純又奇妙的核心,然而無論是在想像中或實際出走的旅人,如今已把這奇妙的經驗視為理所當然。作者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觀察,道出移動時不凡的喜悅,從遙遠高處的新觀點,重新看待我們所愛的一切。
旅人,請登機!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6-10-28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