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三國野心家】陀地土豪趙韙

普通人 2016-03-16

上一篇以及過去的短篇《比孔明還孔明》中提過,在東漢朝廷擔任太常的宗室劉焉,因為一己之私而建議靈帝劉宏設立州牧一職,造成地方得以手握民政、軍事大權,再加上董卓的亂政與消亡,使得中央自顧不暇,進一步加劇了地方的割據。


正當劉焉聽從董扶的建議,向朝廷申請擔任益州牧時,也在朝中任官的太倉令(主管中央糧倉)趙韙,決定棄官追隨劉焉遠赴益州。趙韙做出這個幾乎將政治生命歸零重來的決定,背後的盤算非常複雜。


首先,趙韙原先任職的太倉令,是從屬於九卿之中的大司農,與劉焉在職務上並沒有什麼太大關連;再者,趙韙的家鄉就在益州巴西郡。就當時漢末察舉制的陋習來看,沒有背景很難進入官場,罔論還能在中央任職。因此可以推論,趙韙不僅是益州本地人,還是益州本地的大族。


就上述的線索來分析,趙韙是不是經由一些管道,得知劉焉赴任益州的原因,而不惜做一場豪賭呢?劉焉到了益州之後,首先便是尋求當地大族的支持,因此趙韙也順理成章地扮演了外來統治階級與本土派系的傳話筒,遊走兩方獲取最大利益,至於還有一些不聽話的,就訴諸武力解決。


後來劉焉因為長子與次子相繼被殺,加上「天火燒城」事件等種種打擊,舊疾復發而亡。當時三子劉瑁與四子劉璋皆在成都,眾臣在益州的繼承問題上出現了兩個選擇,而以趙韙為主的本土派,合力推舉四子劉璋接任益州牧。


劉璋
電玩中描繪的劉璋

選擇劉璋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貪璋溫仁」。只要上位者懦弱、沒有主見,趙韙便可以輕易地「挾州牧以令群臣」,成為益州的實質統治者。既有主場優勢,又有擁立之功,本來趙韙的盤算是毫無破綻的,但由於此時的益州出現了「東州兵」這個族群,導致這場局出現了很大的變數。


東州兵是指原本來自關中地區和南陽郡,因為中原的騷亂而逃亡至益州的難民,後來被劉焉收編成為軍隊,這在《孔明的決斷:生死光影之間-劉備篇》一文有稍微提到過。


東州兵與益州人時常發生衝突,劉璋一直沒能有效地處理這個矛盾。這一方面是個性使然,再加上劉璋自己與東州人的立場相近,多少有點偏頗。在情況越演越烈下,終於發生了益州本土將領叛變的情事。


叛變很快地被劉璋所鎮壓,主事者敗逃至荊州尋求劉表的庇護。值得一提的是,這群益州籍將領中有一位叫甘寧的,後來在江東孫氏麾下大放異彩。


劉璋對於這個突發事件非常重視,他要求趙韙負起身為益州本土領袖之責,指派他統領軍隊攻打劉表,定要將叛變主謀捉拿到案。趙韙清楚這場叛變的原因,是因為東州兵的胡作非為,再加上劉璋的無能。劉璋非但沒有好好反省,還要他們自相殘殺,心中早已產生很大的不滿。


「我真是『目睭糊到蜆仔肉』,怎麼會選了這個大西瓜?自己的錯誤自己救,我能把你擁上台,也能把你拉下去!」趙韙默默決定,要把劉璋給除掉。


趙韙假意將軍隊開往益州與荊州的交界,實際上暗自用豐厚的金錢賄賂劉表。與劉表達成和解後,趙韙開始聯絡其他益州當地的豪族,準備要「班師回朝」。


趙韙矛頭轉向,爭取到了本地人的支持,許多地區皆紛紛響應。東州人對於此事感到非常恐懼,如果趙韙順利取得了益州的統治權,他們未來的日子可就難過了。於是東州兵全力協助劉璋固守成都。


照理講這場外來者與本地人的戰爭是有利於趙韙的,但東州兵清楚這場對決如果輸掉了,下場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打起仗來特別賣命,竟然把趙韙給擊退了。


趙韙回到巴西老家,準備要再積聚能量東山再起。憑他的在地優勢與聲望,繼續跟劉璋糾纏,鹿死誰手還未可知,不過時運卻是站在劉璋這邊。趙韙在極其錯愕的情形下,被他同屬益州出身的部將所殺。


趙韙一死,益州本土群龍無首,劉璋帶領著東州兵迅速平定亂事,就此奠下了「東州統治益州」的微妙現象。這樣的權力結構,要一直到劉備帶著荊州人入蜀後才重新洗牌。


回顧這段故事,是不是跟近代台灣的歷史有點相似的地方呢?雖然趙韙本來就沒安什麼好心眼,但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一世英明竟是敗在自己人手上,真是死也難瞑目啊!


p.s. 「陀地」為粵語用詞,有「地頭蛇」、「本地」之意。

 

《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
連羅貫中都不知道的三國史!
超越傳統史學格局,融合電玩動漫戲劇時事鄉民哏,上萬粉絲狂敲鍵盤催促,終於等到──「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超高人氣專欄 《三國蜘蛛網》首度結集!
文章資訊
作者 普通人
刊登專欄 非普通三國
刊登日期 2016-03-16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