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要說」希望陪伴大家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這一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住在臺灣超過十五年的德國女婿——
施益堅(Stephan Thome)上節目。身為學者與小說家的他,從第一次在臺灣生活,到與臺灣太太相識相戀、成為臺灣家庭的一份子,施益堅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才開始書寫一部以臺灣為背景的歷史小說:《梅雨》。
為什麼一位德國作家會想以日治末期到 21 世紀的臺灣為背景創作?而在德國人筆下,臺灣歷史會是怎樣的風景?事不宜遲,我們就開始囉!
➪➪
有故事要說 S3EP04「移居臺灣好吃驚?德國女婿書寫的臺灣歷史小說長怎樣」
來這裡聽👂
精華摘錄
豐恩:作為一個從德國來的學者和小說家,對臺灣印象是怎樣?
施益堅:很有趣也很複雜。我們西方人大家會有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一個比較小的地方,會覺得它應該在文化方面也比較單純。但首先,以歐洲的標準來說,其實臺灣也不真的這麼小,我們一直把臺灣跟中國或美國比才會覺得小。比如現在歐盟有 27 個國家,如果臺灣加入,以人口或經濟標準而言大約是第六大國,所以以歐洲的標準來說不算是小國家。
再者,臺灣的文化和歷史都很複雜,很多方面很曖昧。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地方待了幾年,才慢慢發現還有很多東西我還不了解或還沒想過。
豐恩:你剛剛用了一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詞,叫做「曖昧」。為什麼你會用這個詞形容臺灣?
施益堅:我很喜歡這個形容詞,曖昧的東西才會有趣;如果都很清楚、很明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那沒有意思。比如說臺灣認同,有外省人、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等,對他們來說「臺灣」這個地方可能有很不一樣的意義。或是很多人會討論臺灣是否是一個國家、和中國的關係為何,這也很曖昧。
豐恩:你之前寫了一本《台灣使用指南》,先是用德文寫、後來臺灣也有翻譯出版,德國人讀了之後的反應是什麼?
施益堅:滿好的啊,因為他們覺得終於有一本沒有很厚、也寫得比較輕鬆的書,是你可以在坐飛機去臺灣時看一看的。可以給他們一些基本訊息,從普通的角度來介紹臺灣的日常生活,像臺灣料理、臺灣棒球,臺灣的政治、歷史、宗教這些話題。當時 2021 年這本書在德國出版,剛好那時候因為臺海衝突好像越來越激烈,媒體上常出現臺灣這個地方,那德國人就會有個模糊的概念,知道臺灣好像是一個中國附近的小島、跟中國發生衝突等,但臺灣的背景沒人真的很了解。所以我才會覺得ok,希望讓德國人可以對臺灣多一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