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2021 年 5 月 13 日,臺灣 COVID-19 疫情擴散,確診個案爆增。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新北蘆洲區與臺北萬華茶室個案之間,有「人與人的連結」。
此用語雖平實、中立,甚至溫暖,卻仍引起人們揶揄──有些人諷刺性消費者,質疑婚姻不忠;另有些人,以獵奇眼光,看待茶室裡的性工作者。其實茶藝館乃至於萬華地區群聚感染,只是透漏了臺灣長久以來存在的社會問題:臺灣的性工作者,從過去到現在,都面對各種社會污名和制度壓迫。日本時代的臺灣性產業是什麼樣子?戰後施行肅娼政策的臺灣,為何反成為國際知名的「極樂之島」?如今,針對性產業,該繼續歧視打壓、還是設立專區、或是徹底除罪化,而這些不同立場,又會對眼下急迫的防疫,造成什麼可能後果?故事慢新聞從頭說起。
在 5 月 13 日那場記者會後,「人與人的連結」頓時成為社群流行語,許多人將陳時中所說「人與人連結」等同「性行為」,忽視性消費場域中,人和人之間複雜的情感與身體互動,甚至鄙視地看待老年人的、婚姻外的、金錢交易的性關係。
這並非沒有先例。
過去,針對性工作者,有「妓女」、「婊子」、「趁吃查某」等不堪入耳的稱呼,或以「侍應生」、「女服務生」等詞彙,掩蓋情慾勞動的實情。但是,性工作也是工作,在這個概念前提下,本文使用「性產業」與「性工作者」稱呼,部分內容為了區別工作型態與保留時代性,沿用歷史名詞。[1]
日本在江戶時代,就設有「遊廓」,將「遊女」(娼妓)圍在柵欄內,供消費者觀覽挑選的制度。明治時期,為了控管性工作者人數和防止性病傳染,遊廓漸漸發展成近代公娼體制:規定性工作者必須登記身分、只可在限定區域從業,並強制接受身體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