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開箱前空軍桃園基地內的「秘密單位」:守護臺灣的鐵翼英雄,與大園交織數十年的黑貓傳奇

黃宣仁 2022-10-21
大園人稱空軍桃園基地為「箍仔內」,即便附近有許多人居住,但仍鮮少有人知道神秘的「箍仔內」裡從事什麼任務(Source: 中華民國空軍/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在桃園航空城計畫範圍內,有一處大型的「空軍基地」遺構,曾經乘載無數名飛官、地勤、技術隊員的青春歲月。他們的青春,獻給了臺灣軍事史上最緊繃的冷戰時光。由於帶著特殊的「偵察」作戰功能,長年來空軍桃園基地盡可能地保持神祕而低調。隨著冷戰告終、任務調整,空軍基地設施已不再利用,這扇對外緊閉的大門,才逐漸被開啟。

 

桃園空軍基地航照圖(Source: 鵬智 Bird 賴 LaiCC BY-NC-ND 2.0

大園人稱此地為「箍仔內」,即便附近有許多人居住,但仍鮮少有人知道神秘的「箍仔內」裡從事什麼任務。近年來,隨著軍事檔案解密、口述歷史計劃展開,本將消失於歷史中的記憶,開始有了聆聽的耳朵與執筆紀錄的人。
 
2013 年,軍事基地內部隊全數遷出,基地設施仍原地留存,並於2016年桃園市升格後,經審議指定為市定古蹟,轉為歷史文化空間「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
 
最初,桃市府文化局劃定了基地內的兩處建築(即照相技術隊營舍與 35 中隊飛機棚廠區)為市定古蹟,在政府與調查研究團隊不斷走訪與爬梳歷史資料的努力下,目前基地設施群已增為九處市定古蹟。[1]
 
桃園在地青年葉子維,同時也是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的口述歷史計畫《基地顯影 空軍群英》(以下簡稱「基地顯影」)的編輯團隊成員之一,他在 2018 年 的「全國古蹟日」帶領民眾進空軍基地參觀,因而有了認識桃園基地的契機。
 
「桃園竟然留有這麼龐大的近現代軍事遺構,而且是個能夠與全世界共享冷戰歷史記憶的重要場域。」葉子維與研究團隊多次親身踏查空軍基地、訪問多位退役老教官,深刻意識到空軍基地的故事必須被保留下來。

 

天上飛著「不能說的秘密」──空軍桃園基地的偵察部隊

在冷戰的時代,空軍桃園基地,是全臺唯一兼具作戰跟偵察任務的基地。[2]
 
桃園基地的雛形在日治時代即存在,最早規劃為陸軍飛行場,專門培訓視死如歸的「特攻隊員」[3]。國民政府遷臺後,同時考量到與臺北和中國沿海的相對距離,逐漸將此地打造成專門從事偵察的空軍基地。
 
當年,中華民國空軍受到美國影響甚深,也因為美國的技術支援,實力不容小覷,除了駕駛裝載「槍炮」的飛行員外,更進駐裝載「相機」的飛機,即「偵照機」,得以飛進中國大陸領空抵達新疆、西藏等內陸地區進行偵察。
 
中美合作「快刀計畫」成立的極機密偵察部隊──「黑貓中隊」,駕駛「U-2偵察機」行駛在七萬呎高空,使敵方難以偵測攻擊。U-2 機身輕、機翼長,起飛、降落都不易操控,「超速」和「失速」之間僅差 10 浬,駕駛異常困難,飛行員因而折損慘重。黑貓中隊前後僅 28 名飛行員,執行 220 次任務,共折損 10 名飛行員,2 名受俘,參與任務的年輕飛官,置生死於度外的精神另人敬佩。[4]

 

美國提供黑貓中隊所有技術、硬體、訓練上的援助,而飛行員、地勤人員則由中華民國空軍派出,最終獲得的情報,則是中美共享(Source: 中華民國空軍/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秘密基地中的秘密基地──「照相技術隊」

在空軍桃園基地眾多的部隊中,有飛去敵後偵察、作戰的飛官、也有負責協助飛機維修、基地控管工作、照料機身及飛行員的地勤人員,另有個非常別樹一格的隊伍 — 專門沖印機密空照圖的「照相技術隊」。
 
飛行員冒險深入中國大陸領空偵察並取得照片,降落後會第一時間將底片送到「照相技術隊」。「照相技術隊」是全臺獨有的照情作業單位,直屬於空軍總部情報署,是獨立於基地中的「秘密」基地,由於相片沖洗作業任務的獨特性及機密性,「照相技術隊」擁有獨立的水電系統、焚化爐,即便是空軍總司令,進入照相技術隊也需要換證以確認身份。
 
對基地中的其他空軍隊員來說,「照相技術隊」隊員都帶著一抹神秘的色彩。有些負責駕駛飛機拍照的飛行員,甚至都不一定看過自己拍的空照圖,葉子維說道:「很多黑貓中隊隊員是這幾年解密後,才第一次看到當時出任務拍的空照圖。」
 
隨著黑貓中隊、12 中隊等偵照部隊的任務增加,航照沖洗需求大增,「照相技術隊」的設備與專業也逐漸擴充。當時受美國技術支持,使用的都是最先進的沖洗設備。

 

照技隊的隊徽是一隻貓頭鷹,非常可愛,很難將它與史上最機密的任務做聯想
不過貓頭鷹形容的,正是照技隊的工作性質:收到飛行員於白天拍攝的底片後,他們必須晚上漏夜工作、暗房洗片(Source: 中華民國空軍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除了專門沖洗底片的人員,「照相技術隊」中另設有專業的判讀官,負責判斷空照圖中是否有軍事設施,並做註記,後交由報告官將成果呈報予總統與情報署。軍方其他部隊如海軍、陸軍有時需要空照圖等圖資,也會向「照相技術隊」徵求支援,可說是我國軍隊情報作業的核心。

 

空軍基地外的生活圈

根據航空城影像故事冊《憶載航空城》記載,以往空軍基地附近,有許多空軍眷村如建國八、九、十、十一及十七等五村,在 1960 年代,部分村民因桃園國際機場的興建已遷出。又在 2006 年的眷村改建,大多居民遷往他處,留下空蕩的眷村遺跡。
 
而眷村與基地周遭,曾有著不少相應活絡的店家,也隨之沒落,如基地附近的照相館、美容院、洗衣店等民生店家,多數都已歇業。依香美容院的老闆娘吳紅葉,她的老家亦是在 1960年代,被徵收作為桃園國際機場的用地,嫁回大園後,她與先生搬至空軍眷村附近,開設美容院。吳紅葉表示,眷村太太特別注重儀表,常常是一早就來セット(音似 setto,意為設計、整理)頭髮,從早到晚來洗髮的眷村媽媽絡繹不絕,生意很好。然而,隨著眷村遷出,年事已高的她也關上了美容院大門。
 
而至今還開在大園埔心街上的中華洗衣店,早年專收基地內軍士的衣服來清洗,直到基地開始有內建的福利部可以處理洗衣業務,才開始改做大園工業區的生意。洗衣店客群的改變也顯現了大園區產業結構的轉變。
 
位在最靠近基地的「王照相館」,大小老闆王金安與王文鴻,幾乎包辦了基地內所有軍官的大頭照。相館至今仍掛滿歷代教官的照片。據說,很多早已從小隊員升為將領的軍官經過,還會特別在照相館停下,與老闆話那已逝的家常。雖然數位攝影取代底片攝影後,相館生意已大不如前,但這個小照相館,用光影的魔法,紀錄了大園區無可取代的八十年歷史。
 
居住在眷村裡的眷屬們,也對住在基地周遭的生活記憶猶新,在桃園市政府建置的《空軍眷村聲音圖書館》中,就有收錄、整理的許多居民在此地生活的故事。回憶起建國二十村的日常,先生在空軍基地內服務的徐嬌妹提到,空軍桃園基地就在村子附近,每天早上飛機起飛時,「轟隆隆」的引擎聲就是村裡的鬧鐘,準時在清晨叫醒大家。徐嬌妹原先在住家旁開了一家早餐店,在處理家務之際,也能多少貼補家計。2013 年建國十九村拆遷後,她便離開居住數十年的家園,並藉著拆遷補助搬到八德區的公寓安享晚年。
 
另一對住在眷村內的姊妹陳銘貞和陳銘慈,回憶起眷村生活,也有許多趣事分享。陳銘貞小時候就讀的是空軍子弟小學(現大園區陳康國小),是當時軍方專門設立給軍眷子女就讀的學校,由於學校在基地以北,離陳銘貞當時居住的建國十九村相隔非常遠,當時軍方還會駕駛軍用卡車,接送這些小朋友上下學。陳銘貞說建國十九村因為是直接位於空軍基地內,相比起其他眷村有更大的空地和眷舍,許多眷戶會在基地內種菜、養牲畜,是相當特別的經驗。
 
陳銘慈在受訪時說道,她覺得最有趣的眷村文化就是「飲食」,由於眷村內的眷戶來自中國各地不同省份,家家戶戶都有各自拿手的家鄉菜,所以經常可以品嘗到不同特色的料理。當時眷村媽媽們都會互相討教、交流手藝,陳銘慈說身為四川人的母親其實不太包水餃,但她會和其他媽媽們學擀麵皮、拌肉餡包餃子, 讓家人們也可以吃到她親手包的水餃。
 
自 1977 年起,位於基地北區的建國十村眷戶就先後離開,搬遷至大園菓林的三和社區,及桃園市區的陽明社區。之後陸續搬遷至龜山的陸光新城及貿商新城。

隨著桃園國際機場擴建,空軍基地眷村一一搬遷,但與空軍基地緊密連結的記憶,將在口述訪談的保存之下,繼續寫下新的篇章。

 

在迅速開發的城市,盼記憶透過文字保存

「航空城計畫」主要是為擴建第三航廈,以及建立外圍輔助機場的產業與居住區的都市更新計畫,在航空城計畫工程啟動後,空軍基地亦成為航空城生活圈的一部分,桃園市政府於當地成立「航空城文史調查駐地工作站」,進行在地居民、地方、文化與生態等多面向的調查研究及保存工作,未來亦將進一步成為航空城博物館推動據點,完整保留航空城的重要文化資產。
 
《基地顯影》的編輯葉子維表示,桃園身處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有多元的族群在此匯聚,在城市開發的同時,期許有更多如「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般的古蹟、遺址能被重視,這也是他身為一個文史工作者,透過自己的專業得以展現微小力量。
 
當我們日後重返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的遺構與眷村遺址,那些曾廢棄斑駁的基地、曾真真實實地在此搬演數十年的故事,或許會化作展場內的文字、圖像、影片等,以另種形式,留存人間。而前輩們守護國人的真情與使命,無論是天上的航線,地上的機械聲,都會透過這些撰史員的筆,再度躍然紙上,閃閃發光。

 

受訪者介紹
葉子維,桃園在地青年,任職於桃園在地組織洄游創生,《基地顯影 空軍群英──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口述訪談》編輯。
本文與桃園市政府合作刊登
參考資料
  1. 《基地顯影 空軍群英──前空軍桃園基地設施群口述訪談》,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0。
  2. 張維斌,《快刀計畫揭密:黑貓中隊與台美高空偵察合作內幕》,新銳文創,2012。
  3. 楊善堯、皮國立主編,《憶載航空城—大園落地生根的記憶》,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22。
  4. 青潮人文工作室研究員王哲謙、黃崇禎,所紀錄之「建國十九村陳銘貞、陳銘慈訪談」與「建國二十村的眷村媽媽徐嬌妹訪談錄」,《國家文化記憶庫》。
 
[1]一、美方顧問團暨空勤生活區二、修護棚廠區三、35中隊飛機棚廠區四、六大隊飛行作業區五、耐爆指揮所暨氣象觀測所六、照相技術隊營舍七、05警戒區八、擴大指定-納入蘆竹耐爆通信所及耐爆通信所電話班
 
[2]各個空軍基地各有任務。如屏東空軍基地負責運補 。嘉義空軍基地則負責救護隊的工作。

[3]日本特攻隊中,最有名的是神風特攻隊,即以自殺式攻擊壯烈犧牲的戰隊。
 
[4]黑貓中隊精彩的故事恐怕道也道不盡,大家也興趣可參考這些採訪影片。臺灣亦有紀錄片《疾風魅影 黑貓中隊》,採訪多位黑貓爺爺,他們的故事都宛若電影情節不可思議,曾多次出入生死關頭的他們展現的氣度藏也藏不住,令人欽佩。
文章資訊
作者 黃宣仁
刊登日期 2022-10-21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那時此地:飛往過去的航空城
請大家繫好安全帶,飛往過去的航班即將啟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