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鳳城燒臘】每年吃掉 66,233 噸燒味!揮別家園後,香港移民用眼淚醃成美饌

O'爸爸 2022-07-11
「鳳城燒臘粵菜」在臺灣是燒臘店的經典代名詞,但香港人是如何評價它的呢?(圖為香港燒味店照片)(首圖素材:David Boté Estrada/CC BY-SA 2.0)

臺灣大學對面的新生南路上,有著一老字號港式燒臘店「鳳城燒臘」,網上流傳着:「如果你是臺大學生卻沒吃過鳳城的燒臘,那就真的白混了這 4 年」。

 

再三看了看店鋪大名,大家是否想過,這家店為何不直接取作常見的「港式燒臘」或「香港燒臘」,而是用上了「鳳城」一詞呢?據悉,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上的順德大良一帶在過去稱為「鳳城」,就飲食文化而言,曾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的美譽,直至今天,順德佳餚依然享負盛名。由於種種歷史因素,不少順德人輾轉來到香港落地生根,隨之而來的便是順德菜,如現已歇業的順德公小酒家,也有主打順德菜的鳳城酒家。由此可知,「鳳城」不但可指順德及順德菜,同時也有「美味」或「美食」之喻。怪不得「不到『鳳城燒臘』,便白過了臺大生活」呢!

 

不過,臺灣的港式燒臘,在港人眼中會是什麼滋味?

 

前香港藝人、現在已是臺灣藝人兼企業家的杜汶澤先生,就曾對臺灣燒臘發表高論。他談及:「臺灣最不行的就是燒臘,他們不會做。」至於臺北「最好吃的叉燒在哪裡?」,答案不是任何一家燒臘店,而是「我(杜汶澤)家」。

 

杜汶澤先生曾在 2022 年新一輯《尋找他媽的故事 2 之大英帝國點 L 樣》中,對臺灣燒臘直抒己見。

 

先別急著生氣,杜生這番話當然不能單從字面上去解釋,應由一位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對燒臘體驗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說,想揭開嗅覺與記憶的真相,我們得從燒臘在港人生活中的地位及其越洋後的意義著手談起。

 

不可一餐無燒味!影視、廣告和語言中的明星「叉燒」

首先,臺灣所說的「燒臘」,在香港普遍稱為「燒味」,包括叉燒、燒鴨、燒鵝和燒肉等。因為燒臘的「臘」在香港語境中多指「臘味」,即中國醃肉的一種,常見的有臘腸、臘鴨等,而香港的燒味飯店(燒臘店)一般而言燒味及臘味兼售,有的則多加一「味」──鹵(滷)味(鹵水)。燒味通常配有米飯、瀨粉[1]或米粉,如叉燒飯、燒鵝瀨(粉),客人也可以來一碟單拼或雙拼、三寶或五寶,甚至八寶燒味飯。

 

香港島天后的「康樂燒臘飯店」店名雖用上了「燒臘」,但在店號之下另有一小橫匾寫有「康樂燒味 名師主理」。照片左下方則為一串串臘腸及其他臘肉。(Source: 作者自攝)

燒味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可從影視作品、廣告與日常語言中略窺一二,比如香港燒味的靈魂食材、說到燒味必不可少的:叉燒。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作者 O'爸爸
刊登日期 2022-07-11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