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描繪世界的輪廓

位於桃園市中壢區的中壢高中,有所謂的「壢中八景」,其中一景,是校園內一匹正對校門、氣勢不凡的銅馬。只見銅馬昂首舉蹄,彷彿正要向前奔馳,它腳下踩著一塊白色的基座,基座上鐫刻了遒勁有力金色碑文,訴說這座銅馬不凡的過往:
銅馬係神社故物,駿馬奔蹄,昂首嘶風,何其壯也;神社夷平,銅馬歷經三遷,莊敬老樓前有二座長方平臺,即其遺址垂榕密枝,柯條下覆,或謂不利駿馬展足,乃移於此,使正對校門,迎朝暾,背夕照,馳騁無礙,象徵校運之昌隆也。
金黃與亮紅的歲月塗抹,調和出令人驚豔的古銅光芒,這座中壢高中校門駐足的帥氣銅馬,昂首闊步、高大挺拔,伴隨著每一位莘莘學子,一起馳騁屬於自己的成長茁壯。
怪的是,細讀碑文能發現:這座日式風格的銅馬,乃是神社舊物。既然是神社舊物,那又怎麼會出現在校園中呢?所謂神社,又是什麼樣的神社?
原來銅馬的蹄下,藏著一段早已被忘卻、不為人知的悲壯過往。而我們的故事,就從一位來到臺灣的日本親王開始說起⋯⋯。

是金枝玉葉,還是孤臣棄子?
1911 年 4 月 2 日,代表日本殖民政府官方立場的《臺灣日日新報》,刊載了一篇〈北白河宮殿下〉的連載介紹文:
松林伯知特地為本社連載與本島關係匪淺的臺灣神社御神靈北白川宮殿下的一生, 聊酬諸君的眷顧。殿下仍名為輪王寺宮時代當時,經歷砲火槍戟,經歷一部慘澹的幕末史。任近衛師團長,以金枝玉葉之身,置身於瘴霧仍深的本島中之蕃風蕃雨,遂成就平定全島之勳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