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新馬華人來相助:從霹靂洞到金寶汽水廠,孫中山的怡保革命之路

黃偉雯 2020-09-17

怡保一直是維新派保皇黨的重鎮,因為開礦有成,富商不少。孫中山有心將新馬作為同盟會籌募經費的重要基地,因此數次在馬來亞吉隆坡、檳城公開演說,並且在《中興日報》加強革命言論的宣傳,在 1907 至 1909 年與另一份由保皇黨主控的《南洋總匯報》進行筆戰,對新馬華人看待革命一事頗具影響力。1907 年,中國同盟會怡保分會成立,主要由鄭螺生、李源水、[1]李孝章與黃怡益主導。


同盟會在怡保舉行會議。(Source:Wikimedia

1911 年,黃興曾來到怡保,並與前述四位主幹人物及其他分會的重要人物於舊街場文東路口附近的「十三間」別墅召開籌備會議,可見怡保分會的重要性不亞於檳城及吉隆坡。


鄭螺生是怡保分會的重要人物,在怡保開設「吉興號」經營緬甸及泰國運來的煤油、大米等雜貨起家。當康有為流亡到新加坡的時候,他曾經受到新加坡僑領邱菽園、林文慶的邀請至怡保一遊,當時的鄭螺生熱情地盡地主之誼。後來時任南洋保皇分會會長邱菽園在《天南新報》揭發康有為私吞華僑給保皇黨的捐款,導致 1900 年唐才常在湖北、湖南及安徽等地的自立軍起義失敗。


鄭螺生(1870-1939)在怡保開設「吉興號」經營緬甸及泰國運來的煤油、大米等雜貨起家。(Source:Wikimedia

唐才常以推翻慈禧建立光緒君主立憲的體制為目標,這場起義事前收攬了當時的興中會部分人力的幫助,但卻沒收到康有為承諾的資金援助。起義失敗後,唐才常遭到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斬首,清末知識分子對維新派保皇黨的支持轉而投向孫中山主導的革命派。


這件事之後,鄭螺生轉而支持革命派,並且成立中國同盟會怡保分會,募集革命資金不遺餘力,怡保分會也在他的支持運作下,自辛亥革命成功後,轉而成為國民黨怡保直屬支部。除了參加革命活動的鄭螺生之外,尚有李源水及李孝章,是怡保同盟會重要會員,而在「廣州起義」犧牲的七十二烈士中,溫生財、余東雄、郭繼枚是出身霹靂州過去重要錫礦產區務邊(Gopeng)的人。


1910 年,孫中山為籌募革命經費,曾在鄭螺生等人的陪同下,會見務邊的華人領袖。在辛亥革命前後,務邊的社團及商店,都懸掛孫中山的肖像,表示支持孫中山與革命。


怡保的革命之旅

多數討論馬來西亞的華僑參與革命的歷史敘述,多半還是集中在檳城與吉隆坡,但同樣身為早期即有不少華人前往開墾的霹靂州,其首府怡保周遭也留下不少革命的歷史痕跡。


一、城郊「霹靂洞」與孫文墨寶

相較於檳城革命之路的知名度,革命在怡保留下的腳印可就相形失色了些。其實怡保著名的觀光景點「霹靂洞」就有座孫文紀念館,紀念館上的匾額題字,是前故宮院長秦孝儀所題,館內留存不少孫文的手稿及珍貴的黑白照片,紀念著革命先烈們。


霹靂洞是大型的石灰岩山洞,過去華人張仙如居士在 1926 年左右發現這座天然山洞,據說在裡面冥想了二十年直到在洞中離世。後來,這裡由青年詩人張英傑居士繼續主持,身為台北中華詩學研究會委員的他喜好收集墨寶,所以在他的管理之下,漸漸地霹靂洞除了是佛教勝地之外,也成為收集許多文人墨寶的地方,例如赫赫有名的于右任、胡適、張大千等,因此霹靂洞有「南島敦煌」之稱。


來到霹靂洞除了參觀釋迦牟尼坐佛像之外,細細觀察洞內的題字,會發現以「中華民國」為標示年代的標記,令人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暫時忘了自己身在馬來西亞。


霹靂洞位於怡保,這裡除了是佛教聖地之外,還有座孫中山紀念館。(Source:Miss Prema Darshini / CC BY-SA

二、姚德勝街與育才小學

錫礦大王姚德勝又有姚百萬的稱號,經商有成的他除了是怡保新街場的創辦人之外,也曾大力資助孫中山的革命運動。此外,重視教育的他也曾經擔任「育才公立兩等小學」(今育才中學)的校董;當時維新派與革命派在華社之間形成兩股對立的力量,身為革命派支持者的姚德勝與鄭螺生等人勝出,董事長胡子春退出校董會,育才小學成為支援革命的教育基地。日後,許多出身該校的學生參與了 1911 年的廣州起義,成為革命烈士。


三、金寶百年汽水廠與中西別墅

永興汽水廠位在距離怡保市區開車約半小時的金寶馬吉斯路。據說在怡保舊街場經營西藥房的黃怡益是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的同學。黃怡益除了開設藥店,也經營一家霹靂汽水公司,以販售「熊貓牌」汽水聞名,是當時怡保的暢銷汽水。而這座位於金寶的永興汽水廠的汽水上也有熊貓的標誌,所以很有可能是黃怡益的產業。


孫中山在 1908 年曾經由吉隆坡北上至怡保,途經金寶與當地的礦業家王蘭穀見面;他當時曾住宿王蘭穀的「中西別墅」並且曾經到別墅後方的汽水廠與他的老同學黃怡益敘舊。不過,這間有著革命腳印的百年汽水廠由於年久失修,其建築在 2016 年倒塌了一部分,但這場倒塌事件卻意外地再度引起大家對孫中山的怡保革命之路的討論與探究。


除了上述的地點之外,馬來西亞作家陳素明,她的曾外公就是怡保同盟會的李源水;在她努力研究及收集資料之下,《革命之路:孫中山及其同志在霹靂怡保的歷史足跡》成功於 2016 年出版,書中整理了鄭螺生別墅、黃怡益墓址、姚德勝府、李源水店屋、中山學校、建國日報大廈、霹靂華人慈善劇班原址、三德學校、光興茶室等二十五個怡保革命之路的地點,供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們尋訪。

 

本文摘自八旗文化《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 2009 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1] 與鄭螺生創辦「道南俱樂部」,鼓吹反清革命,1907 年,孫中山抵達馬來亞,成立同盟會吡叻分會,鄭螺生為會長,李源水為副會長。

文章資訊
作者 黃偉雯
刊登專欄 黃偉雯的世界視角
刊登日期 2020-09-17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