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關於臺灣考古遺址,下次考試一定不會考的歷史重點

進入十七世紀以後的臺灣,Bang 的一下突然被強迫舉辦歷史時期的世界大賽。這場比賽的主場,選在當時具有良好的港灣條件,又有廣大平原的「臺南」。


我們來看看有那些隊伍參加,有一邊喊著「Formosa」卻沒參賽的葡萄牙隊、直接佔據主場的荷蘭隊、號稱無敵艦隊卻在基隆主場被擊敗的西班牙隊、一邊「摳尼幾蛙」一邊揮著武士刀的日本隊、原本稱作明國隊卻忽然變成綁著辮子的清國隊(中間一度改名南明隊),以及被歐洲隊與強迫一起加入,不知道來自哪一國的非洲與東南亞聯隊。


還有比較晚加入比賽的英國隊與法國隊,最後,當然不可以忽略的地主隊中國臺…,啊,不對,是看起來非常勇猛的高山族隊與看起來非常和善的平埔族隊。


而這些隊伍在兩三百年的時間中,在臺灣島上展開了數百場激烈的競賽,這些大小賽事最為重要的幾場,都被轉換成文字,記錄在你的歷史課本上了。但是你知道嗎,如果我們從考古遺址出發,你又能重新回顧過去被忽略與遺忘的幾場經典賽事喔!


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裡!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外貿易

1624 年,在今日的安平附近,從多桅帆船走下一群白皮膚、紅金髮的人,還沒搞清楚他們是海賊還是海軍,許多木造與磚造的建築開始大興土木,漸漸的,教堂、市街,以及城堡都陸續完成了,城堡的頂端懸掛的不是海賊旗,而是荷蘭國旗,但中間多了一個 VOC 的標誌,原來他們跟之前打醬油的海賊不同,是同時帶著槍砲與傳教士的七武海等級海賊: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為了與中國展開交易而來。


在考古證據上我們又能看到什麼線索呢?


今天的安平古堡的位置,便是當初荷蘭人在此處所建築「熱蘭遮城」的地點,到今天我們還能見到當初蓋的城牆遺跡,透過不同的砌法還可以辨識不同時期的城牆喔!另外在遺址中,還出土了一種帶有特殊紋飾的陶器,這類陶器肩頸部位竟然裝飾了一個帶大鬍子的大叔對著你笑,笑到你心裡發寒!這一類俗稱為「鬍鬚男」的陶罐經過學者驗證,證實是來自德國萊茵(Rhineland)地區窯場所燒製的鹽釉陶瓷。


現藏於安平古堡的鬍鬚男陶罐破片。(圖片來源:故事團隊拍攝)

鬍鬚男陶罐示意圖

此外,還發現了許多特殊的大型青花盤,在各種不同形狀的窗格中裝飾著動物與花卉,這些盤子有著不同於傳統漢人的傳統,在紋飾與尺寸上都有很大的差異。


這一類瓷器是歐洲人提供樣本向中國燒製瓷器的窯場定製的「克拉克瓷(craak)」。這種克拉克瓷也在北邊一個稱作「新港社」的西拉雅族聚落,即今日臺南科園工業園區的社內遺址有所發現,此外還出土了一枚寫著熱蘭遮(Zeelandia)的銀幣。一直到 1662 年,一位沒有綁著紅頭巾、也不叫傑克而叫鄭成功的船長出現,擊敗了這個臺灣第一間公司行號和跨國企業,荷蘭人才離開了這塊 ONE PIECE。


平生不識陳近南,便做英雄也枉然──鄭氏王朝

先別說安麗了,你有聽過陳永華嗎?課本上好像有寫對不對?那總有聽過陳近南吧?那這陳近南與陳永華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陳近南就是那個「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的韋小寶的師傅,也是金庸筆下明鄭王朝東寧總制陳永華的化名! 1662 年鄭成功擊敗荷蘭勢力後隨即逝世,在臺的黃昭擁立鄭襲代理延平王,陳永華便與隨鄭經一同進攻在臺的黃昭部隊,結束鄭氏勢力的內鬥。在臺南科學園區內的中寮與埤仔頭兩處遺址,透過出土遺物年代的推斷,可能屬於明鄭時期軍屯或開墾的地點所在。


這兩處遺址出土了六件以天干地支明確寫下製作年代的秋葉紋青花盤,透過這些天干地支回推,時間點皆落在 1662 至 1681 年之間,推斷這個區域可能就是課本上說的明鄭時期設置的軍屯區。因此,這也是臺灣第一件有標明製造日期的進口商品!明鄭勢力一直到了 1683 年,才被鄭成功舊部將施琅擊敗,正式納入清代版圖。


中寮與埤仔頭遺址出土帶年款秋葉紋青花盤。(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臺南永福國小發現帶年款秋葉紋青花盤。(圖片來源:臺南考古中心尹意智主任提供)

你不能來我的世界,我就去你的世界找你!清代人哪有這麼好當

臺灣進入清代以後,由於從閩南廣東一帶移入的人數越來越多,導致聚落越來越大,城鄉差距也隨之擴大,造成社會階層與分工與越來越複雜。這階段的歷史時期遺址,與過去史前時期最大的差異,在於聚落的功能性質變得更加被凸顯,不同的地點或聚落有著不同的功能取向,可能藉由產業、宗教,或者各式不同的原因所而形成聚落。如果回到了清代的臺灣,你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讓我們從考古證據繼續看下去:


現在在臺南的永福國小,是清代的臺澎兵備道,行政首長為三品的道台。在臺灣設巡撫之前,都是臺灣的最高行政官署。但是透過發掘期間所出土的遺物顯示,即使作為官府所使用的器具,與一般尋常百姓所使用的大致相同,並沒有特別精美;在府城南門外的水交社遺址,則是當時臺南公墓區的代表,從墓葬結構極為簡單,各墓葬間的空間緊迫,以及陪葬品普遍稀少等狀況來看,應當都是屬於中下階層;而從出土數十具清代漢人的骨骼來看,在手腳關節處與腰部普遍都帶有較嚴重的磨耗與增生,看來即使天天喝蜂蜜檸檬也無法補救。


這樣的骨骼病徵顯示他們在世時反覆地從事粗重勞力的工作;此外,其中一具墓葬的陪葬品中,發現了屬於六品的官員頂戴,顯示既使身為清代的六品官員,可能生活上還是不甚富裕,死後也只能與平民一同葬在公共墓區,真的是非常功德啊!


而清代臺南有著什麼樣的工作機會呢?來看看城門以北的手工業區,即南科園區內的道爺南遺址,發現了幾組帶火燒土痕的連灶痕跡,同時伴隨著大量橘紅色的特殊造型低溫陶器,也就是所謂的糖漏與漏罐,顯示清代的道爺南遺址,是一個利用熬煮甘蔗來製糖的「糖廍」,所以為什麼臺南的美食總是特別甜,現在你知道其來有自了;而在更遠的歸仁窯遺址,則是製作這些糖漏與漏罐的製造地,顯示清代的臺南不僅有厲害的總鋪師,也有製糖師與製陶師傅。


「臺南善化出土糖廍,下方柱狀物為基樁。(圖片來源:臺南考古中心尹意智主任提供。)」

那要怎麼在府城與城北的聚落間交通往來呢?


當然,當時的臺南人騎的不是摩托車也不是野豬。根據史料的紀錄,除了陸上的官道以外, 還有一條透過河道、港道,以及沿岸航行等方式的水上道路連結府城與城北之間,這些興盛的水路交通配合著陸上交通網絡,串聯起從過去臺南府城,一直到今日南科園區所在的新市、善化、安定,以及麻豆一代的水崛頭遺址等地。


這個遺址除了發現港道、碼頭,還有大量淤積在港內的常民生活用品,最重要還發現了一匹完整的馬匹遺骸。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本地並不產馬,一方面顯示清代臺灣仍需要透過獸力來協助生活日常上的各項生產活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臺灣的馬匹需要藉由海外輸入。


離我們這麼近的日治時期居然也可以考古

到了 1895 年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以後,臺灣進入了日治時期。沒錯,就是那個阿公阿嬤會說日語的時代。過去日治時期的遺址因為年代較晚,加上民國政府來臺後多對這些日治時期的建物繼續沿用,因此在早年的考古工作上較容易受到忽略。但在近年來考古學者的努力下,日治時期的遺址與遺物開始逐漸受到重視。


如前面曾經提及的永福國小所發現的日治時期遺物,普遍都帶有高溫熔融的狀況。這樣的狀況推估與 1943-1945 年,美軍在臺南進行轟炸行動有關。此外在北區發現的三分子射擊場遺址,發現了屬於當時的靶場、靶溝,以及士兵座位等遺構,也同樣屬於日治時期的遺構。這些遺址都見證了太平洋戰爭在臺灣留下了慘痛歷史的一頁。


臺灣進入晚近三百多年來的歷史時期後,在這塊島嶼上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而課本裡的歷史只是這場國際賽事中的冰山一角。透過考古學家的「新發現」,將這些埋藏在地底的物件與過去的歷史做出連結,讓歷史不再只是古籍中找尋到的文字與紀錄。


當史料與考古資料結合時候,我們就能像偵探一般找尋線索,一步步釐清歷史真相,走進考古學這部時光機器。現在你知道這些課本上沒有寫的臺南歷史了,當下次考試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可以……。

算了,下次考試你也不會遇到這些題目的。

 

本篇圖文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與故事共同製作。希望說更多深藏在臺灣土地裡的故事。
文章資訊
作者 郭聖偉
刊登日期 2019-04-06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考古遺址入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