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CT251與DT652:阿公級蒸汽巨獸的時代記憶

曾經有一段時間,電視節目中若有搞笑角色,常常會自稱「混縱貫線的」,表示自己勢力很大,但是,這個「縱貫線」是什麼意思呢?可能的解釋有兩種,一是縱貫公路臺一線,另外一個則是縱貫鐵路。


縱貫鐵路始建於 1899 年,由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來統籌官設鐵道的建設。這條打通臺灣西部的鐵路由南北兩端同時進行,直到 1908 年正式完工通車。部分列車雖可以到打狗,不過,受限於當時的蒸汽機關車的續航力、技術、排點、載客需求與返程行駛時間……等等因素,部分列車則是到臺南折返,所以當時還在臺南站設轉車台。日治時代的臺南車站,可說是縱貫鐵路的重點轉運中心。


當時的動力技術以蒸汽動力為主,行駛在縱貫鐵路上的雖然都是蒸汽機關車,但因應不同需求,也會選擇不同的車款。比如載客的機關車,著重高速行駛,就會採用較大直徑的動輪。至於載貨的機關車,會採用直徑較小但數量更多的動輪,犧牲高速性能換取強大的牽引力。1908 年縱貫線通車初期,多數是水櫃式蒸汽機關車(Tank SL),例如 CK80 型;1912 年之後,煤水車式蒸汽機關車(Tender SL)大舉引進,如 CT240 型,蒸汽機關車的續航力得到有效改善,開往打狗的南下列車也逐漸增加。

 

動輪:負責輸出動力的車輪,直徑越大每轉一圈行駛距離越遠。

時至今日,蒸汽機關車大多都已退役,不過在臺南體育公園中仍展示著兩輛曾在縱貫鐵路上奔馳的蒸汽機關車,它們在公園中沉默地住了好些年,常常被當成會面點使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們曾是臺灣歷史的重要見證者。這兩輛機關車目前的編號是 CT251 與 DT652,在日治時代,分屬於 C55 型與 D51 型,戰後由臺鐵重新編號成為現在的號碼。


CT250 型與 DT650 型小檔案。(圖片來源:故事團隊製作)

CT251:高速飛輪巨獸

CT251 來到臺灣的時間是 1935 年,正是日本統治臺灣 40 週年,臺灣總督府在 10 月到 11 月舉辦了盛大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簡稱臺灣博覽會。為運輸大量參觀旅客至全臺各會場,特地自日本引進 5 輛當時最新型的 C55 型機關車與相應的鋼體客車,CT251 便是這 5 輛之一。戰後,這九部 C55 型則改編成 CT250 型蒸汽機關車,編號分別為 CT251-259。由於性能良好,直到 1982 年 10 月 4 日才完全報廢停用,使用年限長達 47 年。


如何分辨 CT250 型呢?最明顯的特徵是它的蹼形輻射動輪,由於當時隨著車型增大、速度提升,客車用機關車的動輪直徑也隨之增大,但既有的輻射動輪已至強度極限,在軸心部份需要以蹼狀結構補強,呈現出與同時期德國機關車相同的風格,如果在臺灣看見到蹼形動輪的機關車,肯定是 CT250 型沒錯。


CT250 型的蹼形輻射動輪。(圖片來源:故事團隊拍攝)

DT652:馱負產業脈動的蒸汽國王

說完了 CT251,那麼另一台 DT652 又有什麼同異之處呢?這兩個型號的機關車都是戰前引進,持續服務到戰後。但 CT251 主要負責載客,而 DT652 則是客貨兩用、但大多用於牽引貨運列車,與它同款的 DT650 型先後共有 37 輛引入臺灣。


DT650 型在日本稱為 D51 型,二戰期間曾被大量製造,在巔峰時期,整個日本曾擁有上千輛同型的機關車,除了是製造數量最多的蒸汽機關車外,縱使加入所有的柴油與電力機關車,以單一車種計算的話,D51 型仍是日本產量最大的鐵路機關車,幾乎可以說是日本蒸汽機關車的代名詞。


1930 年代,日本逐漸走出關東大地震的陰霾,隨著經濟復甦,鐵路貨運需求量也跟著增加,貨物用機關車恢復製造,臺灣也跟著蓬勃發展,貨運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受到日本 D51 型設計、運轉成功的影響,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自 1939 年起,開始訂購 D51 型。


臺鐵現存的 DT650 構造與日本量產型僅有少部分差異,而較明顯之處也多是屬於後來入境隨俗的在地化改造,例如由於臺鐵機廠的設備問題,無法時時確保蒸機煙室門確實密閉,保持內部低壓,因此多於車頭正面煙室門周圍追加有美國蒸機常見的「固定爪」,以確保煙室門氣密。


臺灣使用的 DT650 型製造廠繁多,但各製造廠生產的版本外型差異不大,日治時代的車款都屬於 D51 的標準型,戰後訂購的車款外觀與標準型相同,僅煤水車較長。不過,在體育公園裡的 DT652 有其獨一無二之處,它的灑砂管為上下垂直平行並列,與其他製造商車型不同,是汽車製造株式會社(簡稱汽車製造)這個公司特別的設計。

 

灑砂管:將砂箱內的砂通過管道灑在車輪上以增加摩擦力,避免上坡或雨天車輪打滑。
修復完成後的 DT652。(圖片來源:原臺灣總督府C551、D512蒸汽機關車修復計畫成果報告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主要參與 CT250 型(C55 型)與 DT650 型(D51 型 1 次型)的設計師島秀雄,戰後也與兒子島隆一同參與第一代新幹線列車的設計,島隆在 2002 年至 2007 年擔任臺灣高鐵的技術顧問,父子與臺灣相當有緣。


隨著近年鄉土教育以及歷史文化保存意識的抬頭,鐵道文化也在各方努力之下逐漸受到重視,舉凡舊打狗驛故事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乃至於籌建中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等場域,象徵臺灣的工業遺產以及交通歷史文化逐漸受到珍視與維護,甚至前面提到的 DT650 型(D51 型)機關車,目前也有同型的 DT668 號已經修復並用於動態保存,讓我們能夠再度親身體驗熱力四射的蒸汽機關車魅力。而當年在臺鐵蒸汽機關車全數除役後,移居臺南保存展示的 CT251 和 DT652 ,相對其他報廢解體的伙伴們實屬幸運,讓大家可以近距離欣賞蒸汽時代的機械之美。


「自強號、莒光號⋯⋯後輩們!鐵路的未來就靠你們囉!」籃寶插畫。
本特輯與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合作刊登。

文章資訊
作者 賴均韋
刊登日期 2021-06-27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案藏玄機:解鎖蒸汽機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