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故事.臺北EP5】臺北夢的起點─華陰街

臺灣吧 2016-02-12

每年農曆新年期間(尤其是除夕夜那天),臺北就會靜得像座空城一樣(太誇張啦~),然後下中南部的車潮也總會把高速公路擠個水洩不通。這時年輕的我們才明白原來臺北是如此多的外地人,每一個返鄉的家庭背後都是來臺北打拼的故事啊~而這些故事的起點幾乎都是臺北後火車站。


職業介紹所

說到後火車站,大家去臺灣各縣市遊玩一定不陌生,因為鐵軌切過地表的關係,許多大一點的車站都有前站和後站的區分。雖然臺北車站因為鐵路地下化,日治時期興建的後火車站已經消失了,但曾經因為後車站而興起的商圈到今天還是屹立不搖啊!沒錯,這就是華陰街商圈!


華陰街位於大稻埕和臺北城內之間,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是臺灣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奇武卒社生活的地盤,到了清國統治時期,漢人雖然不斷湧入,但這裡依然是遍佈田地,而沒有市街。街道的出現要一直到日本統治時期,總督府進行市區改正後才開闢出馬路,而換成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後,這條馬路就安上了帶有濃濃中國風的地名─「華陰街」。


日治時期的臺北火車站
日治時期的臺北火車站, wikipedia

華陰街的地名雖然是發源於中華民國的統治,但他的興起還是要從日治時期開始談,這時期的華陰街除了開馬路,還蓋了棟超大型工廠,也就是「臺北菸草工場」。如果你了解在漸禁鴉片之後,菸草成了總督府專賣事業最大筆的收入,就可以想見它規模之大了。後來菸草因為產能實在是供不應求(吸菸有害健康啊!!),才又在松山蓋了另一座菸草工場,也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松菸」文創園區了。


松山菸廠鍋爐室,Pbdragonwang攝,wikipedia
松山菸廠鍋爐室,Pbdragonwang 攝,wikipedia

不過,你現在看不到臺北菸廠了,時代的轉變下他遷到別的地方,原來的位置改設建成國中。但你現在也看不到建成國中了,因為學校也遷走了,如今這裡是大家熟悉的「臺北轉運站」。時代變化之快實在令人目不暇給啊~


但其實華陰街興盛最大的重點不是菸草工場,而是火車帶來的便利交通。1929 年這裡設立後火車站後,人們不論是做買賣還是去大稻埕參加祭典都好方便啊!華陰街自然就跟著熱鬧起來了。


到了經濟起飛的六〇年代,新公司和新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啵啵啵地在臺北冒出頭,中南部年輕人到處都聽說臺北是個好地方,憧憬來到臺北就能實現各種夢想,林強的「向前行」就道出了這些人的心聲。他們為了追尋臺北夢,毅然決然離開家鄉,買了一張單程火車票,頭也不回地衝到臺北車站。


一到了臺北車站就看到兩條路在眼前,一邊是前站,出來就是繁華的臺北城內;一邊是後站,充斥著便宜的旅店和一大堆職業介紹所。許多得到大公司聘用、穿西裝打領帶的上班族提著公事包往前站走去,裡面還夾雜著許多來臺北求學的學生。其他什麼都沒有只有一股熱血和臺北夢憧憬的年輕人就到後站找地方落腳,每天在華陰街尋找工作機會。當時的工作機會很多,鄰近臺北的衛星市鎮,像是三重、五股還有中和一帶,有非常多的工廠。這些年輕人就被載過去,每天辛勤地工作著。


衛星市鎮

當然現在這邊已經沒有職業介紹所了,由於交通方便,又跟附近的工廠區有點近,職業介紹所慢慢就變成各種貨品的批發中心啦。許多中南部的五金業、塑膠業、甚至是服飾批發業者,都會搭著火車來到臺北華陰街批貨,直到今天這裏仍然是各式批發的重鎮。


雖然職業介紹所沒了、後火車站隨著鐵路地下化也沒了,但對許多中年一輩的臺北人來說,這裡依然是他們走向夢想的起點。在那個黃金的年代,在臺北最需要耕耘的時候,是這些中南部上來的朋友一起奮鬥,才讓我們有了今日繁華的臺北城市。

參考資料
  1. 〈華陰街:臺灣批發史的縮影〉,《臺北畫報》,民 92 年,5 月號。

 

文章資訊
作者 臺灣吧
刊登日期 2016-02-12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