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如果一項傳統產業,已無商業利益,是否該揮手送它走入歷史?如果這片土地再無人堅持這項傳統,大部份人或許會選擇直接界定其為「無用」,另謀生存之道。
然而,有人在去留的交叉口上,一再做出不同於大眾的選擇,因而讓臺灣保留了僅存的一家、以古法蒸煉製樟的工廠,他是創立於 1937 年、位於苗栗銅羅的「綺緣樟腦觀光工廠」第三代負責人──吳治增。
談起樟腦,年輕人或許覺得陌生,然而臺灣最早的「世界第一」,就是樟腦。
臺灣樟木品質優異,清末移民早已大幅開發,「匠首之利在樟腦」的佳話廣為流傳。從清咸豐十年(1860)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的樟腦外銷佔了全世界總產量百分之七十,驚人的外匯產值,讓苗栗一躍而上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樟腦產地。
日本政府時期,樟腦與茶、蔗糖並列為「臺灣三寶」,並設立「臺灣樟腦專賣局」,只有手持臺灣總督府頒發的「腦丁執照」,才能夠從事製樟產業。吳治增的阿公、也是工廠第一代創辦人吳阿相,便擁有這塊頂級的檜木執照,不僅擁有南洋充軍豁免權,每個月還可多配給幾兩豬肉,由此可見腦丁的時代地位。
走在苗栗銅鑼樟樹村的街上,人潮稀落,很難想像當年一條街上十幾家製樟廠,整條街瀰漫陣陣「焗腦」香(註:焗腦指的是煉製樟腦油的過程)。焗腦的過程非常繁重,需日夜趕工,吳治增從懂事以來,放學回家便和哥哥投入大量的勞力工作,一直到大學畢業、入伍,連假日都得幫忙。
小小年紀,父親就開始教他如何分辨樟樹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