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承平時期的革命:一九一五,臺南噍吧哖的武裝抗日

2015-09-23

一九一五年夏天,噍吧哖地方爆發了日本統治台灣以來規模最大的武裝抗日事件,有數百人在事件當中戰死,數千人遇難,因牽涉這次事件而遭到逮捕、判刑的人,遍布臺北、臺中、南投、嘉義、臺南、阿緱各廳,總共有九百零三人被判處死刑,真正遭到處刑者一百三十二人,七百七十一人改判無期徒刑,四百六十五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人們將這次事件稱為噍吧哖事件,也稱西來庵事件或余清芳事件。

一場承平時期的革命

一九一五年,自一八九五年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以來,已經過了二十年,儘管臺灣社會還處於新舊習性交替的階段,但是整體來看,是穩定地朝著現代化道路前進中。
 
衛生條件的改善是明顯的轉變。為了避免頭虱的傳染,臺灣總督府命令男人剪去辮子;而女子則不准再纏足,並嚴格要求臺灣人養成勤於灑掃、洗澡的習慣。施打預防針使得以往導致高死亡率的瘧疾、霍亂、天花等傳染病漸漸受到控制,而自來水及下水道系統逐漸普及與完善,也發揮重要的影響。
 
各地普遍設立公學校,愈來愈多接受基礎教育的臺灣人進入臺灣總督府編制內,擔任基層的巡查補、教師跟公職人員。
 
交通系統也日益完備。在臺灣島內,西部縱貫鐵路於一九○八年全線通車,一九一三年聯通了屏東,各地區的鐵道、公路也陸續完成;對外交通除了強化臺灣與日本本土的經貿聯結外,也發展臺灣與中國華南、華北,甚至擴及南洋的海外交通,臺灣與中國之間,有固定的輪船通航。噍吧哖事件的聯繫動員,就相當程度地依賴臺灣總督府建立的這套交通系統——在事件中負責聯絡的羅俊,其南來北往,以及後來逃避搜捕的過程中,都利用了火車、臺車等交通工具,而且他也數度搭乘大仁丸來往於基隆、廈門之間,甚至從中國福建漳州招募同志來臺。
 
啤酒、汽水這些新式飲料也已經普遍出現在臺灣人的生活中,噍吧哖事件民兵進攻派出所的火攻行動中,飲料空瓶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噍吧哖一九一五14-15

如果能跟統治者和平共處,誰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去拚命?況且事件的領導者余清芳、羅俊,都曾在日本領臺的最初幾年參加過抗日軍行列,見識過日本的精銳武器跟戰鬥能力。因此,在一九一五年這樣的承平時期,噍吧哖事件的發生就格外令人費解。到底是什麼原因觸發這些曾經嘗試妥協於新統治者下任職、經商的事件領導者們,矢志推翻日本殖民政府 ?或許是出於非要脫離被殖民的地位處境,當家作主的信念吧!
 
殖民政府的地方治理,是透過四處林立的派出所中那腰間佩刀、虎虎生風、無所不管的警察「大人」,再結合自清代沿用的保甲制度,於基層社會建立嚴密的控制系統,而為了發展經濟所進行的土地山林政策,也為地方居民的生活帶來衝擊性的轉變。在噍吧哖這樣的山林邊區,庄民對於兇悍警察大人平日的呼來喝去,以及日本政府實施稅制、法制、林野調查後所產生的被剝奪感,積怨日深,於是,「如果能趕走日本人,至少能恢復以前的生活,日子一定會比較好過吧!」這樣的說法,便很容易打動庄民的心,成為被說服入黨的原因。
 
很難說余清芳等人沒有受到一九一二年中國發生革命,連大清帝國都能被推倒的啟發。事實上,到一九一○年代初期,臺灣人的武裝抗日行動並沒有完全停止。從採用藍底黃虎旗來看,他們似乎在意識上連結了一八九五年短暫成立卻早夭的臺灣民主國。但是,對於未曾瞭解何謂革命、如何建立國家的他們來說,想「攻滅倭賊,恢復臺灣」,就只能以真主將出而稱帝,率領群眾揭竿起義,建立大明慈悲國為想像藍圖。
 
噍吧哖事件似乎就是在領導者們對於國家的模糊信念,以及追隨者們的各自表述下展開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革命之路。


噍吧哖一九一五16-17

社會改革帶來的衝突

日本政府來了以後,真的多了很多規定,又是查土地,又是查戶口的,但是,這個新的規定,卻讓居民無所適從,深感威脅。
 
臺灣總督府從一九一○年開始進行的林野調查,一九一三年來到了臺南、阿緱等地,官方要求居民提出擁有山上土地的證明,提不出證明文件的,總督府就將其土地視為無主地,收歸公有,編為官有地,然後不准人民使用。
 
林野之中,除了居民開墾種作的土地之外,可以取用跟交易的資源,從植物、藥材,到飛禽走獸,種類多得讓人驚訝!早期漢人「抽藤弔鹿」,捕鹿以取得鹿皮,並且將藤當作藥材與編織生活日用品的材料,還有種類多樣的竹子、木材、薪柴、木炭、藍染、樟腦,可供食用、藥用的椰子、檨仔(芒果)、番石榴、波羅蜜、龍眼、木瓜、薑、竹筍、天門冬、穿山甲、熊膽、熊掌、鹿角膠、紫蘇、山苦瓜、通草、薄荷、蜂蜜、菖蒲……。
 
這些世居噍吧哖山區的人們,仰賴祖先傳下來的土地為生。對於原本就沒有文字的原住民來說,屬於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有其自然的界線,並沒有能證明其所有權的文字契約,而在原漢交界的山林地區,不論是跟原住民也好,或者彼此之間也好,漢人對於土地的租借買賣,向來依賴口頭的約定承諾。因此,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要求,多提不出證明,等於被沒收了土地。以實際的數字來看,臺南玉井、楠西、新化這三區調查出的林野地,總計約有二千九百五十甲,其中二千九百零五甲被收歸國有,人民只剩下四十三甲的土地。
 
事實上,日本總督府強行收編林野地,並不是完全沒有引發人民反彈。一九一二年三月,在今天南投竹山的林圯埔,因為總督府把一萬五千甲的竹林劃為「模範竹林」,強行收歸國有,並全數交由日本三菱造紙株式會社使用經營,導致原本依靠山林生活的二萬餘戶居民陷入困境,引發了以劉乾、林啟禎等人為首的林圯埔事件,有八人被判死刑。
 
從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一四年,南部地區連續幾年遭到罕有的強烈颱風侵襲,甘蔗的種植受到嚴重影響,收穫量銳減,而禍不單行的是,一九一五年又發生了甘蔗病蟲害。臺灣民間流傳的〈憨歌詩〉中說:「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噍吧哖地區作為臺南製糖株式會社的甘蔗原料供應地,收購價完全由會社片面決定,蔗農無權過問,而天災及蟲害造成的甘蔗歉收及品質不盡優良,又給了製糖會社壓低收購價的藉口。災害之後,米糧價格暴漲,但總督府並沒有對受災地進行任何的減稅或補償,於是該繳的稅還是逃不了,對於收入遽減的居民來說,負擔更加沉重,土地又被強行徵收,形同遭受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噍吧哖居民的日子真的不好過。
 
當民怨沒有適切的溝通或宣洩管道,造反或許是不得不然的結果。


噍吧哖一九一五6-7

點燃戰火

羅俊被捕後,臺南、阿緱兩廳出動了大批警察進入羅俊先前藏身的後堀仔山搜查,而民兵在起義大典後也蓄勢待發。風聲鶴唳中,雙方的戰事在一個突發的事件上引爆了。
 
當時,民兵四處切斷日警所使用的電話線,以斷絕各派出所間的聯絡。為了進行修復,七月六日上午十一點,噍吧哖支廳負責架設電話線的福岡警察隊,派兩名日警前往北寮庄牛港嶺山中修復電話線,與十五名民兵狹路相逢。其中,江定的兒子江憐,見到正在電桿上工作的日警,便開槍射擊,而在一旁護衛的警察也隨即舉槍擊斃江憐。眼見兒子江憐被槍殺,江定立刻向對方開槍,擊斃臺南廳的巡查柄屋末吉,而江憐則成為噍吧哖事件中第一個陣亡的人。
 
經過這一波小規模的駁火之後,民兵自北寮庄及興化庄退入甲仙埔支廳管轄的大坵園庄山區,而甲仙埔支廳則出動全體警力,支援阿緱廳搜索隊前往山區搜查,卻造成衙署內部警備薄弱的空窗。
 
余清芳發現這個進攻警察支廳的大好機會,於是在葡萄田集合所有同志,宣布發動襲擊甲仙埔支廳及其管內派出所的計畫。
 
七月八日晚間八點多,各路民兵開始分頭出擊。七月九日清晨四點,由余清芳親自率領二百名同志發動對甲仙埔支廳的攻擊。到七月十一日為止,各路民兵先後攻佔了十張犁派出所、大坵園派出所、阿里關派出所、蚊仔只駐在所、河表湖駐在所、小林駐在所;他們在各處斬殺警察,連他們在宿舍的妻子、兒女也不放過,甚至對脫逃而出的女性、兒童、嬰兒,全都加以追殺殘害,同時將槍枝、彈藥、刀劍等武器搶劫一空。
 
民兵也不只見日本人就殺,對於支持日本政府的臺灣人,也殘忍地加以殺害,一個臺灣人密探的妻子、兒女都被民兵殺死;協助日警的保甲跟壯丁團成員也有多人遇害。
 
許多日本警民跟僱員在甲仙埔支廳事變中遭到殺害的消息傳出之後,街內的日本人都逃到當地的學校、俱樂部等地方躲藏避難。民兵這一波的血腥屠殺,引發了許多日本人的恐懼及憤怒,「給我記住阿里關之仇!」的吶喊,預示了加倍奉還的報復行動即將展開。
 
警方的反擊,從七月十日清晨的雷電豪雨中展開,由今澤警部指揮的阿緱廳警察隊,從山杉林派出所出發,攻擊佔領十張犁、大坵園等派出所及甲仙埔支廳各據點的民兵。而由歧部警部率領前來支援的臺北廳警察隊,則在七月十二日抵達甲仙埔,十三日抵達阿里關,與今澤隊兵分兩路,攻擊民兵。
 
最初,由於民兵擁有熟悉地形的優勢,也做了據天險構築防禦工事的準備,使得兩隊日警均陷入苦戰,不過,隨著彈藥消耗殆盡,火力無法延續,民兵很快就轉居劣勢。七月十四日,防禦陣地及阿里關先後被日警攻陷;十五日,在警方架設的山砲轟擊下,小林也被攻陷;十六日,那瑪夏山區的河表湖等駐在所先後被日警收復。處於全面劣勢的民兵,後在地方居民的協助掩護下,才終於突破日本警察隊的封鎖線,退回後堀仔山的根據地。
 
本文選自玉山社出版《噍吧哖一九一五》

 

噍吧哖一九一五
一本寫給所有國人看的歷史故事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廣大的國人朋友瞭解噍吧哖事件的整體過程,補修你我尚待充實的「臺灣史」學分。

一本寫給所有國人看的歷史故事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讓廣大的國人朋友瞭解噍吧哖事件的整體過程,補修你我尚待充實的「臺灣史」學分。


噍吧哖事件的最新詮釋。結合知名漫畫家邱若龍史詩電影般的繪圖風格,以及臺灣史研究者蕭景文根據晚近研究成果完成的文字書寫,邀請讀者隨著圖文進入事件發生的時空,看見先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韌精神。


繪圖者簡介


邱若龍
苗栗通宵人,復興美工畢業,臺灣第一位以原住民故事創作的漫畫家。主要作品有《霧社事件》(漫畫)、《二十圓硬幣上英雄——莫那魯道》(繪圖)、Sediq Kari pnsltudan rudan 賽德克故事》(繪本,玉山社出版)、《dndilan utux:kari pnsltudan Sediq 奇異世界:賽德克傳說》(繪本,玉山社出版)、《Gaya:1930年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紀錄片(導演)、《泰雅千年》雪霸地區泰雅族生態文化影片(美術指導)、《原汁原味:原住民族十族神話故事》動畫(導演)、《魔蹤傳奇》動畫(故事、造型、文化顧問)、臺灣造幣廠「賽德克紀念徽章設計圖」、《賽德克.巴萊》電影(美術顧問)。


撰文者簡介


蕭景文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現任職於財團法人蕭珍記文化藝術基金會。編輯有《凱達格蘭族文化資產保存 —— 搶救核四廠遺址與番仔山古蹟研討會專刊》、《臺灣歷史辭典》、《近代台灣海運發展 —— 戎克船到長榮巨舶》等書,參與「臺灣地名、古道及其歷史發展數位資料庫示範合作計畫——以『台北盆地』地區地名、古道及其歷史發展數位資料庫計畫」、「關渡北投『三溪』計畫——貴子坑溪、水磨坑溪、磺港溪圳道及人文資源調查」計畫。著有《黃金之島——福爾摩沙追金記》(玉山社出版)一書。

文章資訊
作者 蕭景文
繪者 邱若龍
刊登日期 2015-09-2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