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夢幻勞動力:比黑奴更優質的華工,是南方莊園主不可及的夢

2022-09-30
奴隸主本想繼續透過制度和契約役使「前奴隸」繼續工作,但成果寥寥。於是,路易斯安那的業主們腦筋一轉,動到了正方興未艾的華工貿易之上……

前陣子「人口販運」的問題在社群媒體上受到大量關注,一時間,臺灣與亞洲地區的近代人口販運案例不斷曝光。除此之外,如果將眼光再放遠一些,那麼將人力當作是商品進行貿易的跨國事件,可不只是現代才有,從 14-15 世紀開始的大西洋奴隸貿易,到 19 世紀的華工貿易,都是歷史課本上熟悉的例子。

歷史總是重複上演著類似的經驗,不過,我們也不是什麼都知道。比如,在華人移民美國的 19 世紀,除了加州掏金之外,3000 公里外的路易斯安那州,也曾經想要大規模的引進華人勞工,可惜過程一波三折,過程中到底發生什麼事?

 

一切要從 19 世紀開始說起,華工作為非洲奴隸的替代品,成為世界各大殖民地中最炙手可熱的商品之一。在歐美的各大殖民地、或者前殖民地國家,例如東南亞、美國、澳大利亞甚至南非,都可以看到透過有期限的勞動契約作為幌子,實際上則被債務束縛人身自由的華工身影。不過,所有的旅程都有終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鮮為人知的華工貿易終點站——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美國加州是眾所皆知的華人移民重鎮,受到淘金熱的吸引,華人移民在 19 世紀中葉絡繹不絕地前往加州。不過,相隔 3000 多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州,又為什麼出現華工貿易的需求呢?在 19 世紀美國南北戰爭以前,美國南方的產業靠著非洲奴隸維持生產。在南北戰爭以後,名義上「解放」了南方的非洲奴隸,然而,棉花田和甘蔗園沒有消失,而是等著從戰後的殘破景象中恢復。

於是南方農場主人非找到替代性的勞動力不可。奴隸主本想繼續透過制度和契約役使「前奴隸」繼續工作,但成果寥寥。於是,路易斯安那的業主們腦筋一轉,動到了正方興未艾的華工貿易之上。
 

加州掏金熱期間,來自中國的苦力們與其他礦工一起,進入坑道內埋頭苦幹。(Source: 國會圖書館/公有領域)

比黑奴更完美的勞動力

19 世紀的華工,經常被殖民政府和產業主形容為優質、夢幻的勞動力。在這些人的想像中,華工除了擁有相對優越的農業技術,還能適應熱帶氣候和疾病,以勤奮並服從的態度進行勞動。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的價格比非洲奴隸更低廉、人口數量又龐大,簡直是取之不竭的勞動寶藏。另一方面,在當時的美國新聞中,中國總是被描寫為貧窮、戰爭與天災人禍橫行的地方,所以有一部分提倡華工貿易的人,甚至將華工買賣視為給華人移民謀生的「人道行為」,路易斯安那的莊園主們也不例外。

在華工貿易還在路易斯安那醞釀之時,當地的報紙就開始宣傳,相比叛逆的前奴隸,華工有多麼優秀,是下個時代的勞動來源。於是,心動的莊園主們開始籌組華工貿易,除了募集資本外,更努力找尋適合的代理人來負責實際經營。

他們有三條可見的華工貿易選擇,第一條自然是中國當地出發。當時美國當地透過條約,早已合法取得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勞動仲介機構「招工館」的權利。不僅如此,從上海、廣州等地,不透過勞動仲介公司、搭船前往美國的華人勞動移民亦時時有之。由於合法機構有較明確的保障條款和名義上的官方保護,價格較為昂貴,所以在當時的澳門,更有著全中國最大的非法海外人口買賣。據說,澳門到處都是販賣人口的賣人行,整個葡萄牙殖民地的經濟基礎都建築在人口買賣上。
 

橫跨美國中部密蘇里河的中國勞工。(Source: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公有領域)

除了中國之外,路易斯安那州的莊園主們還有第二條路可以走——從加州轉口華工到路易斯安那州的國內路線。當時的美國加州早已是華人移民的主要聚居地,淘金和鐵路建設都需要許多手作勞動,更常雇用華人勞工。但是,華人移民低廉的薪水和過長的工時卻引起了其他移民勞工的不滿,尤其又以愛爾蘭籍的移工,對華人競爭的反應特別激烈。

這些移工認為業主雇用華工,根本是在勞動市場造成惡性競爭,使勞動條件越來越差。此外,因為文化不同而產生的歧視問題越來越重。在種種因素影響下,加州爆發排華運動,這也讓遠在天邊的路易斯安那莊園主們,開始招募那些不滿加州環境的華人移民到路易斯安那,作為非洲奴隸消失後的替代品。
 

一則排華時期的清潔劑廣告,山姆大叔用清潔劑將「骯髒的華工」趕出美國。(Source: 國會圖書館/公有領域)

最後,路易斯安那莊園主們還可以採納美洲的國際貿易路線。當時,中南美洲的前殖民國家和殖民地,早已開始大量買賣華工。其中距離路易斯安那最近的地點,是西班牙殖民地、位在加勒比海的古巴島。古巴的蔗糖園在 19 世紀獨霸砂糖市場,背後的勞動力骨幹就是跨國人口販運的始祖:非洲奴隸。但自從非洲奴隸貿易被世界各國,(尤其是英國)蓋上非法、非人道貿易的烙印後,古巴莊園主就開始尋求華工作為勞動力來源補充。在不到 30 年的時間,古巴島就從中國進口超過 10 萬民華人移工。
 
不過,古巴島的華工勞動條件惡劣舉世知名,過勞和虐待致死的古巴華工不計其數。論者因此認為古巴華工實際上是新奴隸,只是徒有勞動契約的虛名而已。再者,從 1868 年開始,古巴島陷入為期 10 年的獨立戰爭,社會環境民不聊生。所以,路易斯安那的業主們就想,只要提供一定程度的條件,古巴華工必定不會拒絕逃離古巴的機會。

 

莊園主自欺欺人的幻想

儘管有許多管道,但是路易斯安那莊園主們和華工之間,仍有一道巨大的難關必須克服,那就是:美國政府。早在南北戰爭以前,美國政府就對中國的華工貿易有很多疑慮。不僅批評中國華工貿易是變相的奴隸貿易,若美國商人參與其中,只會損害美國在華的信譽,進而危及美國在中國蓬勃展開的其他貿易活動;在南北戰爭奴隸解放以後,美國政府對任何可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可疑移工活動,都十分敏感、小心。

換言之,路易斯安那莊園主們要成功進口華工,首先要說服美國政府,於是他們開始透過報紙宣傳這些「有契約的自由勞動力」的華工,和過去的非洲奴隸有多不一樣,盡可能地撇除華工貿易與奴隸貿易之間的任何關聯。
 
可惜,美國政府並未完全採信這些報導,在路易斯安那莊園主派遣的仲介成功將第一批華工送到美國後,船隻立刻就被美國政府扣留。美國政府合理地懷疑,這些所謂的自由中國勞工,不過是路易斯安那州莊園想要獲取勞動力的幌子。因此,美國政府自不願放行船隻上的移工入境。莊園主們費盡唇舌,美國政府也不買帳。
 

不久之後,派往中國的仲介公司在後續的招募活動上也遇到許多困難,實際上招募的人數,根本無法滿足莊園主的預期。最後,路易斯安那莊園主只能頹然放棄從中國直接進口華工的計畫。
 
國外進口的方法行不通,幸好,路易斯安那的莊園主們,還有國內的華工。當時,有許多不堪加州的反華聲浪排擠的華人移民,在仲介的介紹下,集體跨越大半個美國,從加州到來路易斯安那州來尋找新的打工機會。這些人為數雖然不多,但總算一遂莊園主們找尋替代勞動力的心願。
 
當在這些華工初抵路易斯安那州時,當地的報紙形容他們是一群專業、安靜和聽話的農業勞動力,儘管動作比非洲奴隸慢,但他們的農業技術與知識能彌補這個缺憾,雇主與勞工都期待,雙方可以共同迎向一個全新的未來。
 

前往路易斯安那種田的華工,被莊園主們稱為便宜的勞動力。(Source: 國會圖書館/公有領域)

可惜,這段看似兩情相悅的故事,並沒有迎來永遠的幸福結局。當地莊園主與新來華工的蜜月期非常短暫。不久,莊園主們就發現,華人勞工實際上跟前奴隸一樣難以治理。他們同樣會抗議、怠工和逃亡,以對抗莊園內不平等的措施。儘管華人在路易斯安那較無社會基礎,所以能採取的反抗策略不如前奴隸激烈。但是華工們還是會採取消極抵抗。華工的工作表現不如預期,莊園主們自是大失所望。很快地,不久前還把華工捧為完美勞動力的當地報紙,開始詆毀華工形象,一夕之間,他們從聽話的優質勞力,變成一群野蠻、懶惰而且喜歡反抗的勞動移民,是南方州的莊園不需要的勞工。

實際上,先前報紙上所有對華工的正面描繪,也只是莊園主想像中的勞動力模範。自始至終就不是華工真實的模樣。中國移民不見得都善於農業勞動,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與美洲種植園也大相逕庭;至於華人樂於順從權威,更是莊園主們自欺欺人的幻想。華人文化非常複雜,是否能與西方文化兩立,簡化為順服的文化,自是難以一概而論。

從當時發生的事實而言,就能看出華人移民在該反抗的時候也會反戈一擊。古巴獨立戰爭中的華人戰士還讓西班牙殖民政府忙得不可開交呢!更別說那時常常發生的苦力船集體暴動事件,這些大暴動可都是國際大新聞。

不過,莊園主們隨後對華工的負面想像,自也是脫離脈絡的事實:莊園主的勞動制度既然以支配人為目的,怎能期待員工樂於賣命?後來的後來,隨著負面消息不斷傳出,華工也就逐漸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莊園中了。

 

亙古不變的人口貿易

這齣發生在美國東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莊園華工貿易儘管規模不大,且雷聲大雨點小,但也反映了當時人口貿易的幾個特質。19 世紀人口貿易的功用之一,就是為了尋找一群可以像奴隸一樣被支配、大規模役使的消耗勞動力。許多對於移工的描述,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經常也都淪於滿足描述者的心理與社會需求,換句話說,這些描述常常是殖民者自身對被支配者的殖民投射,所反映的與其說是被描述者,不如說是這些殖民者自身的情況。這個「描述並不反映被描述者,而是更能反映描述者或者預設讀者自身」的情況,可能直到現在也還是需要警醒。
 

將苦力賣至荷屬東印度的移工契約。(Source: Archives New Zealand/CC BY 2.0)

對比近期發生在臺灣社會的柬埔寨人口販運來說,路易斯安那州的華工貿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即在這樣的跨國人口貿易中,並不是少數不肖份子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必須要有一個龐大的、多國的共犯結構作為前提。路易斯安那州的華工貿易要成功,不只需要莊園主的錢財和在中國沿岸的地下勢力這兩個要件而已,莊園主還必須要說服相關的政府,不只是美國,就連當時華工輸出國的當地的官府態度也十分重要。比如當時熱門的人口販賣地區澳門,這裡長期由葡萄牙殖民政府把持,所以人販子也必須和殖民當局建立好關係,才能讓澳門成為當時全中國最龐大的非法人口販運出口地。
 
路易斯安那州的華工貿易歷史,不僅呼應時事,同時也揭示華人在美洲移動路線的複雜性。華人從中國移民到美洲是較為人所知、容易想像的。但同時,華人在美洲不同地區之間的移動也非常蓬勃。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案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華人在美國內部的移民——從加州前往路易斯安那。

 

1864 年,被拐賣去祕魯的華人苦力。他們會先集中到澳門的豬仔館,然後被船運至南美洲。(Source: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公有領域)

另一方面,莊園主從古巴進口華工的規劃,則使我們看到美洲不同殖民地與國家間的華人國際移動。不只古巴,實際上 19 到 20 世紀美國移民當局都經常抱怨,華人從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偷渡進入美國的問題。這些事實反應的是在 19 世紀,美洲已經存在著一個相當活絡的華人國際移動網路。華人社群的人員、資金和物品怎麼透過這個網路在美洲移動,也是相當值得矚目的問題。

文章資訊
作者 熱帶島嶼人
刊登日期 2022-09-3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