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總統死去的那一天──蔣介石死後,一場精心設計的宣傳戰開打了

2021-04-05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用行動支持《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一起灌溉臺灣的人文土壤!——
 

假如你回到 46 年前,1975 年 4 月 6 日,打開電視,會發現節目紛紛停播。變為黑白的畫面中,只見主播悲痛地宣告:「總統  蔣公突發心臟病,與世長辭。是時天發雷電,繼之以傾盆大雨,正是風雲異色,天地同哀!」


你或許會探頭看看窗外,心想:「春天後母面,『風雲異色』難道不是季節常態?」不過,這點嘀咕不妨礙你與全島上下 1600 萬人民一起,陷入國之將亡、領袖仙逝的悲傷中。


這時,你還不知道,蔣介石的死亡,已拉開這場巨大宣傳戰的序幕。


如今的我們大約有點難想像,一個人的死,如何和全國上下每一位百姓的生命產生關聯?他的身體,又是怎麼會與民族和國家的興亡劃上等號?


什麼叫「你的死亡不是你的死亡」,這個故事,將會告訴你答案。


蔣介石逝世的靈堂布置(Source: 國史館

第一張底片:死亡的開幕式

一切要從當時特殊的總統照護體系說起。放諸世界各地,元首的身體健康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然而,在中華民國戒嚴時期,情況更加特殊──蔣介石是威權體制的核心,醫官對其身體的照護程度超越絕大多數國家,堪比中國王朝御醫對皇帝的服務。


只不過人體老化是無可避免的,1970 年 5 月起,82 歲的蔣介石身體狀況快速惡化,總統醫療小組在蔣介石的住所士林官邸、中興賓館和臺北榮民總醫院設立專屬病房。1972 年起,他便在這些地方度過人生最後三年。


從那時起,蔣家政權的宣傳戰已經悄悄開打:為了維持政權穩定,總統府全面封鎖蔣介石的病況,政府事務主要由剛接任行政院長的兒子蔣經國代理,強人總統的病情被瞞得嚴絲合縫。雖然他已無力出席公開場合,仍幾度透過媒體公布會見客人的照片。靠著衣著下隱藏的支撐物、打光和取景角度,畫面上領袖,看起來仍然朝氣蓬勃。


1975 年 4 月 5 日,這一天終於來了:蔣介石的心臟停止跳動,經過急救仍在深夜宣告不治,時年 88 歲。蔣家和國民黨可來不及悲傷,還有許多工作正等著他們──由於先前隱瞞得過於成功,總統的「猝逝」需要給大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隔天一早,總統去世的頭條新聞像個大海嘯般席捲所有報紙頭版與電視螢幕,眾媒體紛紛引用總統醫療小組的公告:


 
總統  蔣公春間肺炎復發,經加診治,原已有進展,於今日上下午,尚一再垂詢蔣院長今日工作情形,不幸於今日下午十時二十分發生突發性心臟病,經急救至午夜十一時五十分無效,遂吿崩殂。

醫師王師魁、熊丸、陳耀翰。

仔細解讀這篇公告,除了公布總統死訊外,裡頭還藏有許多暗示,話中有話的程度直逼英國女王。寫蔣介石「一再垂詢蔣院長工作情形」,一方面加強他憂國憂民的形象,另一方面,順道認證蔣經國的接班人地位。寫「崩殂」這種帝王專用的詞彙,更毫無遮掩地表明蔣家一脈是中華傳統政治的延續、中華民國的主人。


維繫政權穩定的目標暫時成功,黨內對蔣經國的接班並無太多意見,民間也沒對總統死訊產生質疑。


問題來了:長期以來,蔣介石是威權體制的核心,他就是國家的化身、中華的延續、人類的救星、世界的偉人;沒有蔣介石,就沒有中華民國。


那「蔣公」逝世後,偉人不在了,中華民國怎麼辦?國民黨怎麼辦?

 
此為〈總統蔣公紀念歌〉唱片,創作於 1975 年蔣介石逝世時,由音樂家黃友棣作曲、時任故宮院長的秦孝儀作詞,述說蔣介石投身軍旅數十年間北伐、抗日、反共、遷臺的歷程。(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第二張底片:悲傷作為一場盛大的演出

儘管黨政大權已經移交到蔣經國手中,但蔣介石的過世,在意識形態的層次上使中華民國失去了根,在風雨飄搖的國際社會,無依無靠。要怎麼在「偉人的一生」這場大戲落幕時演出一段高潮,作為完美的句點⋯⋯以及新的開始呢?


首先,需要架設場景。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作者 林康美
刊登日期 2021-04-05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發掘・臺北 Discover Taipei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