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奧運的祝福與詛咒:帶來無上榮耀,也帶來無盡傷痛的國際賽事

胡川安 2016-07-07

第 31 屆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巴西的里約舉行,從 8 月 5 日到 8 月 21 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體壇好手將在此地一較高下。舉辦奧運一直是很多國家所追求的目標,將此項運動視為是國家強盛的象徵,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現代奧運的理想和歷史。


奧運的理想

奧運的五環旗為奧林匹克的會旗,白底無邊,代表著純潔,中央五個相互套連的圓環,是 1913 年根據皮耶.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想法而製作。五環的顏色由左至右爲藍、黃、黑、綠、紅,象徵世界的五大洲,藍色代表歐洲,黃色代表亞洲,黑色代表非洲,綠色代表大洋洲,紅色代表美洲。具體的內含為:五大洲的團結,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的運動場上相見。


奧運的五環旗為奧林匹克的會旗,白底無邊,代表著純潔,中央五個相互套連的圓環,是1913年根據皮耶.德.顧拜旦的想法而製作
奧運的五環旗為奧林匹克的會旗,白底無邊,代表著純潔,中央五個相互套連的圓環,是1913年根據皮耶.德.顧拜旦的想法而製作。
(Source: Alistair Ross@flickr)

現代的奧運始於 1896 年的雅典奧運,古典的奧運在西方文化中始終是個重要的象徵,不同國家與政治立場的人在競賽的場合中公平且符合秩序的追求勝利,「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尊重比賽的進行過程,相互尊重。而且以往奧運的選手強調業餘,即是在自己的專業外,運動作為一個全人的發展過程,運動是興趣,是人與身體的對話,而非謀生的工具(古典奧運是否具有如此理想,也有很多爭議)。


《奧運的詛咒》

最近出版的《奧運的詛咒》分析奧運和世足賽對於城市的負面影響。官方透過宣傳舉辦奧運的好處,將成為世界的焦點,而且觀光客的的大量增加,同時也會帶來經濟的快速成長。然而,在實際的舉辦過程中,往往只有大財團得利,貪汙、腐敗的狀況產生,並且讓巨大的場館成為蚊子館。


photo
《奧林匹亞》。 圖/維基共享

當代奧運似乎從 1896 年的雅典開始之後,就見證了理想的衰微。不僅選手逐漸成為專業體力的勞動者外,也成了國家、城市相互競爭的工具,或者成為凝聚國家與民族認同的賽事。


1936 年的柏林奧運成為奧運史上的恥辱之一,1935 年希特勒成為執政的領袖,為了迎接奧運,納粹德國採取強硬措施,取締柏林街頭所有的抗議者、乞丐、妓女,到處是奧運和納粹的旗幟,北京 2008 年的奧運可以說是模仿希特勒的手法。


當時希勒特御用的攝影師,蘭妮.雷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奉命拍了一部紀錄片史上的經典:《奧林匹亞》,共用了 42 個攝影師和 40 萬米膠片,拍出德、英、法、義 4 種版本,在影像中,希特勒宛如上帝一般,將奧運與政治宣傳的工具連結,成為奧運史上的汙點。


在奧林匹克旗幟下一次飛行的納粹旗在奧林匹克體育場在柏林
1936年,柏林奧運時,奧林匹克的旗幟與納粹旗幟一同飄揚在奧林匹克體育場。(Source: Bundesarchiv, B 145 Bild-P017073 / Frankl, A.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 via Wikimedia Commons)

奧運的汙點不只一個,或者可以說奧運的歷史離不開汙點。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之間的冷戰,也蔓延到奧運競技場上。以美、蘇為首的兩強,使得奧運參賽國分為兩大派,在 1972 的年慕尼黑奧運會、1976 年蒙特婁奧運會都曾出現過抵制的活動,即對方的選手參加、我方就不派出選手,或是搞一些檯面上的小動作。


奧運除了是政治的角力場外,也是殺戮的場所。


1972 年的慕尼黑奧運成了恐佈份子綁架與屠殺的靶場。當時 8 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組織的恐怖分子潛入奧運的選手村,先打死一名教練,將以色列的 10 名運動員和教練綁架。西德解救人質的工作進行得非常失敗,人質最後全部喪生,震驚全世界。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是奧運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圖/美聯社(wikipedia, Fair use)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是奧運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圖/美聯社(wikipedia, Fair use)

辦奧運到底為了什麼?

除了聚集一堆人在場上做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還有成為國家的宣傳工具。獲得奧運的主辦權,好像就吃了十全大補丸,國家的能見度就變高了,擠身強國之林,不惜重資也要做個面子出來。


不惜重資的結果就是為了兩個星期的國際能見度,所有的納稅人吃虧。2004 年的雅典奧運,大規模的之出,為了十五天的燦爛,鉅額的開資導致希臘政府要承擔 10 年以上的債務,也是希臘財政垮台的部分原因。


在奧運史上虧空最多的就屬 1976 年的蒙特婁奧運。舉辦奧運會 31 年之後的 2007 年,蒙特婁終於宣布付完了最後一筆賬。為了十五天的奧運會,使蒙特婁的納稅人負債三十年,「蒙特婁陷阱」(Montreal Pitfall)也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指那些投資的場館過於龐大,導致負債而使城市的經濟陷入困難。

 
photo (1)
為了15天的奧運會使蒙特婁的納稅人負債20年,「蒙特婁陷阱」也成為一個專有名詞。 圖/加拿大奧委會

蒙特婁,舉債奧運的往事

1970 年代的蒙特婁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主要人口為說法語的魁北克人,人口將近 300 萬。戰後六十年代加拿大由於和美國的關係良好,雙方的經濟相互依賴,經濟成長也隨著美國快速的成長。1967 年的世界博覽會(1967 International and Universal Exposition 或是Expo 67)為了慶祝加拿大建國一百周年,在當時共有六十二個國家參加,被視為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世界博覽會,參與的國家和人數都創下紀錄。


有了成功舉辦世界活動的經驗,蒙特婁打算將自己更往前推進一步,舉辦奧運會,企圖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城市。蒙特婁先後共五次爭取奧運的主辦權,1972 年以一票之差輸給德國的慕尼黑。而 76 年的奧運則是擊敗了洛杉磯、莫斯科和佛羅倫斯三個城市,獲得了第二十一屆的奧運主辦權。


奧運的場館主要在城市的東面,新建了大型體育場、游泳池、自行車場、奧運選手村等。在場館設施和器材上,蒙特婁當時都引進了最新的技術。然而,由於遇到當時全球石油危機的衝擊,使得加拿大的經濟蕭條和物價暴漲,再加上建築工人的長期罷工,使得經費不斷追加,而導致工程延宕。甚至在 75 年時還有人提議改變地點舉行,但國際奧會沒有採納這個意見。


除了工程上的問題之外,運動會於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一日舉行,規模小於上一屆的慕尼黑奧運會,主要原因是發生來自非洲國家的抵制。蒙特婁奧運舉辦前的一個月,南非邀請紐西蘭橄欖球隊到南非訪問,由於南非當時實行黑、白隔離的種族政策,非洲體育理事會對此表示不滿,對紐西蘭提出抗議,但紐西蘭置之不管,一個月後又率團參加蒙特婁奧運,非洲國家決定集體退出蒙特婁奧運。


另外一個政治問題在於台灣代表隊的問題,加拿大在 1970 年與中華民國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參加時仍以「Republic of China」的名號,遭到拒絕,遂無法進入加拿大。


1976年蒙特婁奧運開始前,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現任總理之父)曾以「中國」名稱問題,拒發給「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入境簽證。杜魯道當時要求代表團需改稱「臺灣」才給與入境參賽。同年7月9日楊傳廣(圖右)與紀政(圖左)闖關進入蒙特婁而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此事件,7月16日國際奧委會召開緊急會議,決議「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以臺灣名稱參賽,其原來使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國歌都不變」。但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得知後,因不接受這項決議而下令撤出當屆奧運。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1976年蒙特婁奧運開始前,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現任總理之父)曾以「中國」名稱問題,拒發給「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入境簽證。杜魯道當時要求代表團需改稱「臺灣」才給與入境參賽。同年7月9日楊傳廣(圖右)與紀政(圖左)闖關進入蒙特婁而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此事件,7月16日國際奧委會召開緊急會議,決議「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以臺灣名稱參賽,其原來使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國歌都不變」。但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得知後,因不接受這項決議而下令撤出當屆奧運。 圖/聯合報系資料圖庫

由於前一次 1972 年慕尼黑奧運的教訓,以色列人被暗殺的記憶仍然深刻的留下陰影,蒙特婁奧運會投入大量軍警維護安全,避免四年前的慘案再度發生。以色列代表團出席時也在手臂上配帶黑色臂章,悼念在慕尼黑被槍殺的同胞。


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問題,1976 年的 7 月 16日奧運也盛大的開幕,加拿大的國家元首伊麗莎白女皇二世宣布二十一屆的奧運開始。在成績方面,蒙特婁奧運打破了三十四項的世界紀錄,在奧運史上的紀錄並不差。但是,表現最差的竟然是地主國加拿大,一塊金牌都沒拿到,是加拿大參加奧運以來成績最差的一次,排名為第二十七名,是有史以來最差的地主國。


不少人將蒙特婁奧運視為是一場災難,對城市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然而,蒙特婁奧運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或許時間的距離讓我們能更加持平的看待這場盛會,下集中我們將分析蒙特婁奧運的遺產,是否真的是一場詛咒?


待續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文章資訊
作者 胡川安
刊登專欄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刊登日期 2016-07-07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