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是否有過在展覽展期即將結束時,衝去看展的經驗呢?
1930 年的 11 月,林獻堂和他的友人就做了這件事!
11 月 2 日中午,林獻堂從臺中搭了急行列車南下,他與友人羅萬俥、林呈祿、陳炘、陳逢源等人,浩浩蕩蕩地在傍晚抵達臺南,入宿知名旅館四春園。他們如此大費周章的群聚於臺南,為的就是在臺南舉辦的「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
當時,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已經接近尾聲了,於是抵達臺南的隔天一早,林獻堂等人大夥先到安平參觀熱蘭遮城,10 點就回臺南市區,參觀三百年紀念會活動中的臺灣史料展、商品陳列館和赤崁樓。11 月 4 日,也就是三百年紀念會的最後一天,林獻堂等人繼續參訪了臺灣神學院、延平郡王祠、孔廟、教育/衛生展覽會,直到中午過後才離開臺南。沒想到,林獻堂前腳才剛離開,這天晚上,主辦單位就決議紀念活動中的「臺灣史料展」因為觀眾迴響熱烈,特地延展三天!
「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究竟是什麼樣的活動呢?竟然讓林獻堂等全臺文人特地揪團南下遊覽,其中特地展延三天的「臺灣史料展」又有什麼魔力可以單獨延長展期?
一切從熱蘭遮城說起
「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或稱「臺灣文化三百年祭」,是為了慶祝熱蘭遮城築城三百週年,在 1930 年(昭和五年)年初由臺南工商界發起、政府積極支持下所舉辦的一系列慶祝活動。此時三百年的算法,主要根據十九世紀下半葉,英國攝影師湯姆生(John Thomson)所攝之照片中所見,當時仍殘存的熱蘭遮城門額遺構刻有「’T CASTEL ZEELANDIA, GEBOUWT ANNO 1630」(熱蘭遮城,建於 1630 年)的紀錄,因而以 1630 年為熱蘭遮城築城的時間。
1930 年所紀念的三百週年,不只是紀念熱蘭遮城築城的年份,在臺灣史料展中還納入安平開港、赤崁樓(原普羅民遮城)築城等彰顯荷治「開臺」的歷史事件,也沒有遺漏鄭氏至清代的史實物件,總而串起了一條涵蓋臺灣三百年歷史文化的詮釋脈絡。
一場回顧過去與展望未來的綜合博覽會
「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以下簡稱三百年祭)是以展覽會為主,再結合了講演、音樂演劇、體育比賽與地方慶典的綜合城市博覽會。展覽會除了臺灣史料展以外,更安排了產業、教育、衛生、熱帶花卉等展覽會與水族館,以介紹當代施政成果與展望未來發展。
三百年祭的正式開展是 10 月 26 日,但各項展覽會於三天前就已提早開展。當人們搭乘火車抵達臺南車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矗立在車站前的大型立體牌樓。展場分布於商品陳列館(產業展展場;今中山路臺灣高院臺南分院所在地)、舊博物館(史料展展場;臺南神社後方,今南美館二館處)、舊臺南高商(教育展、衛生展、花卉展及電氣館展場,今永福國小所在地)、安平水產試驗所(水族館展場)等,散落四處的展覽為之後於臺南南門小學校舉行的開幕式累積了熱烈的氣氛。開幕式當天,總督府文教局局長代表臺灣總督前來出席,臺南當局更邀請了荷蘭駐日公使 J・C・パブスト氏(J. C. Pabst)從東京過來,共有數百名官紳參與了開幕盛會。
在靜態展示外,臺南各界公私團體也準備了豐富的娛樂活動共襄盛舉。自10月26日至11月4日共十日間,臺南公會堂將舉辦臺灣史講座;臺南公園有球類比賽;臺南運河進行龍舟競渡。10月30日時,開山神社甚至舉辦臨時祭典,從市區抬著神轎至安平,駐駕熱蘭遮城,隔天再乘渡船回臺南遶境。臺南的五大詩社則準備在祀典武廟六和堂召開全島詩人大會,透過詩社的人際網絡邀請文人雅士來臺南遊玩(可惜後來詩人大會破局,沒有召開)。臺灣神社、熱蘭遮城也安排有攝影展。
除了白天的活動外,三百年祭的夜晚也不得閒。報恩堂有猜燈謎;西門町的宮古座與西市場,每晚演藝、戲劇、音樂會輪番上陣,運河邊更有不同單位贊助煙火節目;變裝大會、花車遊行穿梭於市區街道。從事前的規劃來看,三百年祭的節目豐富、雅俗共賞,是臺南的一大盛事。
可惜的是如此盛會,卻在開幕式隔天就碰上了霧社事件爆發,於是主辦單位決定中止 10 月 30 日晚上的餘興節目,以哀悼霧社事件的殉職者,但主要的展覽會與祭典仍維持舉行。截至 11 月 2 日,來參加紀念會的人次已超過 16 萬人次,其中包括搭乘火車前來的 6 萬多人、開車來的 2 萬多人,以及本地估計約 5 萬人。甚至,臺灣史料展延展的三日間,參觀人數也高達 2000 餘人,新竹知名文人黃旺成,就是趕上最後一日(11 月 7 日)的觀眾。
展中之展!展延三天的臺灣史料展
在三百年祭豐富的活動中,臺灣史料展覽會無疑是各項活動的重中之重。史料展的籌備是由媒體界、實業界的日本人與臺灣地方士紳等跨界一同進行。[1] 主辦單位除了向臺北的總督府博物館、臺北帝國大學、臺南圖書館、開山神社、澎湖廳等官方單位借展外,更自全島募集珍稀文物,史料展因此得到不少私人蒐藏助陣,有些是本地人士提供自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珍藏,有些本身自己就是古董商。史料展籌備期間,還不斷有各地發現歷史逸品的新聞,如來自新竹的鄭成功真跡、來自屏東鄭某收藏的永曆帝冊封延平郡王的諭旨,逐漸加深讀者對史料展覽會的期待。
在最終展出的展件清冊《臺灣史料集成》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荷蘭時期文獻與圖像史料、鄭成功及寧靖王關係文物,以及蕃人蕃語資料。這類「史料」除了西洋及和漢文獻外,更有別於傳統文人雅士玩賞式的物件,而納入不少考古出土文物。在展件的說明上幾乎不從審美角度詮釋其收藏價值,而是盡力突顯其歷史背景及物質特性。例如傳統文人視角的碑刻拓本多取其書法的美感,但史料展收錄大量的本地碑刻拓本,則更重視碑刻的原始座落地點,以及碑刻反映的歷史人物與事件。雖然展覽中仍有不少書畫、金石作品,但史料展納入了地圖、攝影、出土文物、人物塑像等全新的文物類型,這種強調將物件作為歷史證據的觀點,推進了民間文物蒐藏的轉向。
十日的展覽會,造就臺南永遠的古都驕傲
三百年祭吸引觀眾的不止臺灣史料展,這一年,政府在建築師栗山俊一和歷史學者村上直次郎的研究基礎上,陸續整理修復了破敗的熱蘭遮城和赤崁樓,規劃為永久保存的重要史蹟。除了建築本體,政府還徵收熱蘭遮城、赤崁樓及臺灣府城大南門的周圍土地,規劃現代化的公園和綠帶設施,使其面目一新。此外,三百年祭中,還列舉了眾多史蹟,如開山神社、孔廟、關帝廟、大天后宮、法華寺、荷蘭井、烏鬼井等地點為史料展的副事業,這也讓林獻堂因此有個結合展覽與歷史景點的套裝遊覽行程。隨著三百年祭的舉行,政府開放史蹟公園,這些荒廢舊跡一方面作為歷史現場,另一方面搖身一變為市民容易親近的休憩空間,更強化了本地人與外地人皆深刻認同的歷史古都的形象。
以史料展為契機,民間也掀起一波追尋古墓的熱潮。1920 年代以來隨著都市空間的發展,臺南市區周圍的古老墓地陸續由政府推動清理作為都市開發用地,在清理過程中開始有人注意到古墓的歷史意義。到了 1930 年,三百年祭的籌備,使供奉鄭成功的開山神社也透過設置文物寶庫、積極蒐集鄭氏相關文物來參與盛會。開山神社以鄭氏歷史為核心,將二鄭公子墓、柳營陳永華墓、寧靖王墓加以發掘保護,在臺灣史料展期間公開展出其照片、拓本。這些名人墓地的探索活動,除了重視有文字的墓碑之外,地下出土的石器、生活遺物皆被視為歷史文化的有力證據。雖然史料展也展出呈現荷蘭時期海洋貿易的出土陶瓷與錢幣,但是在政府與民間皆有意無意推崇漢人移民與鄭氏歷史的情況下,當時許多年代、身世不明的出土文物往往被略過可能的史前文化或海洋貿易源流,被直接比附為南明遺物,形成臺南特殊的南明意象與認同。
1930 年秋天,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蒐集來的豐富文物,在地方人士的殷切期盼下,於 1932 年的熱蘭遮城設立可以長期典藏與展示的臺南史料館,甚至促成了 1937 年臺南歷史館的設置。後來隨著臺南歷史館的幾次遷移,部份文物先是於 1945 年被移藏至赤崁樓,1963 年再度被移藏到延平郡王祠旁側的民族文物館(2003 年民族文物館更名為鄭成功文物館),成為館內的典藏瑰寶。鄭成功文物館目前預計於明年(2022年)升級並改名為「臺南市歷史博物館」,承傳的文物將以嶄新的展示方式與大家見面。
1930 年代的臺南歷史文化經營能得到如此豐富的內容、造成那麼大的迴響,並非偶然,早在 1920 年代,臺灣總督府就相繼成立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與臺北帝國大學,以官方的力量推動臺灣史料的蒐集與研究。至此,三百年祭成為一個轉捩點,將原本屬於政府與學者的研究成果,透過實體展示與講演活動傳播推廣到民間社會,啟發地方對於歷史論述和史學方法的認識,開啟此後數十年臺南地方文史調查的熱潮,為形塑臺南本地歷史認同與情感產生深遠的影響。三年後的 2024 年,臺南也將如百年前的三百年文化祭,展開一系列的歡慶活動,把臺南自百年前開啟的這股歷史認同與情感,繼續延續下去。
[1] 日本人包括尾崎秀真、村上玉吉、富地近思、稻垣其外(孫兵衛)等報社記者們,也有湯川鹿造、佐佐木紀綱等實業人士;臺灣人既有陳鴻鳴、梁瑞圖、石陽睢等出身傳統地主家族的士紳文人,也有陳明沛、胡丙申等透過擔任警察或新式教育立足於新時代的社會賢達,甚至長老會牧師萬榮華(Edward Band)也參與其中。
- 臺灣日日新報
- 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編,《臺灣史料集成》,臺南市 : 編者,1931。
- 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編,《臺灣文化史說》,臺南市 : 編者,1930。
- 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編,《續臺灣文化史說》,臺南市 : 編者,1931。
- 臺南人的臺南研究──專訪國史館館長吳密察 | 故事 StoryStudio
- 劉宜旻。〈史料與歷史文化的新展示:1930 年臺灣文化三百年祭史料展覽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