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先別高興太早!廟裡問事求得籤中之首「頭籤」不一定是好籤?

徐維芷 2019-02-05
收藏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在廟宇虔誠的信眾們(Source:編輯攝影)

曾經,筆者朋友遇上疑惑難解的生命課題。在廟宇香火氤氳中,他,虔誠地跪拜祈求神明,雖然他沒告訴我祈求什麼,但一個阿宅在想什麼,大家都能理解。在他一臉期待擲杯之後,抽到了籤詩編號第一支籤,也就是籤王,朋友非常開心,認為抽中籤王就像是中大樂透一樣,萬事大吉,所以他一定交得到女朋友!


是這樣講沒錯啦,不過籤王真的都是好籤嗎?


關於這個問題,要先瞭解什麼是籤王。


籤王的定義並不是那麼絕對。一般所說籤王是整套籤詩中的第一隻籤,但是在目前各種版本的籤詩當中,有些籤詩的籤王是附加上去的,也就是全套籤詩之外,籤筒中多出一支平安大吉的籤,叫作「頭籤」或是「籤首」,或兩張都加。如果抽到這支籤,必須到功德箱添油香後,再繼續抽籤。


抽到籤王的人通常是兩種狀況,一種是運勢最好的人,他們常做善事,累積很多功德,神明賜籤王讓他氣勢如虹;另一種則是近來運勢不佳的人,神明賜籤王鼓勵他逢凶化吉、消災解厄 !


頭籤與籤首跟籤王意義是一樣的,這兩隻籤相當於撲克牌中的鬼牌,不過是樂透版鬼牌,例如下面的六十甲子籤詩的幾個版本頭籤跟籤首內容是這樣的:


版本一:

 

六十甲子籤 頭籤
籤頭百事良 添油大吉昌 
萬般皆如意 富貴福壽長

此張頭籤表示祝福之意,拿到這支籤暗示百事皆成,所以神明讓占卜者添個香油錢意思意思即可。若卜者仍覺得疑惑沒有獲得解決,可以再抽一張籤詢問。有的廟宇認為抽到這張籤之後,還必須再抽一張,因為此籤類似平安符性質,不等於跟信徒解釋清楚疑難問題,所以還需再抽。至於這張頭籤可以收起來當護符使用,要不要過爐,則視廟方規定。

 

六十甲子籤 籤首
 

來意欲求天上福,誠心須點佛前燈。 
名利兩全皆大吉,平安酬謝油三斤。 
解曰
百事皆吉 求財大利 耕作大收 經商有利 家運平安 運途好 功名有望 婚姻可成

這張籤首則是跟普通籤詩一樣有解說部分。籤詩內容是說神明已經知道占者來意,占者要求大吉大利,還要在神明面前誠心行善。籤詩裡面提到的佛前燈,意指光明,也指佛前點燈供養功德,所以信眾既求保佑,也要增添香油錢,答謝神明賜籤保佑。


版本二:

 

六十甲子籤王
六十甲子加一枝,未來求問神先知。
添丁添油增福壽,富貴榮華必佑汝。

這版本的開頭表明這隻籤是附加的特籤,神明早已預知占者會來,而占者是獲得神明保佑的幸運兒,同樣是添些香油意思意思,將來必定有榮華富貴。


另一隻六十甲子籤王也是類似涵義:

 

任祈所求皆大吉,一向前途振輝騰。
求得籤王萬事成,添油三斤點佛燈。

六十甲子籤詩,籤王籤首都在前面。但是靈籤一百當中籤王是最後一隻,也就是第一百零一隻籤,所以未必籤王在最前面。不過,頭籤跟籤王仍然放在第一籤前面居多,而最後一隻籤另稱做籤尾。


明代《正統道藏》都沒有記載籤頭或籤尾的存在,民國初年容肇祖調查過在廣州附近籤詩系統,也沒有記錄有頭籤。而現今的頭籤跟古籤詩比起來,文字簡易多了,也容易理解,再從這些外加的籤看文藝創作水平,與原籤詩作者有一大段的差距。


如果我們從《正統道藏》收入的〈護國嘉濟江東王靈籤〉(雷雨師籤詩),會發現明代時期收入的籤詩只有一百首,並沒有現代雷雨師的頭籤:「求得籤王百事良,萬事如意大吉昌。宜加力作行方便,可保福壽永安康。」由此可知,頭籤是後人加入,至少在明代以後才出現。根據現代頭籤內容來看,和原有的全套籤詩相比,文意簡單,容易解讀。


至於為何要增添頭籤,應該是因商業社會興盛,信徒日益增加,寺廟眾多。寺廟為了募集財源,添加籤首(稱籤王)及籤尾,索討供物,如好香、紅燭、鞭炮、仙油(即植物油)等。信徒若是能添香油錢,讓寺廟供奉神明,則能五子登科,有錢有車有房子。當然信眾抽到屬於大吉大利的籤首籤尾,本來也會慷慨解囊,期望萬事如意。


但也因為抽到籤王習俗上必須要添香油錢,有的廟宇因此不附籤王,避免信眾增加負擔,畢竟籤詩是服務之用,而信眾添香油錢則是隨喜即可,若是抽到籤王即要添錢,便失去神明助人之原意。


上上籤另有意涵?

籤首通常被認為是上上籤,擁有美好的意象,比如澎湖天后宮的第一首籤詩:

 

曉日曈曈萬象融,河清海晏慶年豐。
生逢盛世真歡樂,好把心田答化工。

這首籤詩講述的是破曉時的太陽,綻放著光芒,世間萬物都和樂融融。這是一個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一年,剛好誕生在這個盛世,多麼令人開心,要好好做人,實踐理想,答謝天地創造化育我們的功勞。


湄洲媽祖籤

此籤詩有開展人生的意味,非常正向光明,但不是每支第一籤解釋都如此,像黃大仙籤詩第一籤:

 

靈籤求得第一枝,龍虎風雲際會時。
一旦凌霄揚自樂,任君來往赴瑤池。

這隻標示為「上上」籤,但並不是事事吉祥。因為這首詩的對應故事是封神演義裡面的姜太公封相,姜子牙(又名太公望)32 歲跟元始天尊學藝,但是卻沒有仙緣,只好在 72 歲時下山,本來以為可以闖蕩江湖作一番大事業,誰知懷才不遇。跟著朋友宋異人做生意數次倒閉,賣麵被人弄翻,賣點心點心餿了,諸事不順利,老婆也跟人跑了,只好隱居等待。


直到 80 多歲,才被文王發掘,最後封相。占者是要做生意的話,會像是姜太公自己做生意,沒有一行成功;這並非沒有才幹,而是姜太公一生注定大器晚成,因此問婚姻,問事業,都是很後面才會成功。


這隻籤剛好跟六十甲子籤的第十五籤詩文相對:

 

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
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再來看孔明籤詩頭籤:

 

天門一掛榜,預定奪標人。
馬嘶芳草地,秋高聽鹿鳴。
姜太公(Source:Wikipedia)

本詩寓意良好,意思是遙遠的天堂大門上,掛著金榜,而求籤者的名字,已然預定在上。脫穎而出,獨占鰲頭。求籤者騎著駿馬在碧草如茵的原野奔馳,遠方傳來慶祝中舉的鹿鳴宴上的樂聲,好不得意。秋高氣爽的季節裡,祝賀占者成功。說明這一切都是預定好了,合於上天的旨意。


孔明籤詩的籤王,意象非常之好,但是歷來占卜者常解籤錯誤,有將「秋高聽鹿鳴」翻譯成:秋高氣爽的季節裡,傳來一陣陣小鹿的鳴叫,宛如陣陣樂曲,歡快而又動聽、似乎在祝賀占卜者大成功。這很明顯是解籤人文化素養不足,不知文史典故所造成的。


籤詩中提到鹿,鹿是古代吉祥動物,用以暗示「祿」。在古代繪畫或屏風,常有鹿的畫面,便是祝賀人有祿位。但是在籤詩裡,並不是指真的鹿,而是指鹿鳴宴。


話說唐代州縣一級的考試稱為解試,得中者稱鄉貢,亦稱舉人。古代考中科舉,等同於未來奔向祿位。唐代州縣長官為慶祝鄉試學子們考上,便會賜宴祝賀。宴席中唱吟《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因而取名鹿鳴宴,有讚美新科進士將成為國之棟樑之意。


科舉放榜時的情景(Source:Wikipedia)

此宴設於鄉試放榜隔日,由地方官吏主持,除了宴請新科舉子之外,還有考場工作人員,等同於慶功宴。明清兩代沿襲唐例,清代鹿鳴宴更為隆重,宴會由省內巡撫所主持,除了宴請考官之外,還會跳魁星舞,相當於今日的謝師宴。


台大校園裡面也有一棟建築被稱為「鹿鳴堂」,一樓是美食餐廳,除了有邀請眾人分享美食之意,也有恭賀考生金榜題名、鵬程萬里之意。


坊間解籤典籍或網站解籤,都可發現解籤者強調此籤關於擔任公職或考試大吉大利。但只講關於考試,是不對的,任何籤詩幾乎都可以全方位解答生命疑惑。另外有一些解籤註明考試、婚姻、事業、家庭、問事全都很好。但是唯獨一項沒有提到,就是疾病。我們都知道,籤詩的解會分成基本大約八到十項來回答,其中一定會提到健康。


頭籤裡面解曰沒有提到健康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本籤寫著:「天門一掛榜,預定奪標人。」天門是天宮之門,指天帝所居住的宮門。《宋史.天文志三》有提到角宿二星是天上的關卡,當中就是天門,裡面則是天庭。


如果問健康,籤詩表示當事人在天宮的榜單已經登記在案,這意思就很明顯了,健康情況不好,當事人若是老人,則寓意有上天宮的意思。在解籤典故中,提到天門解釋時,也可採用屈原《楚辭》〈九歌.大司命〉的解釋: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
令飄風兮先驅,使凍雨兮灑塵;
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
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

大大地開啟天宮的大門,我(大司命)乘駕著團團的黑雲。命旋風在前方開路,指使暴雨洗凈空中的飛塵。你(少司命)在空中盤旋降臨,我則越過空桑山緊跟著你。密密麻麻那大陸九州的黎民百姓,誰長壽誰夭亡全由我定。


話說在屈原的時代,楚地風俗有自己祭祀鬼神的方式,楚國人認為人之生死夭亡必有神靈主宰,而大司命是管人之生死的壽命之神,所以楚人奉祀大司命,本篇楚辭通說認為是祭拜大司命的祭歌。


大司命(Source:Wikipedia)

那麼當大司命開啟天門,行使自身的職權,掌管人間壽命,卜者無從抗衡,只能接受生死簿上的命定。所以此籤雖是籤王,一般狀況下是大吉大利,但問人健康則是不吉。


而前面看似完美的六十甲子頭籤或籤王,也有一派解析認為,若當事人是老人,且問疾病,籤詩中提到福壽二字,則有福壽全歸的意思,因為老人早已福壽已極,又如何能添福添壽呢?


坊間明瞭籤詩其意的解籤者或算命師不願明確說明,或避諱也可以理解,因此坊間之書總模糊其意,或避而不談,於是籤王的祕密成為解籤者的忌諱。

 

 
本文摘自聯合文學出版之《籤詩密碼:神明誠徵專屬解籤人》
籤詩不僅是宗教命理之物,更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生命智慧。
作者走訪台灣眾多廟宇,蒐集研究各類版本的籤詩,從中發現籤詩內容解釋不一、流變多元的複雜狀況,進一步探究有關求籤、解籤背後的運行機制。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作者 徐維芷
刊登專欄 維芷水晶球
刊登日期 2019-02-05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