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賓請掌聲鼓勵!歡唱無限的 KTV,原來是日美混血的「臺灣製造」

2021-10-04

2012 年 3 月,幾位業餘的「歌王歌后」陸續來到臺北七條通(中山北路一段 121 巷)的一間日式酒吧──此行的目的,是悼念他們過往的歡樂時光,並見證一個時代的逝去。

 

因為,「千川 Snack」(千川スナック)宣布即將在這個月底結束營業。

 

這並不是一間普通的日式酒吧。店內除了濃厚的日式風格裝潢,還保留了上個世紀的懷舊氛圍;而牆上與桌上擺放的黑膠唱片、LD 鐳射光碟、CD、伴唱帶、老照片和歌詞本,也讓整間酒吧就像一間小型博物館。

 

這裡,是臺灣的第一間卡拉 OK 店。

 

1980 年代,源自日本的卡拉 OK 成為年輕人最時尚的休閒娛樂活動。而位於七條通的「千川 Snack」,就是全臺率先引進卡拉 OK 設備的店家,並從此成了歌友們引吭高歌的場所。根據第三代店長張譽曦先生回憶,過去經常光顧、前來唱歌的常客,除了政商民流外,甚至還有老一輩的歌手,像是人稱「寶島歌王」的謝雷、余天的弟弟余帝、時任臺北市議員的謝長廷和卓榮泰,都曾經在店內享受歡唱時光。

 

如今,風光一時的「千川 Snack」決定吹響熄燈號,讓許多老歌友感到相當不捨。不過,他們知道像「千川 Snack」這類型的開放式空間卡拉 OK 已經回不去了。新世代的年輕人雖然也喜歡呼朋引伴一起唱歌,但他們有了新的選擇。

 

那就是滿街林立、結合流行音樂影像,私密性更高的「包廂式卡拉 OK」──KTV。

 

第一張底片:歌獻四海!「無人樂團」卡拉 OK 問世

在今天,KTV 和卡拉 OK 似乎已經成為同義詞,但其實若是要細分,兩者還是有許多不同之處。

 

卡拉 OK(カラオケ)源於日本關西,其中的卡拉(カラ)是「空」的漢字訓讀,[1]即「無人」的意思;而 OK(オケ)則是交響樂團(orchestra,オーケストラ)的諧音。這個詞原本其實是日本音樂界的專業術語,早期歌手覺得巡迴演出還要配合樂團伴奏實在不太方便,於是想到了先預錄歌曲伴奏,就能在各種場合邊聽邊唱的表演方式。於是,這些擔任伴奏的錄音帶,就成了演出現場的「無人樂團」,也就是卡拉 OK。

 

卡拉 OK 後來演變為民間的伴唱娛樂活動,這和「卡拉 OK 機」的發明與普及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作者 Joey Lu
刊登日期 2021-10-04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