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乾杯!臺灣酒就是要加蓬萊米?臺灣的啤酒如何從滯銷王變成飯桌霸主

艾德嘉 2023-12-20
(首圖來源:Kevin Jaako/CC BY-NC 2.0)

上班了一整天,下班後想好好放鬆一下,這時候除了準備零食跟追劇平臺,好像還缺了點什麼⋯⋯。

 

或許,就是少了那罐冰冰涼涼的啤酒吧。「啵」地一聲打開清涼的啤酒,慰勞辛苦的自己,淡淡的甘甜香氣和酒精,瞬間把一天的疲憊都趕走。

 

不過,這個「喝啤酒」的習慣,可不是自古就有──一般來說,啤酒的主要釀造成分是大麥和小麥,而大麥和小麥並非臺灣的主要作物,那為什麼臺灣人會開始喝啤酒呢?喝啤酒還不足為奇,臺灣人還會自己釀啤酒,甚至加入蓬萊米,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臺味,這樣的產業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啤酒這項外來文化,究竟是如何與臺灣結緣,並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本土特色?

 

今天就讓我們開罐啤酒,一面暢飲,一面聊聊臺灣的啤酒歷史吧。

 

第一張底片:首先是德國啤酒,然後是日本啤酒

以小麥和啤酒花釀造而成的啤酒,對臺灣來說是個道道地地的外來種。

 

1860 年代臺灣對外開港,一波又一波的外國商賈、官員與傳教士踏上這座島嶼,啤酒才隨著西方人的習慣而被傳入臺灣。不過,此時期進口的啤酒以歐美啤酒為主(特別是德國啤酒),大多只是為了滿足少數駐臺西方人的脾胃,僅有極少數與之來往的臺灣居民有機會品嘗到這類飲料,也就是說,在清代臺灣本地飲食市場中,飲用啤酒仍屬異類。

 

這道佳釀成為臺灣民眾的日常飲料,是在日本時代才實現。日本人西化得早,社會已接受了啤酒的滋味,商人更在日本成立了多間啤酒釀酒廠,產製日本啤酒。日本佔領臺灣的同時,也正是日本啤酒需要向外開拓新市場的時機。於是等到臺灣總督府結束對臺灣的軍政管理,開放民間自由進口酒類的時候,日本啤酒就大量傾銷進臺灣來了。


1898 年,日本政府更乾脆對外國啤酒課重達 25% 的嚇死人關稅,讓原本是臺灣啤酒市場主流的德國啤酒頓時失去競爭優勢,大量減少進口。日本啤酒在這個戰場上大獲全勝,並日益擴展客群,銷售量逐年成長。

 

一開始,在臺灣喝啤酒的大多仍是日本人,主要因為臺灣的氣候實在太熱,需要清涼的啤酒消暑一夏。再說,當時的娛樂也不多,來臺日人為了忘卻離鄉背井在殖民地求生的苦悶,不時會上酒樓、料理亭尋歡買醉,大量的啤酒便消失在推杯換盞的日本人手中。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49TWD/一篇
我只想讀這篇,支持好內容
訂閱故事,可以得到什麼?
文章資訊
作者 艾德嘉
刊登日期 2023-12-2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