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1924 年,上海的《醫事月刊》刊登了一篇以「隔離」為主題的文章,宣導傳染病的防治方法。那個年代,連「細菌」一詞都還是嶄新的外來語,人們對於流行病學並不熟悉,自然需要有人來向大家解說這些衛教知識。
麻煩的是:傳統社會的觀念裡,父母若是生病,子女理當要在旁侍奉,怎能把自己的爹娘關在門後哩?對中國人而言,若是揹上不孝的罪名,恐怕要比患病還來得更為嚴重。
不只是床前盡孝,清末民初的中國百姓在瘟疫來臨時抗拒隔離,還有種種理由。比方說, 1910 年的哈爾濱曾發生過一次嚴重的鼠疫。哈爾濱在當時算是相當國際化的城市,俄國與清國各有自己的管轄範圍(所謂「道裡」、「道外」)。當疫情開始蔓延的時候,俄方旋即要求清政府以隔離手段,把可能的傳染途徑先管控起來。
但哈爾濱的地方紳商對西洋醫學並不買帳,這些人真正信賴的還是傳統的中醫。在他們看來,隔離、消毒等等措施完全沒有必要。鼠疫這種毛病,只須找幾個剃頭匠來給患者施行針灸,就能治好啦!
於是,領頭的防疫會帶頭反對隔離,整天就忙著抓老鼠、清垃圾。[2]想也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