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圖謀不軌還是抗荷先驅?荷治時期最大的民變:郭懷一事件

賴庭光 2024-04-08

1652 年 9 月 8 日清晨,普羅民遮城,這個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最大的商業據點,正準備迎接第一道曙光,各地運來的貨物正等著靠港卸載,居民一如既往地開始準備繁忙的一日,但遠處的怒吼聲卻打破了寧靜。

 

「殺!殺死這些荷蘭狗!」一群漢人手裡拿著鋤頭、鐮刀等農具,殺氣騰騰的向普羅民遮城行進。荷蘭人簡直不敢相信,這些平日唯唯諾諾的漢人農夫竟然有膽子造反。

 

據荷蘭人所悉,這些高舉鋤頭的漢人首領是位名叫郭懷一的人。究竟這些漢人為何一反過去的乖順,選擇反抗荷蘭人呢?

現今的赤崁樓,即為後來因郭懷一事件所興建的普羅民遮城(Source:Wikipedia

飄洋過海的漢人移民

故事要從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選中了臺灣作為在亞洲貿易的據點開始說起。由於開拓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基於成本考量,並未從歐洲引進人力,而是就近從中國沿海招募漢人勞工。17 世紀的中國沿海省分,因人口增長、飢荒、戰亂等因素,原鄉謀生不易,出海討生活對百姓來成為另一項謀生的選擇,官府也樂見其成,鼓勵百姓出海墾荒。因此這些漢人勞工一日的薪資不過五便士,一個月也才十五先令(當時一張鹿皮的售價為三先令),遠比從歐洲招募人力拓墾便宜,如此廉價的勞動力自然是荷蘭人的首選。
 

當時的海上貿易由鄭芝龍的海商集團掌控,他們居中扮演人力仲介的「掮客」,運載漢人移民前往臺灣開墾,並給予其銀兩、耕牛。從《熱蘭遮城日誌》中可以看到荷蘭人詳細記載了每趟船隻運載來的貨物,以及漢人移民的數目,透過人數的精確控管,防止來不及安置移工或是糧食不足等情事發生。據學者估計荷蘭人在臺期間,約有三萬至五萬名漢人來臺開墾,起初他們多從事捕魚、獵鹿之類的工作,後期則以開墾農田為主。

 

最初,漢人移民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的勞資關係還算不錯,荷蘭人在漢人相助之下,建起了碉堡、開闢大片良田,公司在臺經營多年終轉虧為盈,而漢人則賺到了比原鄉優渥許多的薪水,得以改善原先困頓的生活。

 

然而漢人生齒日繁,許多漢人更是攜家帶眷的前來,這讓荷蘭人心裡開始有所顧忌,這份隱憂是出自於人數上的絕對劣勢。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駐的人員,如官員、士兵、傳教士、僕役等,加總也不過一千餘人,而來臺的漢人則是數以萬計,該如何讓這些漢人安分守己,是荷蘭人統治者面臨的難題。

 

漢人移民最初享有租稅優待,但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營利至上的方針下,諸多優惠措施被取消。為了盡可能的開拓財源,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了贌社制度,以發包形式壟斷貿易,嚴禁漢人與原住民私下交易,引起漢商的不滿;各種苛捐雜稅更是讓底層漢人苦不堪言,士兵甚至不時闖入漢人屋舍強徵人頭稅,也就是針對漢人移民課稅,並將增收來的稅收用於建設熱蘭遮市鎮。再加上人口增長使糧價居高不下,種種因素使漢人萌生反抗荷蘭人的想法。

荷蘭時期所繪《大員港市鳥瞰圖》,大員即今日臺南安平一帶。(Source:Wikipedia,藏於荷蘭米德爾堡哲烏斯博物館)

帶領數千人拿著鐮刀、鋤頭反抗

掀起龐大巨浪、動搖荷蘭統治的領導人郭懷一究竟是何許人也?其實現有的歷史文獻對他的描述並不多。在荷蘭人的報告中稱他為郭官懷一(Gouqua Fay-it)或懷一(Fay-it),而他的稱謂則是頭家(甲螺),頭家平時負責協助荷蘭人管理旗下漢人,類似於工頭的角色,社經地位比一般漢人來得高。

 

據悉郭懷一是位擁有不少田產的地主,在漢人移民間頗具號召力,起義隊伍的成員中便有不少是他的僱工。郭懷一策劃了這場反抗行動,但並非所有人都贊同這個計畫,事發前一天晚上,有 7 個漢人頭家向荷蘭總督費爾勃格(Nicolaas Verburgh)通風報信,費爾勃格聽聞後大驚失色,連夜派信使趕往普羅民遮城報信。到了清晨,漢人反抗軍開始行動,普羅民遮城的百姓驚慌失措地逃往熱蘭遮城,少數走脫不及的則被無情殺害,剩餘的人則躲入城中的馬廄避難。

 

荷蘭人迅速調集了 150 名火槍兵,在附近的淺灘登陸後,趕赴普羅民遮城支援,反抗軍雖有數千人,但畢竟是臨時湊合的烏合之眾,根本敵不過訓練有素的軍人。在荷軍幾輪射擊後,反抗軍便鳥獸散。

 

為了將郭懷一剩餘的人馬一網打盡,荷蘭人徵調了附近的原住民部落,以新港社為主力,約一千名原住民戰士參與了後續的鎮壓行動,漢人試圖躲入附近的甘蔗田、山谷負隅頑抗,但仍無力回天。

 

最終,郭懷一死在新港社族人的箭下,為了殺雞儆猴,郭懷一的首級被割下,並插在竹竿上展示。這場反抗行動歷時四日終告失敗,總計約三、四千名漢人慘死在這場抗爭行動中。
 

事件餘波

據估計,竟然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漢人移民參與了郭懷一事件。事後荷蘭人在財產的清點中指出公司損失了大量的米、糖,大片的農田被叛軍搗毀,借給商人的貨款也沒能完全回收,公司該年度的收支最終以赤字收場。

 

對荷蘭東印度公司而言,財產損失事小,公司的統治權威被挑戰事大,荷蘭人憑恃強大的武力,經營多年才得以成為原住民部落的共主與仲裁者。此次事件造成荷蘭人開始擔憂郭懷一事件會促使心懷不滿的部落起來反抗。除此之外,從漢人俘虜的口供中得知,郭懷一曾告訴過跟隨他的人,有一支鄭成功派來的艦隊,將於近期前來征服全島。

 

荷蘭人對此是半信半疑,為了保險起見,仍斥鉅資在普羅民遮城興建了一座堡壘,以此鞏固市鎮中心的安全。另外,荷蘭人也派人前往中國偵查鄭成功的動向。然而,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郭懷一事件與鄭成功有關聯,鄭成功當時忙著與清軍作戰,無暇顧及臺灣,但這也顯示荷蘭人相當忌憚鄭成功利用在漢人移民間的影響力,趁機攻取臺灣。
 

不同視角下的郭懷一事件

郭懷一與 18 世紀於印尼發生的「紅溪事件」相似,同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治下的殖民地,因少數荷人統治多數漢人,在利益分配上出現齟齬,漢人社群為求自保才起而反抗,結局皆為殖民當局借助原住民力量鎮壓。

 

荷蘭殖民者以及中國文人的記載、評述,詮釋的視角多以第三人稱來看待郭懷一事件,荷蘭人通稱殖民地反抗事件為「中國人戰爭」(Chinese Oorlog),清代官員高拱乾在《臺灣府志》中甚至將郭懷一事件評價為一樁「不軌」事件。

 

那又為何現今會出現「郭懷一為抗荷先驅」的說法呢?將郭懷一事件改以「我們」的第一人稱闡述,則必須上溯至日治時代的史家連橫。

 

連橫在《臺灣通史.關征志》中將鄭成功擊敗荷蘭人與郭懷一事件連結,共同塑造為對抗荷蘭統治、解放臺灣漢人移民的代表,並當成是漢人移民拓墾發展史的連續過程,這個觀點在臺灣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得以被普遍接受。但現有證據顯示郭懷一事件與鄭成功的關聯性不高,鄭成功攻臺的動機也並非解放當地漢人移民。

 

撇去《臺灣通史》的漢族中心史觀不論,會將兩事做連結,可能是受到荷蘭末代總督揆一的說詞影響。揆一在《被遺誤的臺灣》一書中認為丟失臺灣罪不在己,而是議會的錯誤決策以及前人的惡政所致,在他看來郭懷一事件正是走向失敗的遠因。
 

荷蘭末代總督揆一的塑像(Source:Wikipedia

從結果來看,郭懷一事件雖然並未推翻荷蘭統治,荷蘭當局仍持續招來漢人移民,政治上仍維持少數統治,但此事確實重創了殖民地內部的族群關係。荷蘭人即便離臺多年,當年的血腥鎮壓仍深深烙印在當地人的心裡,清代修纂的《諸羅縣志》便提到當年屠殺地點「至今多鬼,昏黑則人不敢渡」。

 

郭懷一事件作為荷治時期最大的民變,卻在不同歷史觀點的角度下,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詮釋方式。不過,無論如何,郭懷一事件無疑是牽動著日後臺灣歷史走向的大事件,也值得我們一再思考。
 

延伸閱讀:
1.《臺灣通史─原文 +白話文注譯》
      
連橫著,蔡振豐 、 張崑將等譯,點此購買
2.《臺灣通史》
      連橫著,點此購買
參考資料
  1. 鄭維中,〈郭懷一事件及其研究〉,《臺灣學通訊》,第61卷,2012.01,頁14-15。
  2. 胡月涵(Huber Johnnes),〈中國移民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1652年臺灣的郭懷一事件〉,《臺灣文獻季刊》,53:3, 2002.09,頁95-123。
  3. 駱芬美,《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臺北:時報出版,2013。
  4. 歐陽泰著,鄭維中譯,《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臺北:遠流,2007。
  5. 〈臺灣長官費爾勃格與議會致巴達維亞總督和評議員有關叛亂事件的信,1652年10月30日〉,收入《熱蘭遮城日誌》,臺灣日記知識庫典藏。
文章資訊
作者 賴庭光
刊登日期 2024-04-08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