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xit!2020 年 12 月 31 日格林威治時間晚上 23 點,倫敦大笨鐘敲響,英國與歐盟正式分手,完成脫歐。
分手是需要談判的,等時間久了會變勇敢的。
2016 年 6 月 23 日英國針對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公民投票,決定英國是要脫離還是續留在歐洲聯盟。當天的投票率高達 71.8%,投票人數超過三千萬,最終脫歐派贏得 51.9%的選票,留歐派 48.1%。接下來,英國與歐盟站上分手擂台,雙方討價還價、你來我往,你慢慢出走,我漸漸放手,歷經三任首相,耗費四年半談判協議,英國終於在 2021 年得到想要的自由,開啟「脫歐元年」!
為此,英國必須向歐盟分期支付「分手費」,預估約為三百億英鎊左右的歐盟會費,以做為英國脫歐的財務結算。英國脫歐並表示歐盟與英國間分別成為兩個獨立的法律空間與貿易市場。貨物流通、人口跨境移動將不再暢通,開始有著麻煩的隔閡壁壘。而英國人原本留在歐盟所享有的居住、學習、工作等優惠權益則將全部終止。
不過,完成歷史性一刻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仍然開心地宣布:
我們拿回了錢、邊界、法律、貿易和漁權⋯⋯這個偉大國家的命運,現在終於能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中。
這個結局你意外嗎?
如果你懂英國的歷史,你就會知道英國一直習慣一個人生活,可能對歐盟從不曾愛過。
我邊緣人,我驕傲:光榮孤立的偉大傳統
一道英吉利海峽,就此劃分了英國與歐洲大陸最近卻又最遠的距離。
四面環海的島國性質,讓英國一直自認他們屬於海洋,而不屬於歐洲。大大的海洋,小小的歐洲,星辰大海啊,英國的歷史始終為你奔赴而來。
因此英國在歷史上普遍將眼光看向四方,極力向外擴張,發展屬於英國的全球性利益。歐洲大陸那些吵吵鬧鬧的家務事,能不聽就不聽,能不管就不管。一切,與我無關。
儘管羅馬帝國在西元 61 年,透過一連串的武力征討行動,將不列顛島納入版圖,但畢竟有著英吉利海峽的隔絕,羅馬帝國對於不列顛的控制難有緊密的連結。隨著羅馬帝國後來的覆滅,不列顛又恢復了他們自在的快樂島日子。
下一次英國跟歐洲大陸有交集的時候,是西元 1066 年了。法國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登陸英格蘭,成為諾曼王朝的第一任英格蘭國王,他引入法語和法國人的生活習慣,但也種下了從此英法糾結的種子。
西元 1337 年至 1453 年,為爭奪法國王位繼承權,英法爆發了一路勾勾纏又一路打打停停的百年戰爭。縱然法國最後靠著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取得了最後勝利,但這場戰爭可真是越打越讓英國人清醒。
首先,與法國人戰了百年的英國,敵我意識越戰越強。你是法國人!我是英國人!連兄弟都不是,我們就是不一樣。
再者,自征服者威廉以來,英國統治者不僅只繼承著英國王位,同時也繼承著諾曼第公國在法國的領地。百年戰爭時的英國因為戰敗喪失所有在歐陸的土地,輸得一無所有,反而讓英國對於歐陸的介懷從此一刀兩斷。
少了與歐陸的聯繫後,英國反而放飛自我,從此一心一意著眼於大海的無邊無際,專心擴張海外版圖,進而成為主宰世界的日不落帝國。
百年戰爭後的英國,確立了海洋國家的發展模式,發展出一套「我邊緣人,我驕傲」的「光榮孤立」外交哲學。
對於英國人來說,所謂的「光榮孤立」是──沒有歐陸,我會過得更好!我不去煩你們了,你們也不要來煩我。歐洲各國再怎麼打打鬧鬧,英國盡量保持冷眼旁觀,它絕不主動介入歐陸事務,以超然中立的姿態來應對與歐陸各國間的關係。英國最大的願望,就是歐陸各國能持續保持一種均衡穩定的狀態。當歐陸越風平浪靜,英國就越能放心地去追求占據海景第一排的野望!
但英國的「光榮孤立」政策,絕不僅僅是置身事外的消極,也同時帶有一種扶弱抑強的積極性,它通過不斷改變與歐陸國家結盟的政策,來阻止歐洲大陸出現可能破壞歐陸勢力平衡的超級霸主。
英國肯定是一個聰明狡猾的邊緣人!它以邊陲島國之姿俯瞰著歐陸局面,透過操縱政治天秤讓歐洲列強彼此牽制,誰都不許在它眼皮子底下一家獨大,以防威脅到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
這樣的外交心機,落實在拿破崙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人皆是抱持著光榮孤立的思維去操作每一個歐陸難題。
我隨時可以跟你在一起,也隨時準備提分手
我們一起討厭法國吧!
英國人並不討厭拿破崙,但英國人很排斥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即將一統歐洲的事實。
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是拿破崙的歐洲。扣掉俄國,拿破崙率領他的法軍大殺四方,幾乎獨霸了整個歐洲大陸。自詡為「歐陸操盤手」的英國,豈能容許這樣的局面發生!若拿破崙統治了一個超級大法國,集結歐陸所有資源的國家,它的工業與軍事力量將無與倫比地強大。而英吉利海峽離歐洲大陸最近的距離只有 34 公里耶!一想到拿破崙這個龐然大物就在身旁,瑟瑟不安的英國先後積極組織與領導共七次的反法聯盟。
反正我就是要一直打、一直打,把你打到滑鐵盧跟歐洲說掰掰啦!
俄國擴張不可以
拿破崙危機解除後,英國沒有安心太久,因為俄羅斯乘勢崛起。此時的俄國主導保守勢力的神聖同盟,並張牙舞爪地朝著巴爾幹半島撲去,試圖擴張勢力掌握前往地中海的快速通道。
於是我們的「歐陸操盤手」英國又開始煩惱啦!哎喲,這可怎麼辦啊,為了阻止俄國的擴張,英國這次還拉了法國一起當隊友參與克里米亞戰爭,共同遏阻俄國西進。大家說說看,英國是不是完全沒有節操可言?明明前些日子,你還號召大家一起圍毆法國耶!怎麼過一陣子就拉起法國的手來排擠俄國?
德國總該輪到你了
1871 年誕生的德意志帝國,歷史可能沒有學好,沒看到前面哥哥們的教訓。風風火火的德意志帝國在完成統一後迅速發展工業,威廉二世更是急於向世界展現日耳曼人的威武風采,不僅積極擴張海軍,更是張狂地宣稱,要找到屬於德國在「太陽下的一席之地」,在海外野心勃勃地攫取殖民地。
這根本就是在向英國挑釁嘛!
於是英國選擇了跟它的老朋友(還是仇人?)法國、俄國,共同組成三國協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圍剿德國。
但你懂的,畢竟英國從來沒有真的討厭哪一國,它就只是討厭獨霸歐洲的某一國。因此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為一吐悶氣,利用《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窮追猛打時,英國又置身事外去了,並且還聯合美國一起研議相關方案,協助戰敗國德國制定合理的還款計畫。
不是好心,只為不讓法國太囂張!
就如同邱吉爾說的:
只是,希特勒的野心過分明目張膽,所以接連兩次大戰,英國都只好站在德國的對立面,用力挫敗德國企圖一統歐洲的念想。
我不喜歡歐盟,我只喜歡我自己
──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默斯頓勳爵(Lord Palmerston)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劫後的歐洲,是繁花盡落的歐洲。美國取代歐洲列強成為當今世界新的霸主,共產蘇聯也不甘示弱地在東方與它互別苗頭。
在兩強相夾的對抗中,歐洲沒有本事再內鬥了,我們必須共同締造一個保障和平共存、得以凝聚歐陸力量的共同體。
儘管在世界大戰中,我們曾經恨不得讓對手血流成河,但那都過去了。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在 1952 年簽訂條約,組成「歐洲煤鋼共同體」,用來掌控煤鋼等軍事和工業物資,這就是歐盟的前身。
英國呢?大戰都打完了,眼看歐洲每個國家都還在戰後虛累累的狀態中,既然歐洲沒出現新的霸權,何必跟你們玩在一塊呢!更何況英國在非洲仍然擁有許多殖民地,還有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些快樂夥伴們,就算大英帝國風采不再,但轉型成大英國協後,我大英帝國自己抱團,就足以與美蘇分庭抗禮!因此,英國樂得與歐陸保持距離,繼續「光榮孤立」下去。
不過到了一九六○年代,煤鋼六國小隊越抱越緊,陸續簽了一堆合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六國間可以自由貿易,自由旅行。且隨著法德戰後的復甦,西歐經濟逐漸起飛,英國看著看著開始有點吃味,好像不加入會吃虧呢!
於是英國厚著臉皮向 EEC 提出加入申請,但這時候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1890~1970)果斷拒絕!高傲的戴高樂直言:「英國人跟我們歐洲人啊,在民族性格、國家結構和生活環境等方面確實大不相同。」多年後的法國總統席哈克也曾嘴過英國:
料理如此難吃的民族,實在讓人難以信任。
戴高樂當時不僅不信任英國的誠意,也擔心英國加入後會搶走法國的鋒頭。況且英國跟美國關係一直很好,如果讓英國加入,那不就等於讓美國找到縫隙可以擴大在歐洲的勢力嗎?
眼看著 EEC 越來越活躍,英國的殖民地則是一個個陸續獨立單飛退團去。為了自身政治、經濟利益著想,英國再次低聲下氣地求取 EEC 的入場券。這時戴高樂已經去世,英國終於在 1973 年得到群組邀請,順利入群。
縱然入群了,但歷史上英國從來不屬於歐陸那一群,國內陸續有反對的聲音。英國的國家結構如同戴高樂所說的,確實與歐洲大不相同。歐陸熱中的社會福利政策,英國向來沒有太大興趣。但加入 EEC 後,英國的財政政策不得不跟這些歐洲國家綁在一起。英國說:「你們要當濫好人,可我沒有啊!」
英國想脫歐,真的不是最近的事啦!1975 年 6 月 5 日,英國就曾針對是否脫離 EEC 舉辦過一次公投,那次的結果有 67.2%的選民支持留在 EEC。
但是勉強留在一個自己沒那麼喜歡的群組,忍受一堆自己一點也不想要看到的訊息,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英國鐵娘子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1925~2013)就曾經表示:留在 EEC 對英國來說根本是「惡夢」啊!
尤其英國在歷史上自己當老大獨來獨往慣了,待在一個日益由德國強勢主導的 EEC,實在憋屈到不行,勉強入群的英國活得越來越不像英國。
另一方面,歐陸國家對於英國的反感也沒少過。隨著歐盟正式確立,歐元區不斷擴大,英國還是很堅持使用自己的英鎊,這讓歐陸國家覺得:「你英國人在跩什麼啊!」
英國可不覺得自己跩,畢竟加入歐元區,等於貨幣利率將受到歐洲央行的主導,英國會就此失去擴張或者緊縮貨幣政策的可能,那可都是一個國家強化自身經濟競爭力的手段耶,我為什麼要放棄啊!
這麼不合群的英國,你才是到底為什麼要加入啦!
總之,英國對於歐盟的決定總是意見特別多。對於 2010 年歐債危機的爆發(譬如希臘、西班牙這些嚴重赤字的債務國),不少債務國向歐盟借錢來紓困,偏偏歐盟的錢有不少是來自英國繳納的會費!但是英國人覺得你們欠錢憑什麼卻要由我負責買單啊?對於在 2011 年敘利亞爆發內戰後湧入大量逃到歐洲的難民,歐盟聲稱每個會員國都必須負起平均分攤難民的責任。英國立刻抱怨:為什麼?我不想啊!難民如果引發社會治安問題,你歐盟有要幫我處理嗎?
加入歐盟真的讓英國不是很快樂,英國不想跟著歐盟有疑義的政策同歸於盡,也沒有想陪著歐盟的國家共好共榮。
從頭到尾,英國最喜歡的只有自己。
「我邊緣人,我驕傲。在光榮的孤立下,我只想照顧好自己。」因此,英國脫歐不意外。
分手快樂,祝你快樂,讓我們一起祝福脫歐後的英國。
●中世紀的「獵巫」風潮,原來只是民眾「厭世」的代罪羔羊?
●歐洲的惡夢「維京海盜」,到底是掠奪者還是開拓者?
●馬丁.路德不僅是最早的網紅,還靠嘴砲引發了「宗教改革」?
●希特勒不菸不酒,甚至還吃素,結果竟發動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
●「魯蛇」出身的邱吉爾,卻帶領英國走過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柏林危機中,美國隊長靠最強空中「外送」突破蘇聯封鎖?
從十字軍東征到地理大發現,從啟蒙運動到英國脫歐,吳宜蓉老師繼備受好評的《OSSO~歐美近代史原來很有事》後,再次以活潑生動的文字,帶領我們深入探索歷史課本上短短一句話沒告訴你的真相,發掘隱藏在枯燥的人名、地名、年代與事件背後的秘密,你將發現,歷史課從此不再是「瞌睡課」,而是精采有趣到完全顛覆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