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無法和諸葛亮走到最後的三個男人(三):幼常,言過其實者

金老ㄕ 2018-04-24
前情提要:劉備入川後,獲得謀士─法正的幫助,在漢中之戰終於首次擊敗曹操的主力。但法正在漢中大戰結束不久後死去,隨後劉備在征吳的夷陵之戰中慘敗而含恨病逝,諸葛亮自此掌握蜀漢的軍政大權。隨著同輩的人才逐漸老邁凋零,諸葛亮決定提拔新一代的人才......

 

幼常,言過其實者

有句話如是說:「出名要趁早。」 仔細想想,童星、神童或是年輕有為人士特別容易吸引他人目光。不過正如許多童星長大崩壞,或是出名一時的青年才俊卻在日後無甚作為。難道過早的期待,卻成為日後的傷害嗎?


延續前一篇,劉備、曹操等人的過世,代表三國進入了新的世代。人已過中年的諸葛亮就像一些教授,他們會提拔學生,為的是讓學生能獨當一面好分擔部分工作,諸葛亮也存著同樣的心思,將他的希望寄託在馬謖身上。


馬謖,字幼常,三國荊州人士。

三國志11的馬謖,智力指數不錯,而且還有超好用的特技「百出」

大約是在 30 歲左右的年紀,就擔任過綿竹令、成都令、越雋太守這些高級地方官員的職位。在對岸的江西省,縣長平均年齡大約是 44 歲,雖說馬謖當年沒有最低選舉年齡的法律限制,但 20、30 歲就能管理一方,當真是青年才俊。順帶一提,在地方自治開放選舉後,中華民國最年輕的縣長是 33 歲。)


這裡要略微提一下劉備集團內部的派系勢力。劉備一生四處奔波(畢竟老打敗仗站不住腳),光是圍繞在他身旁的草創成員,就有來自河北的關羽、張飛,以及徐州的糜氏兄弟。之後在荊州,他獲得當地名士的支持,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就成為劉備集團的一股中堅勢力。隨著劉備攻入益州接納劉璋的部下,「東州派」成為另一股重要勢力,法正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另外,還有真正在益州土生土長的「益州派」是蜀漢後期最大的派系勢力,代表人物有熟悉軍事的張翼、成天搞和平示威的譙周。


諸葛亮主政期間,對於各派系的有能之士雖皆給予肯定並有所任用。但從他後繼人是荊州人蔣琬,北伐秘書是荊州人楊儀,不難發現他下意識(甚至根本是刻意?)的優先提拔荊州人士。所以,身為青年才俊又是荊州人的馬謖就非常受到諸葛亮的關注,而且馬謖這個人還特別喜歡談論軍事,往往又能切中核心。例如諸葛亮要鎮壓南方的叛亂時,他就向諸葛亮提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將為下」的戰略方針(簡單來說,就是別急著用軍事行動單純鎮壓叛亂,而是以收服人心為主要目標)。


三國時代益州南部地圖,當時稱為南中七郡

這個策略正不正確?太正確了!


益州南方的蠻荒部落絕不是蜀漢大軍的對手,但若是三天一小反、五天一大反,蜀漢就會陷入無止盡的內耗(例如孫權雖然在對付異族山越的軍事行動中屢屢得勝,但無法一次性的解決山越的抗爭,這才導致孫權明明擁有更強的國力卻少有機會北伐好擴張勢力),如此正確的分析讓諸葛亮越加對馬謖青眼相看,他決定讓這小夥子有一個更耀眼的升遷機會。


西元 228 年,諸葛亮北伐,曹魏對此大為震動。由於魏國大多數官員都認為蜀漢國力在夷陵之戰慘敗後連防守都顯得困難,所以沒有多加防備蜀漢入侵的可能性。


但諸葛亮硬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短短 6 年,他平定眾多叛亂、恢復與吳國的聯盟,甚至打造能征善戰的 10 萬大軍及人才團隊。然後為了讓魏國摸不清楚蜀漢北伐的進攻目標,諸葛亮還命令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趙雲,率領一支偏軍假裝要攻打長安;而這支部隊也成功的牽制魏軍主力,使得諸葛亮得以傾全力出兵祁山,進攻魏國防衛薄弱的隴西地區。


眼看諸葛亮來勢洶洶,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迅速投降,這使諸葛亮切斷魏國對涼州地區的聯繫,並且對關中重鎮─長安形成了夾擊的態勢。正當北伐因突襲成功而形勢大好之際,魏國卻也從最初的混亂中清醒。當時魏明帝曹叡抵達長安親自坐鎮戰局以安定人心,並啟用宿將張郃進行反擊。接到命令的張郃二話不說,率領所有能作戰的人馬直撲街亭。


這時老ㄕ要打住一下,馬謖失街亭我想對許多人來說當真是再熟悉不過。但街亭到底為何如此重要,以至於一旦被攻下,諸葛亮就要落荒而逃?為了讓大家徹底明白,我們需要仔細研究一下當時的戰場地圖。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形勢圖,當時趙雲雖直取長安但實際上只負責牽制,蜀漢真正的主力是往西北方的隴西地區(也就是最左邊那一條路線)

從地圖上看,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從漢中通過西北方的祁山後,接著往東北方向進攻,並一路招降了安定等三郡。街亭位於祁山往安定這一條路線的東邊約中間的方向。如果蜀軍佔領街亭,可以加固主力部隊的側翼,並將魏軍就此堵在隴山以東。


但如果是魏軍攻佔街亭,那他們可以選擇:


  1. 繼續西進,恢復與涼州地區的聯繫並截斷在安定一帶的蜀軍後路。

  2. 直接南下,搶占祁山直接封死全部蜀軍的歸途!無論是哪一種反擊方案,一旦成功,蜀軍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絕境,所以街亭才顯得如此重要。

既然重要,防守街亭的主將自然需要過人的能力。於是諸葛亮召開軍事會議時,所有人就建議:「能防守街亭的,不是魏延,就是吳懿。」魏延,早在劉備時代就擔任漢中太守的職位,從他面對魏國優勢兵力卻未丟失過一寸領土的戰績來看,他絕對能守住街亭。


吳懿,雖然史料未能記錄他詳細的戰績,不過從他被眾將一致推薦加上日後接任魏延漢中太守的職位來看,他也足以擔當重任。但諸葛亮卻語出驚人地宣佈:「由馬謖擔任街亭的主將!」


對於諸葛亮力排眾議的決定,史書並沒有太多敘述蜀漢諸將的反應,但我認為他們一定是滿滿的黑人問號。畢竟明明有足以擔當重任的現成人選,丞相為何執意要讓毫無領軍經驗的馬謖上場?也或許有內行人會判斷,丞相這是要為馬謖刷成就了,因為只要街亭能守住,那就是毫無疑問的戰功,馬謖可就此建立軍中威望成為統兵作戰的將領。


更有可能,老ㄕ認為街亭之戰若能成功,馬謖未來會被託付更重要的責任,甚至諸葛亮會分兵給他,讓馬謖有獨立作戰的可能性(當然這只是我的大膽推測)。為求街亭之戰的成功,諸葛亮將熟悉關中且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王平派至馬謖麾下,然後派高翔領一軍駐紮在街亭附近的列柳城作為策應,更在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只要在交通要道設下防禦阻滯魏軍的進攻,就達成重要的戰略目的了。」


力排眾議破格提拔、人才支援安排妥當、臨行之際叮嚀囑咐,一切只為了讓馬謖建立軍功,我猜諸葛亮望著馬謖逐漸離去的身影,他應該在想:「幼常呀,切莫讓我失望呀!」 


但結果……大家都知道的。 


(電視劇「新三國」中的片段)


馬謖沒有駐守在交通要道,而是將大多數部隊拉到高山上。他的根據是兵書所說:「居高臨下,勢不可擋。」結果卻被實戰經驗豐富的張郃切斷水源,導致蜀軍陣腳大亂士氣渙散,最後一戰即潰。 街亭失守後,諸葛亮只能迅速放棄北伐,這場聲勢浩大的進攻最後的戰果是……獲得 1000 多戶的人口,代價是:魏國自此有了防備,蜀漢接下來的北伐再也沒有獲得如此成功的局面。


現在網路上有不少文章為馬謖抱屈,說馬謖兵少、街亭之地不利駐紮所以馬謖的失敗是情有可原地。我沒去過街亭,不了解地利,更不是當時的蜀軍或魏軍的一員,不了解實際情況。但有一點我了解,那點正好就是馬謖板上釘釘的罪證:擅改戰略布局。


諸葛亮臨行前交代馬謖只需固守,誰讓你馬謖沒事搞出個居高臨下意圖擊潰敵軍的態勢?積極不是壞事,但沒有統兵經驗卻如此輕率行事,那就是自己找抽。(而且從當時王平率領少數部隊鳴鼓自守,就讓張郃認為有伏兵而不敢輕舉妄動來看,縱然兵少,但若是指揮合宜,街亭守上個幾天或是徐徐而退都不算難事,而不會搞成一戰即潰使諸葛亮主力來不及應變的囧境。)


無怪乎劉備如此評價馬謖:「言過其實者,不可大用。」這句話不是說馬謖沒本事,畢竟馬謖曾提出正確的戰略方針,兵學知識也相當豐富。但成名過早的他,卻沒有太多歷練及戰爭經驗。要知道無論中西,寫下《孫子》的孫武以及《戰爭論》的克勞賽維茲,都是歷經豐富的實戰才歸納出一套經驗。


當然不是沒有人像漢代的霍去病,20 多歲的年紀,第一次領軍就能狠挫匈奴。但歷史上有幾個霍去病?我反倒認識一個人叫「趙括」,他第一次領軍就中埋伏,最後是全軍覆沒並賠上老命。


馬謖跟趙括都是同一種人,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所以讓人覺得他們很有料,但他們的知識卻不能跟實際狀況有所結合(打個比方,老師當防水工人時,就發現雖然年輕的防水師傅擁有證照感覺挺靠譜,但大多數情況,還是沒有證照卻累積數十年經驗的老師傅更能解決實際問題)


可嘆的是,一向明理的諸葛亮罔顧他人的提醒,因一己之私心而鑄下大錯,無怪乎馬謖事件是諸葛亮一生的汙點呀!


馬謖過後,諸葛亮在軍事上再也沒有信任過任何人。即便是當時蜀漢頭號將領的魏延,每次他要求自領一軍和諸葛亮分兵進擊,諸葛亮也是一次次的駁回,然後孤獨的扛起軍政大小事並日漸疲乏的走到人生盡頭。


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自己坐鎮荊州,是否就不會發生孫權臨時的背叛,導致蜀漢喪失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如果法正不死,夷陵之戰是否能避免慘敗?又或者諸葛亮就無須在軍事上過度的親力親為呢?


如果馬謖真是個人才,諸葛亮的北伐之路或許能輕鬆許多?而諸葛亮的接班人或許就要換人做做看?(不過這個假設基本可以免除,倒不是說馬謖沒有才能,而是以諸葛亮執法嚴正的風氣,馬謖違抗軍令那是非死不可,難有懸念。)


但歷史就是沒有如果。


或許我們為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結局黯然神傷,但我們卻也因諸葛亮的情懷而感佩不已。諸葛亮的情懷是什麼?就是在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向劉禪遞上的《後出師表》。那時,蜀漢北伐之路因著人才凋零(趙雲也過世了)、錯失戰機(已經沒有突襲的可能性)、資源不足(蜀漢只有一州要對抗擁有六州的魏國)更顯得困難,但諸葛亮卻用一句話總結:「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沒有忘記和劉備許下的承諾,面對困局他選擇承擔沉重的責任,面對渺茫的未來他拚盡全力去爭取那麼一絲希望,這就是諸葛亮的情懷。或許沒有多少人能擁有臥龍的智慧,但卻還可以學習諸葛亮歷經挫折及不如意的堅持。


黃泉路上,諸葛亮或許會對著龐統、法正以及許許多多未能共識到最後的人才苦笑:「沒有你們我走的好辛苦呀。」但那些早他一步離去的人才們或許會說:「您沒有辜負先帝的三顧之請,也沒有違背自己許下鞠躬盡瘁的承諾,讓您一個人辛苦了,諸葛丞相。」 


 

文章資訊
作者 金老ㄕ
刊登專欄 老ㄕ上課了
刊登日期 2018-04-2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