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印刷術,你或許會想起歷史課本裡的偉大發明,以及它如何在人類文化知識中佔有決定性的轉變。在數位當道的今日,這段成就彷彿成了「考古」,卻不可否認,人類思想之所以烙印在這片土地上,皆與「印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位於東京神楽坂北邊這座以「印刷」為核心的博物館,不只是匯聚百年來東西方印刷的文物、博物館用這些珍貴的藏品,帶你看見文字、印刷以及出版品發展史,親眼目睹教科書上曾提到,關於人類文明的各種浩瀚智慧。
從印刷工藝改變人類生活
印刷博物館是日本印刷企業「凸版印刷株式会社(TOPPAN)」100 週年記念事業的精神象徵。
提倡「不急著做筆記,應該先『感受』」的導覽方式,常設展第一個展品是 2 萬年前岩石上的動物圖騰,接續以編年的形式展出壁畫、甲骨文、竹簡等文物。不放置過多的文字解說,對館方而言,「屬於哪個年代」的技術不是唯一考察重點,「印刷,就是用『眼睛』溝通內容,因此印刷博物館不只介紹印刷技術,更延續『視覺傳達』的歷史。」印刷博物館導覽科長中西保仁如此解釋。
定位為體驗型博物館,以 VR 劇院、印刷工作坊、綜合展示與企劃展示2種展示空間,網羅了印刷産業的各種範疇。以「感知」、「發現」、「理解」與「創造」4面向扎實地解剖印刷文化。「感知」區可以瀏覽江戶時代與歐洲多色印刷的日本經典浮世繪,這些在當時比擬為「偶像照片」的歌舞伎人像繪製海報,可是女性爭相收藏、男性訂製服裝的重要參考。
成就視覺傳達的美學起源
走進「發現」展示區,除了陳列世界最古老的印刷品「百萬塔陀羅尼」,也收藏第一批活版印刷,古騰堡的「四十二行聖經」。這批只有 180 本,混合金屬排版的聖經,徹底解放了書籍只有貴族皇室所有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古騰堡聖經成就了最初的版面設計,中西保仁表示,「古騰堡聖經中所發明的不只是印刷術,還有所謂文字裡的行距,如何形成印刷物『美』的開端。」是無論經過多久時光仍保有永恆價值。
實際體驗活版創作
除了展品外,博物館也重現 19 世紀的浮世繪工房,以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神奈川沖浪裏》示範,拆解所有作業程序,讓大家「理解」印刷的製程。浮世繪作品上的每個色來自一片櫻花木板,由葛飾北齋挑選顏色,自淺至深印製,堆疊套印完成。因為木頭會因氣溫收縮、膨脹,看似簡單的浮世繪背後,其實需要職人的深厚經驗才能完成作品。
從傳統走向大量印刷,展區尾聲也介紹現代技術,並帶著民眾認識當代印刷四分色模式(CMYK)基礎原理。此區最令印刷控著迷的正是「體驗」活版印刷,如同臺灣人熟悉的日星鑄字行,「印刷工房」裡頭有著英、日文鉛字活版字,搭配圓盤印刷機,民眾可透過預約制體驗印刷樂趣,而現場指導民眾的現役活版印刷職人,不只是教學協助,更透過課程將印刷技術不斷傳承下去。
實驗未來性的新技術
今年印刷博物館迎接開館以來 20 週年的全新翻修,將以「日本的印刷文化」為題,著眼日本印刷的演變。自 2006 年起,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與印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GRAPHIC TRIAL」特展計畫,每年邀請日本與世界各地重要平面設計師,以「印刷未來」作為創作發想,嘗試新的印刷技術,創造讓設計大師與新生代設計師各種具實驗性的實體印製機會。
無論是裝幀大師祖父江慎曾挑戰「咖哩印刷」,將咖哩粉末融入顏料中,製作最貼近咖哩顏色與氣味的作品;或是高田唯以透明顏料創作「看不見的印刷」。設計師透過設計,讓印刷走得更遠,變得更有想像力,而「印刷博物館」則是承接一切的美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