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都是卜卦惹的禍!抗戰前夕,突然爆發的兩廣事變起因竟然是一張小籤詩?

朱育鑣 2018-03-26
根據《李宗仁回憶錄》的說法,陳濟棠發起戰爭的原因竟是因為過分迷信,聽信卦仙?

從籤運談起

今年農曆初一,臺南市南鯤鯓代天府抽國運籤,抽中「漢李廣父子陣亡」,廟方解讀「沒一句好話,下下籤!」籤詩暗喻社會內鬥嚴重影響經濟、政局,需要全民齊心才能扭轉乾坤;不過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政大中文博士林明德的解讀則是:「是下上籤,拼得過去就是中籤。」認為前半年比較難過,但國運在農曆 6 月後會逐漸好轉,有機會從下籤轉成中籤。


今年的國運籤。(Source:作者)

籤運詩句總是寫得模稜兩可,使得解讀結果因人而異,也因此導致不同的後果。無論你是否相信籤運,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抽籤卜卦依然有其影響力。今天要講的故事也與它有關。


「機」不可失與兩廣事變

1936 年 5 月,中國兩廣的地方實力派正悄悄醞釀一場軍事行動。領導此一事變的兩「廣」分別是廣東的陳濟棠,以及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他們計畫高舉抗日的旗號,要求南京中央領導抗日,並準備派兵途經湖南北上。


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其負責廣東的陳濟棠,他任職廣東省主席已有五年,素有「南天王」之稱。他出身廣東省防城縣,早年進入欽縣警察講習所就讀,半年後畢業;同年考入黃埔陸軍小學,經由其師鄧鏗介紹,和同班同學鄧演達等人秘密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他進入廣東成立陸軍速成學校就讀,其後進入東軍界任職。


陳濟棠從基層軍官做起,逐漸爬升,做到第四軍軍長,也曾被孫文指派到蘇聯考察。北伐以後,陳濟棠出掌廣東,成為繼陳炯明、李濟琛以後,又一廣東實力派人物。1931 年,陳濟棠又取代省內的對手陳銘樞,出任廣東省省長,掌握廣東軍政大權,之後與南京中央維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陳濟棠的出身並不顯赫,但他能從基層一路爬升最後當到省長,稱霸一方,成為民國史上重要的軍事人物之一,可見他實力不容小覷。但陳濟棠有個許多軍閥都共有的缺點,就是迷信卜卦和風水。在今日的臺灣,卜卦和風水都有其影響力,更遑論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1936 年的兩廣事變,正是與卜卦有關。


有「南天王」之稱的陳濟棠。(Source:https://goo.gl/7qQj3F)

1936 年 6 月 1 日,在陳濟棠、李宗仁等人的計畫下,兩廣先致電南京國民政府,呼籲中央出面領導抗日。由此「兩廣事變」猝起(又被稱為「六一事變」、「西南事變」),蔣中正也在當天的日記中提到「兩廣謀叛之徵兆已見」。


隔天,兩廣又發出了相同內容的電報通電全國,公開籲請南京中央出面領導抗日;6 月 4 日再由西南數十名將領掛名,並由陳濟棠、李宗仁領銜發表另一封通電,希望南京中央負起領導抗日的重責大任。


電報發表之後,兩廣部隊在 6 月 5 日開抵湖南永州。這打出抗日旗號、看似愛國的行動,實際上卻是要以軍事行動挑戰中央。


當日兩廣兵力相加不下 30 餘萬,而中央軍此刻正因為追擊共軍,主力深入西北、西南地區,長江流域一帶能用來即時應付兩廣的部隊只有 10 多萬左右。此時,兩廣極力拉攏立場搖擺不定的湖南省主席何鍵。一旦何鍵倒向兩廣,則武漢危急;武漢如果有失,屆時兩廣軍隊可能會效法太平天國的進軍路線,沿著長江東下,直取南京。


為了擴大影響,兩廣同時試圖策動華北的宋哲元、馮玉祥、韓復榘等人,希望各地實力派趁勢響應,重演中原大戰的局面,這樣一來,就能置南京中央政府於不利的局面。


所幸,華北地區的實力派們並沒有積極響應兩廣的行動,全國各地的輿論也大多指責兩廣。例如胡適於 6 月 9 日致電李宗仁:


廣州東山李德鄰(李宗仁)先生並轉羅君任先生鑒:南中消息使人怪詫難信。今日無論什麼金字招牌,都不能減輕掀動內戰、危害國家之大責任。三年前閩變起時,展堂(胡漢民)、德鄰、伯南(陳濟棠)諸公曾有「必將為親者所痛、仇者所快」之讜論。今日之事何以異此。迫切陳詞,伏望兩公與伯南、健生(白崇禧)諸公懸崖勒馬,共挽危機,國家幸甚!胡適.佳


除此之外,胡適更發表了一篇〈親者所痛,仇者所快!〉的社論,公開呼籲兩廣服從中央、切勿引爆內戰。


胡適在兩廣事變中,公開呼籲兩廣服從中央,切勿引發內戰。(Source:https://goo.gl/Lyrx69)

究竟為何兩廣敢發動此一巨大的軍事行動?而領導此一事變的陳濟棠、李宗仁和白崇禧究竟意圖為何?我們先來看看多年後陳濟棠寫在他的自傳《陳濟棠自傳稿》中的解釋:


廿五年(1936年)六月,余以抗日準備工作已將完成,抗日時機亦已成熟,乃決心派兵十師北上抗日。同時發表抗日主張通電,並飭由黨部募捐款項逾數十萬元,分別援助馬占山之抗日軍,及韓國革命志士,以增強抗日聲勢。而中央認為時機未到,制止余之行動;國人亦間有誤解余之主張,諸多忖測。余耿耿忠心,既不為中央及國人所諒,為表明心跡及避免分裂計,遂即發表通電下野赴港。


陳濟棠對這場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動機說得很簡略。他辯稱之所以要出兵北上,都只是出於一片赤誠之心,希望中央負起領導抗日的責任,但是中央和國人不諒解他的苦心,還猜忌他的用心,所以滿腹委屈的他只好通電下野。


但事情絕對沒有如此單純,事變的另外一位主角李宗仁給出了更多線索。根據《李宗仁回憶錄》的說法,軍事行動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陳濟棠和其兄陳維周過分迷信,聽信卦仙:


在(陳)濟棠發動請纓北上抗日之前,(陳)維周曾約了翁半玄等術士替他卜卦。卦中有「機不可失」字樣,也使陳氏兄弟相信要「應」在蔣先生身上。


據此可以得知,陳濟棠是聽信了卦仙翁半玄「機不可失」的預言才決心出兵反蔣,也因此認為此戰有絕對的勝算。而李宗仁則是迫於兩廣唇亡齒寒的關係——一旦廣東有事,廣西也難以置身事外而不得不響應陳濟棠的軍事行動。


這個卦仙翁半玄是什麼來歷呢?他其實是陳濟棠招攬來的一位術士,陳濟棠素來倚重他。有一回,翁半玄告訴陳濟棠,洪秀全的祖墳沒有葬到真的「龍穴」上,導致洪秀全沒能穩坐皇帝太久,陳濟棠因而聽信翁半玄的話,把祖墳遷到翁半玄為他選的、一個位在洪秀全祖墳上的「龍穴」。由此可見,陳濟棠十分相信翁半玄,但這次戰事的發展並沒有翁半玄所預言的那麼順利。

 

詩籤示意圖(Source: DavideGorla @Flickr

兩廣事變爆發後,蔣中正指派得力助手陳誠處理兩廣問題。陳誠於是在 6 月 8 日,由南京飛往武昌,指揮軍事調度,緊急徵調輪船和火車,將最近的部隊連夜運往衡陽,使中央軍先頭部隊終於在 6 月 10 日上午六點左右開進衡陽,較廣西部隊早了三小時抵達。由於中央軍已搶占先機,控制了衡州,阻擋了兩廣軍隊北上的道路,使得兩廣的軍事行動失了先機。儘管軍事上已經失去優勢,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仍不肯輕易屈服,雙方在湖南、兩廣交界處對峙許久。


但接下的情勢發展,卻大出陳濟棠意料之外。


從 7 月初開始,在中央暗中的策動、以及不願意打內戰的想法下,廣東空軍紛紛駕機叛逃,投奔中央。廣東空軍是陳濟棠多年苦心培訓的成果,共有各類型飛機約 130 架,可說是陳濟棠軍事實力的一張王牌。空軍集體叛逃的結果導致軍心大亂,陳濟棠麾下的幾位部將,如:余漢謀、李漢魂等不是投奔中央,便是辭去軍務,前往香港。在空軍叛逃之後,粵軍軍心大亂,部隊已經不聽陳濟棠指令。


陳濟棠知道大勢已去,只好在 7 月 18 日通電下野。至此,陳濟棠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機」不可失指的是飛機,飛機一失他就垮台了。無論這是玩笑話或事後諸葛,都可看出卜卦的詩句解讀空間很大。


廣東問題解決後,廣西一省已孤掌難鳴。雖然李宗仁、白崇禧仍與南京僵持到 9 月,但他們已無軍事實力釀成大規模的內戰。


蔣中正與李宗仁(左)、白崇禧(右)。(Source:https://goo.gl/xbQy4K)

兩廣事變的深層原因探究

儘管陳濟棠、李宗仁和白崇禧後來對兩廣事變的原因說法都有所保留,甚至把原因推到卦仙身上,但詳細分析,事變爆發的根本原因在於地方實力派對中央統一的抗拒。


北伐以後,南京中央實際上只能控制長江下游地帶,其餘的地方依舊處於半獨立狀態,野心較大者甚至想要取代中央政府。但隨著粵漢鐵路的通車,中央的勢力逐步深入兩廣,兩廣實力派深恐南京中央將威脅他們割據的局面,與其遭到南京政府宰制,不如先發制人。


至於要以何種名義出兵呢?陳濟棠、李宗仁和白崇禧評估情勢,認為當時「抗日」是許多人一致的訴求,只要兩廣打出抗日的口號出兵,蔣中正便沒有理由阻止兩廣部隊北上。一旦兩廣出兵後,各地反蔣的實力派還可能響應;即使不成功,兩廣也可以藉由其軍事實力與中央討價還價。


不料,事變發生後,南京中央雖然後發卻搶得先機佔領衡陽,兩廣部隊因此無法繼續北上;加上中央策動廣東空軍叛逃成功,瓦解了粵軍內部的士氣,導致「南天王」陳濟棠垮台,中央勢力於是得以進入廣東,兩廣事變也因此沒能成功。


至於所謂「機」不可失的說法,只能說是這個事變中的一個小插曲。不管相信與否,從中我們也可看出,卜卦的詩句解讀往往不只一種,有時甚至可以有完全顛倒的解釋。對比今日,究竟要如何解讀今年的國運籤,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吧!

參考資料
  1. 施家順,《陳濟棠與廣東軍政(1928-1936)》,屏東:睿煜出版社,1997。
  2. 王宏松,〈「兩廣事變」中蔣中正對兩廣的和戰態度〉,《國史館》館刊,第二十七期(台北,2011.03),頁1-45。
  3. 何智霖,〈陳誠與兩廣事變〉,收入周惠民編《陳誠與現代中國》,台北:政大出版社,2017。
文章資訊
作者 朱育鑣
刊登日期 2018-03-26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