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What If】如果日治臺灣就有了議會,臺灣史會變得不一樣嗎?

2023-10-24
距今正好一百年前的 1923 年,再這個最關鍵的時間點上,請願運動反而惹火了殖民政府,使得此下的歷史朝著另一個方向行進。

你或許還記得歷史課本裡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由林獻堂、蔡培火等人所發起的政治提案,希望建立屬於這個殖民地的議會體制。
 
那是一戰剛剛結束不久的時代,「民族自決」風潮正席捲整個世界,激起許多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識。整個 1920 年代,請願運動不斷號召臺灣的青年群體,加入他們的行列。雖然統治者始終沒有接納這個提案,但在後人看來,存續長達十餘年的請願運動,仍在臺灣民主化的進程當中「灑下思想的種子」、「喚醒台灣人的自覺意識」、「是思想文化的啟蒙運動」……[1]總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影響。
 

大正 13 年(1924 年),關於請願運動的剪報。(Source: wikimedia / 公有領域)

一場未能竟功的政治運動,既然曾經有這麼多人參與其間,它必然要產生一些意義,至於意義是什麼,端賴歷史學家的詮釋。
 
但除此之外,「歷史學」有沒有可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過去,思考那些未曾發生的事情?
 
或者,讓我們問得更直接一點:「歷史學」是否允許探問 "What If",歷史學家會去想像那些不曾發生過的事情嗎?假若真的在 1920 年代,臺灣就有了一個民主的、代表臺灣人的議會,歷史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大膽地說,臺灣在戰爭中會不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是否能有更大的話語權?而有了一個民意代表機構之後,我們所熟悉的後續歷史,如國民黨、二二八還有可能到來嗎?
 
懷揣著這些疑問,故事 StoryStudio 團隊來到淡大文學館「文創學程實踐基地」L402 室,專訪淡江大學歷史系教授林呈蓉,暢談著百年前的故事,這趟訪談將能夠激盪出甚麼新的火花呢?

 

1923 年,請願成敗的關鍵

採訪當天才剛坐定,林呈蓉旋即遞給我們一份文件。關於前述問題,她的思考與答覆全寫在裡面,甚至已經用綠色螢光筆劃好重點。不過在討論這個問題前,她想先從更早一些的前提開始談起:
 
如果「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想要獲得成功,當年的臺灣知識分子,到底該做些什麼?
 
如眾所皆知,在一次大戰過後,全世界掀起「民族自決」風潮的影響下,日本政府派任到臺灣的總督,首次從武官變成了文官出身。理論上來說,這代表主政者面對人民的態度,會比以往來得更加溫和、也更有談判意願。對於請願運動而言,應是很有利的轉變。
 
然而,在林呈蓉看來:請願運動的主事者,不僅沒能趁著這個機遇,與總督府建立良性溝通,距今正好一百年前的 1923 年,這個最關鍵的時間點上,他們反而惹火了殖民政府,使得此下的歷史朝著另一個方向行進。
 
「你們知道 1923 年的臺灣有什麼事發生嗎?」
 
故事說到一半,林呈蓉忽然丟出一道隨堂考題,弄得我們頓時緊張起來,彷彿兩個不及格的歷史系學生。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採訪編輯 陳韋聿
執行編輯 雷鎧亦
刊登日期 2023-10-24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What if...? 想像不一樣的臺灣史
如果……歷史真的能有如果嗎?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