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要說」希望陪伴大家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這一集「硬派讀書會」我們出外景,來到大家出版主辦的《臺灣史是什麼?》新書發表會,與作者
吳密察教授一起來聊聊臺灣史的成立、挑戰與辯論。那麼,我們就開始囉!
➪➪
有故事要說 S3EP02「為什麼『臺灣史』根本不是理所當然?30 年後,重新提問臺灣史是什麼」
來這裡聽👂
精華摘錄
豐恩:我覺得《臺灣史是什麼?》這書有一個很挑釁的地方,那就是在書的一開始,講的是臺灣史的成立,這篇文章是在 1994 年的時候寫的,差不多是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成立前後。
吳老師在這篇文章裡面寫到一段話,我唸給大家聽,〈臺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文章前面先稍微檢討了一下,說臺灣史的大的脈絡跟框架,接著吳老師講說,「經過以上的檢討,臺灣史的課題,也就是應該如何敘述臺灣歷史的要求,自然就很清楚地浮現了。浮現什麼呢?臺灣史是因臺灣民族主義的高颺而成立的,因此成立後的臺灣史也必須說明臺灣民族主義的發生、成長及其內容與結構。亦即,目前對臺灣史而言最重要的課題,是有效的分析、說明臺灣民族主義。」我覺得這是在今天看來,還是蠻挑釁、帶有價值論斷的一段話。
想問吳老師的是,30 年前寫這段話,30 年後出這本書,你把它放在開篇,想要說些什麼?
吳教授:要討論這個,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臺灣為什麼是一個敘述單位?」當然,以地理範圍來說,因為臺灣正好是一個小島,所以它的疆界相對明確。但是除了之外,很多疆界是不明確的,比如社會的疆界不明確、文化的疆界不明確。
就像大家在做家族史的時候是以「家族」作為一個單位,研究一個人的時候是以「人」作為單位,但是如何以臺灣作為一個單位呢?甚至現在就連地理單位也不好說,比方說在山脈的阻隔下,臺北跟臺東是不是一個單位?
所以臺灣要成為一個歷史的敘述分析單位,這個問題必須先解決,我在文章裡用很大篇幅聊這件事。現在的臺灣史研究不見得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臺灣是克服什麼樣的困難、經過什麼樣的歷程,形成的一個敘述單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