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巫蠱之禍(五):長安血戰

小黃 2017-01-20
本回人物關係圖(標紅框者是征和二年衛太子發兵前已經去世的人物,標藍底者為本回登場人物)

征和 2 年秋 7 月(西元前 91 年),江充與一班皇帝派來的使者在太子宮挖到桐木人,「證明」衛太子行巫蠱,下一步就是要捉拿太子來問罪。


這時漢武帝正在甘泉宮避暑,人不在長安。明知巫蠱證據輕易就可造假栽贓,衛太子卻自訴無門,只好趕緊找老師石德來問計。


石德的父親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那位,在丞相的位置上苦撐九年、一度被漢武帝罵到嚇得差點自殺的石慶。石氏一門從漢初以來就以家風孝謹聞名,石慶在當丞相前也曾當過太子的老師。


這時深感大難臨頭的石德,眼前可能已經出現了人生跑馬燈,他滿腦子只想著不要被太子的「犯罪」連坐致死,顧不得什麼孝謹了。於是石德建議衛太子,派人持「節」(圖 1)假稱奉皇帝的詔命去收捕江充等人,將他們關進監獄裡,全力調(ㄎㄠˇ)查(ㄨㄣˋ)他們是否有詐。


石德還說:「如今皇上在甘泉生了重病,皇后和太子派家臣去問安都沒有得到回報,皇上的生死不明,而奸臣如此,太子難道沒想到秦的扶蘇嗎?」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就是被奸臣假稱皇帝的詔令賜他自殺。這個歷史事件衛太子自然不會不知道。


圖 1:節與使者(左圖為東漢時代的武氏祠畫像石)(Source:左邊兩張畫像石的拓片出自「中研院史語所文物圖象研究室資料庫檢索系統」。右側畫像石的線描圖出自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頁 151。)

~一節在手,讓你通行無阻~


節是使者的重要信物。節以竹製成,柄長八尺(約 184 公分),上面嵌著三層犛牛尾毛。使者未必都有持節,但持節的使者權限很大,可以代表皇帝發號施令。臣下見節如見皇帝,持節的使者甚至可以發兵或下令誅殺官員。漢武帝似乎給衛太子發放節的權力,在太子起兵的過程中,節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太子派遣持節的使者收捕江充、進入未央宮、試圖調發駐屯在長水與宣曲的胡人騎兵。開武庫取兵器與赦免長安官府中的囚徒多半也是憑著節才能辦到。


衛太子此時已經進退維谷。


江充是皇帝派來的使者,反抗江充等於違抗皇帝的命令,這種舉動可以被解讀為反叛;而在當時,被安上反叛這種罪名一定會被處死。


但若是什麼都不做,乖乖被江充收捕入獄,那麼太子的兩個姊姊就是前車之鑑。前些時候扯進巫蠱獄案的人都是以死收場,皇親國戚也不例外。漢武帝沒多久前才以巫蠱為名殺掉一批太子母家的親戚,太子不會沒有任何警惕。


求生是人類的本能。


站在衛太子與石德的立場來看,束手就擒不抵抗江充也是死、抵抗江充也是死,還不如拚命一搏。更何況,太子對江充的侵凌不會沒有憤怒,對自己的兩個姊姊與姨丈一家的死亡不會沒有悲傷與恐懼。


於是太子在急迫之下,決定採用老師石德的建議,嘗試憑自己的力量殺出一條血路求生。


征和 2 年 7 月壬午(9 日),太子派遣賓客自稱使者去收捕江充等人。按照計畫,江充順利被捕。但是,按道侯韓說卻對使者起了疑心而拒捕,於是爆發了衝突,〔偽〕使者當場格殺韓說。在打鬥中,御史章贛帶傷突圍,趕往甘泉找漢武帝報告。


衛太子的部下沒能成功將皇帝派來的使者一網打盡,這意味著漢武帝很快就會得知太子的違抗行為,而且依照漢武帝的個性與手腕,很快就會有反制的行動。


太子對抗皇帝的行動一旦開始,就實質上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只有做到底才有可能生存。


這時漢武帝不在京城正是好時機,於是太子開始設法徵集兵力與軍械,準備起兵一搏。他派遣一名家臣在夜晚持節進入皇帝與皇后平日居住的未央宮(圖 3),在皇后住所的長秋門外,透過服侍皇后的一位女官將情況全部告訴衛皇后。


衛皇后自己也明白她們母子如果任江充宰割會有什麼下場,於是她協助太子調發皇后馬廄中的馬車來載射手。太子又打開武庫(圖 2、圖 3)取出其中的兵器來使用,調發長樂宮(圖 3)的衛士以增加兵力,並且向百官宣稱江充謀反,準備斬江充發兵。


圖 2:武庫遺址平面圖。武庫是儲放武器的倉庫,平日武器的進出自然是受到嚴格控管的。長安城內的武庫位於未央宮與長樂宮之間,其內有多個庫房,分類存放弓弩、鎧甲、盾、長兵器、短兵器、車器、馬具等軍械。(Source: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漢長安城武庫》(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頁 8。)

太子發兵前夕,親自來看江充行刑。太子當場大罵江充:「趙國的奴才!擾亂你的國王父子還不夠嗎!現在又來擾亂我們父子!」又把跟江充一起搜查巫蠱罪證的胡人巫師燒死在上林苑(圖 4)中。


史書雖然沒有明言,但太子發兵之後的初步謀劃,似乎是想趁皇帝不在的時候先控制住長安城。


皇帝既然不在,那麼眼下長安城中百官的領導就是丞相了。


因此太子取得兵器與兵力之後,部署自己的賓客為將帥,第一步就是打進丞相府(圖 3)。還搞不清楚狀況的丞相劉屈氂立刻隻身逃跑,連印綬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丞相長史(丞相府內最高階的主管)馬上啟用驛站系統,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甘泉宮找漢武帝報告。


在當時的事態下,劉屈氂有逃跑這種反應還不算太奇怪(雖然是滿無能的)。當時漢武帝本人不在長安城中,衛太子發兵後就宣稱:皇帝在甘泉重病,懷疑事情可能起了什麼變化(有暗示皇帝駕崩的意思),有奸臣要趁機作亂。


長安城中的百官與老百姓當然不會知道,不在城中的皇帝到底是生是死。


猝然遇到太子的軍隊,流言滿天飛、資訊紛亂,誰知道衛太子是造反還是平叛呢?而且當時大部分的人也不知道漢武帝對衛太子的意向如何,今天如果對太子下手,日後皇帝要是秋後算帳怎麼辦?


碰上這種非常事態,能力平庸或不知內情的人,實在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決斷。畢竟無論是皇帝還是太子,兩邊都是惹不起的。


圖3:西漢長安城圖。圖片上打紅X的地方為交戰地點。未央宮是西漢皇帝的正宮,通常皇帝與皇后都居住在此宮。長樂宮位於未央宮的東側,在漢初是漢高祖的住所,後來成為西漢皇太后的居處。巫蠱之禍發生時,漢武帝的祖母與母親都已過世,並沒有皇太后存在。不過掌管守衛長樂宮的「長樂衛尉」一職有時會用皇后的族人擔任,衛太子之所以能發動長樂宮的衛士為己用,可能就是因為當時的長樂衛尉是個與衛家關係親近的人。(Source:

作者自行繪製。底圖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秦漢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頁 177。宮殿位置依劉瑞,《漢長安城的朝向、軸線與南郊禮制建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頁 25。)

漢武帝接見兼程趕來的丞相長史,聽取長史的報告,問道:「丞相做了什麼?」長史回答:「丞相沒有公開這件事,還不敢發兵。」漢武帝怒道:「事情鬧得這麼大,還說什麼不公開?丞相沒有周公之風。周公不是誅殺了管、蔡嗎?」言下之意是要同為宗室的劉屈氂大義滅親。


於是漢武帝直接給留在長安城的丞相下指示:丞相率兵捕殺造反的人,事後自會有賞罰。以牛車為掩護,不要跟反叛軍短兵相接,以避免再多殺傷人命。堅閉城門,不要讓造反者出長安城。


在混亂的狀態下,丞相長史畢竟還是很快地取得了皇帝的指示。漢武帝命令丞相堅閉城門,是想把太子的人馬困在長安城中。他自己也要露臉表示皇帝還活著,以安定人心。


於是漢武帝從甘泉移駕到長安城外西邊不遠處的建章宮(圖 3),下令調發三輔地區長安附近縣份的軍隊,以丞相劉屈氂為主將,部署中央的中二千石以下官員分別統兵。


丞相的軍隊人數正在增加,衛太子也採取了相應的對策。太子派遣使者假稱奉詔赦免長安城內各個官府所屬的囚徒,又一次打開武庫發放兵器給這些囚徒,並命令老師石德與賓客張光等人分別率領囚徒投入作戰。


衛太子還派遣一個名叫如侯的囚徒拿著節,設法摸出長安城去徵調長水校尉統領的兩支胡人騎兵,他們屯駐在長安城西南方上林苑中的宣曲宮與長安城東南的長水附近。(圖 4)


長安城附近部署著這兩支由外族組成的騎兵軍團,他們的戰鬥力很強,如果衛太子能動用他們加入戰局,將會對自己很有利。


可惜這一招不是只有衛太子想的到。漢武帝派侍郎(隨侍皇帝身邊的郎官)莽通到長安出使,莽通順道追捕如侯,並且及時告訴胡人騎兵不要聽信如侯的傳令。


莽通於是殺掉如侯,引導胡人騎兵進入長安城加入丞相軍,並且調發上林苑(圖 4)中駕駛船隻的士兵交付給大鴻臚(掌管接待外賓的中二千石官)商丘成指揮。


圖 4:上林苑位置圖。標灰色色塊的地方是長水、宣曲兩支胡人騎兵的可能駐屯區域。上林苑是西漢皇帝遊獵的苑囿,裡面有不少野生動植物,也有人為圈養的動、植物園。苑中有一個漢武帝下令挖出來的大型人造水池,叫昆明池。除此之外,苑中還有很多離宮別館,供皇帝遊玩時住宿。漢武帝 19 歲的時候,為了擴建上林苑,移走了兩個縣的農民,可見它的佔地範圍有多廣大。(Source: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4),頁 15。)

莽通來到長安城之後,衛太子的軍勢便落入下風。太子於是把主意動到城內的北軍頭上。


所謂的北軍是由漢武帝組建的數支野戰部隊所組成,他們平時分營駐屯在京城附近,負責防衛首都與保護君主,戰時也有能力出征。衛太子原本想發動的長水與宣曲兩支外族騎兵就是北軍的一部分,而長安城內也可能駐有一部分的北軍。


太子徵召長安城內監督北軍的使者任安發兵,任安收受了太子授予的節,但是他隨即關閉北軍的軍門,不肯響應太子。


衛太子發動城內的北軍不成,只好領兵離開北軍的南門,路上驅使長安四市的人眾共數萬人,行進到長樂宮西闕(圖 3、圖 5)之下,在這裡遇上丞相的軍隊。


太子的軍隊雖然看起來人數多,但除了數量大概不會佔總數太多的長樂宮衛士算有戰鬥力之外,其餘人馬都是由囚徒與在長安四市抓來的人所組成,這樣的軍隊根本就是烏合之眾。


丞相的軍隊總人數不明,但是長水與宣曲兩支外族騎兵都是由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所組成,戰鬥力很強。商丘成率領的駕船士兵應該也是職業軍人。從長安附近縣份徵調來的士兵雖然不一定都是職業軍人,但至少也會是受過軍事訓練的役男。


衛太子的軍隊從一開始看起來就沒什麼勝算。


太子軍與丞相軍交戰五天,戰死者達到數萬人,血都流進街道兩旁的水溝中。


這時「太子造反」的流言已經在長安城裡傳開,因此民眾不肯歸附太子,反倒是歸附丞相的兵力漸多。


形勢漸漸對太子不利,太子最終還是戰敗,往南逃向覆盎城門(圖 3)。當天晚上負責守門的是司直(隸屬於丞相的監察官)田仁的部隊,田仁決定開門放太子出去,太子由此得以逃出長安城。


田仁放衛太子這個朝廷的心腹大患逃走,自然是要吃不完兜著走。丞相劉屈氂原本打算直接砍了田仁的腦袋,卻被御史大夫(僅次於丞相的行政官)暴勝之阻止。暴勝之的理由是,司直好歹也是個二千石的高階官員,要殺他得先向皇帝請示,丞相不宜擅自作主。劉屈氂於是釋放田仁。


說實在到了這個時候,都和太子打了一場大戰,還是有一些官員摸不清漢武帝到底想怎麼處理衛太子。


答案是漢武帝正在暴怒中,打從衛太子起兵那刻他就覺得太子已經不可饒恕。


暴勝之阻止丞相殺掉田仁,正好踩爆漢武帝的地雷。漢武帝派遣官員責問暴勝之:「司直放掉造反的人,丞相殺司直是依法處置,你為什麼要擅自阻止?」暴勝之感到十分驚恐,只好自殺謝罪。


圖 5:闕(圖為東漢時代的畫像磚)。古代高規格的建築物常在大門兩側設「闕」,闕的高度及規模依主人的身分等級而定。漢代的皇宮門外雙闕高度應該會超過 20 公尺。西漢的未央宮有北闕與東闕,長樂宮有西闕與東闕。闕是天子正門外的標誌,是天子的象徵,一般人乘車經過宮門外的闕都要下車。闕也是公布政令的地方與謝罪的場所。西漢未央宮的北闕是官民上書奏事的場所,江充就是「詣(到)闕」告趙太子的狀。(Source: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第十八冊‧畫像石畫像磚(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頁 180。)

亂事平定之後,漢武帝徹底實踐他對丞相說的「捕殺造反者、自會有賞罰」的承諾。


監督北軍的使者任安收受太子的節,此後既不幫太子、也沒幫丞相,這是首鼠兩端、懷有二心,判處腰斬。司直田仁放掉太子,也判處腰斬。


侍郎莽通捕獲如侯,長安男子景建追隨莽通捕獲太子的老師石德,兩人立下首功。大鴻臚商丘成力戰捕獲太子的賓客張光,與莽通、景建一起被封為侯。


所有的太子賓客,只要是曾經出入太子宮的人,全都被誅殺。隨太子起兵的人,都以造反罪名族誅。官吏和士兵趁亂劫掠的,全部都流放到國土最西邊的敦煌郡。


衛皇后協助太子起兵,漢武帝派遣宗正(管理宗室與外戚的中二千石官,照例由宗室擔任)劉長樂、執金吾(掌管維護京師治安的中二千石官)劉敢拿著策書收回皇后的璽綬。皇后在絕望下自殺。


黃門蘇文、姚定漢把衛皇后的屍體運送到公車令(掌管宮門的警備與收受文書)官署的閒置房間裡,用小棺材隨便裝一裝,埋在長安城南一個叫做桐柏的地方。


由於太子有權力發放節(圖 1),因此有能力派遣使者持節開門、拿武器、調發軍隊,這是太子這次能成功發兵的關鍵。朝廷為此將原本整根都是紅色的節改成加上黃色的犛牛尾毛,以區別於太子所擁有的舊節,以免太子再遣人持節作亂。


因為衛太子逃亡在外,朝廷擔心太子有起兵造反的號召力,因此開始在長安的每個城門都屯駐軍隊。


衛太子戰敗逃亡那天是 7 月庚寅(17 日)。二十多天後,劉據將要迎來他人生的結局。


本回時間軸

文章資訊
作者 小黃
刊登日期 2017-01-20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