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這是一場「電話災難」:維吾爾人懷裡的手機,埋藏了中共的萬千隻眼

2023-08-14
中國政府當局發布一份清單,列舉如持有宗教內容的數位檔案、使用 VPN、安裝 2014 年被臉書收購的加密社群媒體平臺 WhatsApp ……都被視為「預備犯罪」(首圖來源:Markus Winkler / Unsplash)

在新疆,手機一度代表著「未來」

凱賽爾(Qeyser)生平第一次看到「電話」是在 2005 年,15 歲的時候。他的村子裡是先出現行動通訊,之後才有固網電話,這種情形在開發中國家相當常見。「我看到的第一具電話,是村合作社副書記拿的折疊式手機,」凱賽爾回憶,「功能其實很簡單,但在我看來卻相當複雜,有很多數字和字母。我心想:『他怎麼能邊打電話邊寫字?』」那個時刻烙印在凱賽爾的記憶中,也代表「未來」正降臨維吾爾族的村莊。

凱賽爾到烏魯木齊上大學時,才在一家煙霧瀰漫的網咖首次接觸到社群媒體。網咖裡有一整排方方正正的桌上型電腦,他看著螢幕,進入即時通訊平臺 QQ 的世界,開始建立自己的網路身分。QQ 模仿 MySpace 與臉書(Facebook)的部分功能,是第一個讓中國網民嘗試社群網路聯結的平臺。「每個人都想建立一個首頁,讓全世界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凱賽爾回憶,「我們挑選了一大堆美麗的人物與地方照片,來代表我們的希望與夢想。」

在烏魯木齊,許多維吾爾族年輕人沉浸在這些通宵營業的網咖,玩電腦遊戲,流連在 QQ 的聊天室。但是當時電腦還不普及,只有少數外來人口與都市居民開始摸索互聯網。當時維吾爾語的阿拉伯文打字軟體還在開發中,只有少數維吾爾人受過鍵盤打字訓練,因此網際網路與它帶來的知識世界,對維吾爾人而言仍是可望不可及,或者必須經過普通話的語言過濾。

2009 年晚春,QQ 與另一個仿效臉書的中國應用程式「人人」流傳著維吾爾族工人被私刑殺害的模糊圖片、影片與文字訊息。事件發生在中國東部(譯按:廣東韶關),受害者被送到當地一家工廠工作,那是中國政府實施的一項勞動力轉移計畫。攻擊事件在方興未艾的維吾爾族網路世界引發高度關注,儘管持續的時間並不長。維吾爾人湧入網咖,觀看相關影片,熱烈討論為什麼政府對事件不聞不問。學生發起示威遊行,揮舞中國國旗,要求當局逮捕影片中殺害數名維吾爾人、毆打數十位族人的漢人。警察對示威者開火,引發蔓延整個城市的暴動。

短短兩天之內,外來的維吾爾族活活打死一百三十多名漢人。第三天,武警與軍人進駐城市,外來的漢人活活打死數十名維吾爾人,警方冷眼旁觀,雙方以菜刀、從人行道撬起來的磚塊、削尖的棍棒進行肉搏。到了晚上,目擊者聽到警方用自動武器開火的聲音,在維吾爾族聚居地區的街道上迴響。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警方逮捕數千名維吾爾人,指控他們參與暴動。地方政府關閉整個新疆地區的網路服務。之後的九個多月,新疆地區的通訊受到嚴格限制,網路服務到 2010 年中才恢復正常。

騰訊(Tencent)公司專為智慧型手機開發的新應用程式「微信」(WeChat),大幅加速維吾爾族數位化的過程。到了 2009 年,臉書、推特與所有來自外國的社群平臺都被中國政府封鎖,因此維吾爾族網民的線上通訊集中使用微信。微信讓用戶傳送自己錄製的語音備忘錄,也幫助維吾爾人解決了維吾爾語鍵盤使用不便、欠缺打字訓練等問題。短短兩三年之間,數百萬維吾爾人買了智慧型手機,每天使用應用程式來經營朋友圈。他們也發現,微信的語音備忘錄功能讓他們在以維吾爾語聊天時,可以多多少少避開中國政府的檢查。

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與回族民眾也開始在微信的論壇上討論宗教與文化知識、政治事件,以及本地之外的經濟機會。短短幾年之間,線上的伊斯蘭教師——有些在新疆,有些在土耳其、烏茲別克等地——對維吾爾人微信世界的影響力大增。這些教師主要是探討伊斯蘭虔信,描述什麼樣的行為才符合清真法則,從信徒穿衣服到祈禱該怎麼做。

他們原本並不知道,新疆各地零星發生的暴力攻擊與示威抗議,會被放在恐伊斯蘭情結的透鏡之下解讀,被視為宗教虔信運動的發展結果。當時我和許多維吾爾青年談過,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夠在網路上享有的相對自由,原因是中國政府與科技業者還無法充分掌握維吾爾語的語音與文字內容,而不是他們被容許較大的自主性。
 

手機裡有 WhatsApp,就是「預備犯罪」

中國政府當局和許許多多非穆斯林民眾,對維吾爾族的數位化現象另眼相看。他們認為維吾爾族宗教信仰從外觀到行為的改變——例如年輕人開始蓄鬚、每天祈禱五次——是整個族群「極端化」的徵兆。政府當局開始將暴力事件——例如發生在中國西南部昆明的自殺式攻擊——視為「中國的九一一事件」,官員還告訴我那是一種「塔利班化」(Talibanization)的過程。同樣的道理,媒體關於「伊斯蘭國」崛起的報導讓地方官員充滿威脅感。對此,中國當局的回應是發動所謂的「反恐人民戰爭」,開始運用強調大規模情資蒐集的「反叛亂」(counterinsurgency)技術與軍事手段,來對待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與回族,認定這些族群是恐怖分子的淵藪。

中國政府當局發布一份清單,列舉七十五種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徵兆。持有宗教內容的數位檔案、使用 VPN、安裝 2014 年被臉書收購的加密社群媒體平臺 WhatsApp ……都被視為「預備犯罪」,當事人可能因此遭到拘禁。由於 WhatsApp 是哈薩克與土耳其最普及的應用程式,因此中國當局認定使用 WhatsApp 的維吾爾人意圖接觸穆斯林世界,並且避開中國互聯網的檢查與監控機制。
 

通訊軟體 WhatsApp 的 Logo。(Source: wikimedia / 公有領域)

中國政府原本沒有能力來偵測誰使用了 WhatsApp 之類的科技,因此許多維吾爾人與哈薩克人就算知道禁令,也認為那只是說說而已,就像其他許多發布後從未執行的法規。然而,隨著「人民戰爭」動員起來,政府當局開始將網路空間的執法工作外包給民間公司。

在幾篇廣為流傳的新聞報導中,中國零售業鉅子阿里巴巴(Alibaba)討論它在對抗本土「恐怖主義」威脅上的新角色,如何對電話、交通、購物、約會、電郵、聊天紀錄、影像、語言與聲紋(voiceprint)偵測進行演算法分析。阿里巴巴在人臉識別技術大廠曠視科技(Megvii)創業之初就進行投資。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Source: Foundations World Economic Forum / CC BY 2.0)

中國科技業者利用自己參與「金盾工程」計畫的經驗;那是一項中國公安部在九一一事件之後建立、以情報為主的警政工作計畫。但是中國科技業者也借鏡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的美國政府「稜鏡」(PRISM)大規模資料分析計畫——從美國與世界各地的社群媒體蒐羅資料並進行評估,用以建立監控名單。中國科技業者也會對幾家美國政府承包商的技術進行調整,以便在中國西北的新疆地區運用;資料分析公司帕蘭提爾(Palantir)就是其中之一,它蒐集並分析社群媒體資料,對民眾進行實時監控。

中國經濟轉向國營與民營合作的大趨勢,也讓科技業者受惠。當反恐人民戰爭方興未艾,中國科技業者向中央與地區政府提出各種監控「解決方案」。到 2017 年的時候,中國政府對與民營企業的合作已投資超過二兆六千億美元,遍及全國各地的基礎設施計畫。據估計,中國安全防範行業(安全技術產業)的產值已接近一千億美元,半數以上的業者專攻國內安全工程計畫。

在新疆,政府對民營企業發出六百五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合約,政府單位本身的預算更高達一千六百億美元,比 2016 年增加了 50%。這些新投資讓新疆成為中國接受政府投資最多的地區。雖然一部分投資與安全事務無關,但政府支出在新疆的重點項目仍是興建拘禁設施與相關基礎設施。政府承包商也運用相關經費,為地區監控系統與穆斯林「再教育」計畫開發新工具。到了 2018 年,新疆安全與資訊科技的市場成長到八十億美元,近一千四百家民營企業爭取有厚利可圖的合約。
 

監控系統就位,中共發動「人民戰爭」

隨著這些系統一一就位,反恐人民戰爭也日漸升高。剛開始的時候,相關行動要倚賴網民,他們願意告發其他網路使用者的網路犯罪行為。只要被告發者的「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或分裂主義」網路行為遭公安採用,地方政府就會發給告發者人民幣二百至五百元不等的獎金。後來當局僱用資料警察針對特定目標進行檢查,這種「人對人」的公民執法仍然持續。

對於像凱賽爾這樣的維吾爾青年,「人民戰爭」似乎不關他的事。他使用網路科技愈來愈得心應手,面前的世界從來不曾如此開闊。「那時我熱愛微信,」凱賽爾回想,「你可以見證別人的『時刻』,加入一群人聊天。你可以傳送視頻,與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進行視訊通話,只要他們也在線上。」對於自己在維吾爾族世界的社會角色,凱賽爾和許多同胞青年一樣,將微信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凱賽爾會發布一些政治性的內容,有可能因此惹上麻煩。身為學生,學校主管對他盯得很緊,他不敢用手機研讀伊斯蘭,「我從來不在微信上研讀《古蘭經》,但是我知道老家村子裡有許多人這麼做,」他回憶,「許多人也會用手機下載、分享伊斯蘭教誨(tabligh)。我自己會用別人的電腦看一些與維吾爾人政治有關的影片,有時候我們還會透過密碼上YouTube。我們不知道這麼做很危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只是想看維吾爾人的新聞,或者土耳其的電視節目,或者不是中國政府寫的維吾爾歷史。」

2014 年秋天,凱賽爾學校的主管召集全體學生,要求他們交出手機。凱賽爾曾經在微信上分享一篇關於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的新聞報導;這位維吾爾族知識分子因為發表政策建議、批判中國對維吾爾人家園的殖民,因此被判處無期徒刑。凱賽爾害怕極了。「我假裝鎮定,但是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幸運的是,檢查我微信帳號的老師馬馬虎虎。然而我的一位朋友就被抓走了,有人傳給他 2009 年示威抗議的相關資料,他沒有刪除。他在拘禁中心待了九個月,被毆打、被刑求。當局迫使他承認他們列出的所有罪狀。我想他因為有這個紀錄,現在應該是被關在某個營區。」
 

2019年,伊力哈木.土赫提的女兒Jewher Ilham,代表被囚的父親赴歐洲議會領取沙卡洛夫獎(Source: European Parliament / CC BY 2.0)

到了 2016 年,當局對手機的檢查更上層樓,「公安會命令我們走下巴士,」凱賽爾告訴我,「有新疆居留證明的人到檢查站前面排隊,一一接受臉部掃描。然後公安會要我們交出手機,插上一部掃描機。」

「有朋友告訴我,手機中的檔案就算老早就刪除,他們還是查得出來。」凱賽爾只要知道自己避不開檢查站,出門就不會帶手機。他買了一支新 iPhone,因為聽說掃描工具很難破解 iPhone。後來所有維吾爾人被迫將護照交給當局「保管」,像周月明這樣的「恐怖分子預備犯」遭到大規模拘禁;在那之前幾個月,我開始協助凱賽爾做好計畫離開中國。

平安抵達北美洲之後,凱賽爾得知他的兄弟和數十名親戚都被送進新營區,「我的許多鄰居都被拘禁,理由是用手機收聽伊斯蘭教訊息,或者分享一些被掃描機認定為『分裂主義』的報導。大部分被拘禁的年輕人,都是因為透過手機參加宗教集會、祈禱、收聽訊息而遭殃。我母親說,這是一場『電話災難』(telepon balasi)。」
 

本文摘自戴倫.拜勒(Darren Byler)著,閻紀宇譯,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春山出版),圖片部分為故事 StoryStudio 編輯部新增,標題與段落並經調整。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在新疆,高科技監控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城市中監視器密布宛如「天網」,每隔兩百公尺就有一個檢查站,人們必須掃描身分證,通過依族群劃分的通道。另一端,螢幕中的人臉被以綠框或黃框鎖定,方框旁是人物的基本資料,綠框代表你是「還沒問題的人」,黃框則標示出你「需要被注意」。公安可以隨時要求你交出手機,檢查是否有「可疑」的聯繫紀錄,並強制安裝官方的監測APP。
 
中國政府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監控系統,一方面是以全民健檢的名義,蒐集新疆兩千五百萬人的生物特徵,包含臉孔、虹膜、聲紋、血液、指紋和 DNA。另一方面,從美國西雅圖及矽谷移植而來的科技,也成為國家監控的核心技術,不僅如此,自美國九一一事件以來的全球反恐論述,也正當化中國對伊斯蘭的壓制,即便政府宣稱對所有族群一視同仁,但只要造訪清真寺超過兩百次,就會被系統辨識為「預備犯」,穆斯林逐漸失去集體實踐宗教及文化的自由——再教育營,就是對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族群進行強迫改造的具體例證。
 
戴倫・拜勒是全球最頂尖的維吾爾族社會與中國監控體系專家,他對新疆地區進行長達十年的研究,透過檢視官方文件及長期深入的訪談,揭露再教育營如何成為新疆的「日常」——超過一百五十萬維吾爾人被迫進入再教育營及其附屬的工廠。本書受訪者涵蓋全面,包含曾受拘禁的美國回族大學生、哈薩克族農夫、卡車司機,以及協助抓人的輔警、被迫於再教育營「教學」的老師,這些不同位置的人提供瞭解再教育營的多面視角。作者透過扎實的研究觀點與人物故事,呈現新疆再教育營的現況、中國的監控治理網絡,以及跨國的高科技產業關係。
 
中文版特別新增五篇文章:維吾爾學者艾賽提.蘇來曼(Eset Sulaiman)的導讀、維吾爾語言學家及詩人阿布都瓦力.阿尤普(Abduweli Ayup)的推薦序、本書海外簡體中文版翻譯小組推薦序、《真相製造》作者及國際新聞記者劉致昕對作者的專訪,以及戴倫・拜勒為臺灣讀者新寫的序。
文章資訊
作者 戴倫.拜勒(Darren Byler)
譯者 閻紀宇
出版社 春山出版
刊登日期 2023-08-1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