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2018 馬雅國駐臺大使返鄉考察成果報告書(二):石版上的蛇王國傳說

馬雅人 2018-12-13

現代學者研究馬雅文化的資料主來自西班牙過去的殖民文獻、石碑銘文與考古資料。其中銘文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多歷史的細節,也讓我們重新發現許多古代馬雅人的故事,馬雅研究也因此進入了新境界。所以,在返鄉報告之二,就讓大使分享,這次旅程中所聽到的一段來自銘文的故事。


自西元 562 年(馬雅長紀年曆:9.6.8.4.2)以來,各個馬雅王國均將金星運行的天文現象視為侵略其他城邦的時機,例如:當金星進入昏星期時,馬雅人深信這是超自然世界給予人間發動戰爭的暗示,馬雅學家將這種情況稱為金星戰爭(Star war)。


西元 680 年,金星進入昏星期,於是馬雅人認為這是發動戰爭的極佳理由。一支來自納蘭霍王國(Naranjo)的軍隊與他的盟友們,越過崎嶇的馬雅山脈(Maya Mountain),抵達卡拉科爾城邦(Caracol)的外圍地區。


這場戰爭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西元 378 年,來自墨西哥中部提奧蒂華甘帝國的火之生(Siyah K’ak)率領軍隊自提奧蒂華甘出發,短暫駐紮在提卡爾西方的瓦卡(Waka-El Peru),並且與當地的統治者結為同盟。緊接著,火之生攻入了提卡爾,十五天後,來自提奧蒂華甘的王子捲鼻王(Yax Nuun Ahiin)即位成為提卡爾的統治者,建立起統治提卡爾的外來政權。


就好像仗著大哥名號橫行無阻的屁孩一樣,火之生的名字傳遍整個馬雅低地區(Lowland),四處都可以看到提奧帝華甘這個外國勢力干涉馬雅內政(?)。西元四世紀到五世紀,提卡爾的勢力如日中天,不可一世。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建立霸權者總是小心翼翼,擔憂是否會有挑戰者試圖顛覆自己的霸權,而這樣的憂慮也往往會成真。


約在西元五世紀,提卡爾北方的蛇王國逐漸興起,其根據地是位於提卡爾東北方的 Dzibanche,高舉蛇王朝大旗的使節四處造訪各個王國,拉攏他們反抗提卡爾,可以說蛇王國構建了一個環繞提卡爾的包圍網。


然而,最讓提卡爾頭痛的除了蛇王國,還有位於東南方的卡拉科爾城邦。在六世紀時,提卡爾國王率軍攻進了卡拉科爾,並且焚毀了卡拉科爾城,但是卡拉科爾的實力卻絲毫沒有減損的跡象。


蛇王國與卡拉科爾,一北一南,令提卡爾備感威脅,腹背受敵。


終於,提卡爾王國為自己的霸權付出了代價。西元 562 年,蛇王國與卡拉科爾、納蘭霍(Naranjo)聯軍在四月的乾季,宣稱從金星的運行中,接收到超自然世界給予人間的戰爭訊息。因此,聯軍入侵提卡爾,蛇王朝的統治者天空見證者(Sky Witness)率軍從瓦卡進攻,卡拉科爾與納蘭霍則從東方包夾──卡拉科爾的祭台 21(Altar 21)記載了這段歷史。


大使這次返鄉到貝里斯考察,也聽著大衛・史都華在廣場上,解讀這段歷史的相關銘文。

 
卡拉科爾的21號祭台,祭台上刻滿象形文字,記載豐富的歷史訊息。(照片來源:大使自攝)

Q-R 的銘文呈現聯軍使用金星作為戰爭理由,攻陷了提卡爾城。


卡拉科爾21號祭台R2-Q3的銘文
來源:Caracol Altar 21 Revisited: More Data on Double Birdand Tikal’s Wars of the Mid-Sixth Century

R2 是代表星戰的符號,Q3 則是指提卡爾城。根據銘文,可以解讀成卡拉科爾發起星戰,打敗了提卡爾城。


根據其他的銘文資料,提卡爾的統治者雙鳥(Wak Chan K’awiil)被聯軍所俘虜,提卡爾城自此進入將近 130 年的黑暗期。在雙鳥被聯軍送上祭台後,就彷彿是向超自然世界宣告,他們完成了金星運行所賦予的戰爭任務。


如同大使在〈返鄉考察成果報告書(一)〉所提到的,今日我們對於馬雅歷史的重建,都是經由多方途徑努力的結果。透過銘文與考古資料,讓今日的我們得以一窺蛇王國與提卡爾王國之間的恩怨情仇。然而,誰能想像 40 年前,馬雅研究者甚至不知道有蛇王國的存在呢?


1970 年代,馬雅研究者對於蛇王國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研究者在銘文中總是看到「裂嘴而笑的蛇」的字符,雖然可以從中推斷這可能是一個遺址或是王國,卻不知道它所謂何地?於是姑且將這個未知的王國稱為「遺址Q」。


蛇王朝的城徽符號

一直到了 1980 年代,考古學家開始到卡拉穆遺址進行研究,配合銘文解讀技術的進步,馬雅學者逐漸瞭解到古典期的馬雅世界,存在著兩個超級城邦,分別是提卡爾與卡拉穆(或稱為蛇王國)。而新的問題接踵而來。


銘文指出,蛇王國的根據地最初似乎不在卡拉穆城,而是在東北方的迪班切(Dzibanche) 遺址。究竟蛇王朝是否曾遷移至卡拉穆城,一直是研究者想要暸解的一段關鍵歷史。


2016 年,考古學家在貝里斯的修南圖尼曲遺址(Xunantunich)中的 A9 遺構(Str. A9)發現了兩塊石版(Panel),分別被命名為 Panel 3 與 Panel 4。其中,Panel 4 的銘文經過解讀後,震驚了這群馬雅考古學家,因為 Panel 4 的出土直接證實了蛇王朝的這段歷史!


修南圖尼曲遺址出土的Panel 4,上面記載著蛇王朝從 Dzibanche 轉移至卡拉穆的珍貴銘文資料。(照片來源:大使自攝。)

Panel 4 在 2017 年三月大使返鄉時,還尚未公開展示,但我們一行人憑藉著大衛・史都華的惡勢力(?)成為少數一窺它真面目的幸運兒,大衛・史都華當場解讀石版上的銘文,不禁讓大使熱血沸騰,好興奮啊!


照片多少有點模糊,銘文學者已畫好線描圖,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銘文在講些什麼?


Chritophe Helmke描繪的銘文,編號文字為作者所加 來源:Sharper than a Serpent’s Tooth: ATale of the Snake-head Dynasty as Recounted on Xunantunich Panel 4

這段文字寫著:「蛇王國的王權轉移了住所,在三石之地建立了王權」。所謂的「三石之地」,就是指卡拉穆城。


考古學家研究,蛇王國的根據地可能在西元 580 年到 590 年之間,轉移到卡拉穆城,而修南圖尼曲的四號石版正好記載了這個重大歷史事件。如果對於銘文細部解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本文最後的附錄,大使有整理個別文字的解讀與馬雅語拼音。


除了銘文解讀以外,修南圖尼曲出土石版的背景脈絡,同樣也讓考古學家感到困惑。


修南圖尼曲的這兩塊石版出土於九號遺構正面的兩側,但是根據石材與銘文刻寫的方式,這兩塊石版出現在屬於中型遺址的修南圖尼曲,顯得非常突兀。而且,這兩塊石版就好像是故意被擺放等人發現,整齊地並排在地上,與建築本身沒有任何關聯。為何這兩塊石版會出現在修南圖尼曲,也是考古學家極欲破解的謎團。


有關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回到 562 年的那場戰爭。


蛇王國率領的聯軍勢如破竹地攻進提卡爾城,提卡爾霸權一夕崩解,也因此進入 130 年的衰弱期。蛇王國開始四處擴張,幾乎整個低地區都可以看到蛇王國的蹤跡,如果按照這個情形發展,馬雅地區的諸王國很可能會統一在蛇王國的大旗之下。


不過,歷史的演變總是與我們想像的不同。


整個馬雅地區沒有統一的關鍵在於,蛇王國對被征服國的態度。蛇王國很少直接毀滅一個王國,也沒有像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建立郡縣,實施官僚制度;相對地,蛇王國通常以儀式、婚姻或是在該國附近扶植代理政權的方式,控制這些臣服者。而這樣的統治模式,讓蛇王國很難演變成「一統天下」的政權。


西元 636 年 3 月 28 日,蛇王國迎接了新的統治者──他正是蛇王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美洲豹大帝」(Yuknoom the Great)。不過,這位王者即位之初的局勢卻不是太友善,而造成局勢動盪的主因竟是來自數十年前的盟友──納蘭霍。


雖然納蘭霍在 562 年對提卡爾的戰爭中,協助蛇王國與卡拉科爾一起攻陷提卡爾王國,但是經歷數十年的變化,此份共同奮戰的友誼早已人事全非。納蘭霍與卡拉科爾正式撕破臉,連年互相攻擊,歷任的蛇王國統治者不斷以星戰為由,聯合卡拉科爾進攻納蘭霍王國。


Naranjo的考古現場(作者自攝)

接連的失敗沒有打擊到納蘭霍王國,反而讓它越挫越勇。西元 680 年,這次換納蘭霍以金星為藉口,與烏克納(Ucanal)、修南圖尼曲的聯軍攻進了卡拉科爾。我們可以推測這批軍隊可能在城內劫掠了一番,並且拆下卡拉科爾象形文字階梯上的石版,帶回納蘭霍當作戰利品。


大哥拿到好處,當然也會分給小弟!納蘭霍也將其中兩片石版分給修南圖尼曲作為戰利品,還有一片給了烏克納。修南圖尼曲的統治者收到石版,便將它放在廣場旁的神廟下,似乎是在向子民們宣告,偉大的修南圖尼曲站起來了!我們的健兒所向披靡,攻陷了強大的卡拉科爾城!


四號石版的另一則銘文(作者自攝)

這次修南圖尼曲出土的兩塊石版,帶給考古學界幾個新的認識。


首先,我們從中能夠更加瞭解蛇王國的根據地是如何移動到的卡拉穆,藉此研究者也可以理解蛇王國在早期統治結構成型時,究竟是什麼狀況。其次,石版本身的故事同樣精彩,對於兩塊石版來歷的考察,讓七世紀末納蘭霍王國與卡拉科爾之間戰爭的具體情形更加清晰,並能描繪出在今日瓜地馬拉與貝里斯交界地區,古典期的政治地景──這些發現都讓研究者非常興奮。


修南圖尼曲著名的神廟El Castillo pyramid

今年三月,大使一行人在修南圖尼曲的茅草棚,聽著大衛・史都華解讀兩塊石版,當手電筒的光打在蛇王國的城徽字符上的時候,所有人不禁發出驚嘆:「啊!是蛇王國!我們見證了一個新發現與新認識!」


1300 年前,石版作為卡拉科爾象形文字階梯的一部分,宣揚了卡拉科爾國王的偉大功績,讓觀看的子民與有榮焉。幾十年後,石版被當成戰利品帶到了修南圖尼曲,民眾看著似懂非懂的字符,只知道國家打了一場大勝仗,內心可能也是激昂萬分。然而,在馬雅文化衰弱之後,這些歷史揚起的煙硝被埋進了叢林之中,或許再也無人知曉。


1300 後,考古學家重新發現了它們,這次圍觀者不再讚嘆統治者的偉大,而是驚嘆於石版所記錄的過去。誰能想到一塊石版,僅僅四個字符,可以帶給我們這麼多新發現呢?

附錄:


Pa3

首先是 Pa3 這個字,它由兩個部分所構成,左側的拼音字符分別是 ma-cha-ja。根據馬雅文字的 C-V-C 原則,最後一個音節的母音通常不發音,所以整個字應該唸作 Machaj。在馬雅語中有「轉移」、「拿取」的意思;右側為 Ka’wiil,是神祇的名字,與王權有密切的關係,所以 K’awiil 在這應該可以解釋為王權。


Pb3

Pb3 左側唸作 Tan,在馬雅語中是「中間」的意思;Ch’e n的原意是「洞穴」,在這引申為城市或是居住地。

 
Pa4

Pa4 的右側則是蛇王國的符號,Pat 是「建立」的意思。Pa4 蛇王朝的符號,應該跟前面的 Pb3 一起連讀,Pat 則是下一句的開頭。

 
Pb4

Pb4 的左側 K’awiil 如同前面所解釋,為王權的意思;右側則為古典期馬雅語地名──「三石之地」,即是今日的卡拉穆遺址(Calakmul)。


馬雅語:machaj K’awiil tan ch’en Kanul , pat K’awiil uxte’tuun.


中文翻譯:蛇王國的王權轉移了住所,在三石之地建立了王權。

文章資訊
作者 馬雅人
刊登專欄 馬雅國史館
刊登日期 2018-12-1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