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地區火山地貌多變,擁有豐富自然生態及人文地景。我國於 1985 年 9 月 16 日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今年適逢 40 週年,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回顧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這些年那些事。
陽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山區。17 世紀初,大屯山盛產硫磺,清政府禁止人民私採硫磺,按四季燒山,在自然及人為因素交錯下,造就大屯山硫磺坑煙霧裊裊,周邊漫山遍布菅芒花海的特殊地景。當時喜愛旅遊的文人郁永河因公來臺灣開採硫磺,行經大屯山一帶,譜下詩句:「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生動描述旅人走過死蔭幽谷(圖 1),眺望沉寂與破碎的地景,而遙遠的夕陽染紅天與地(圖 2),滿山遍野的菅芒搖曳生姿,呈現大自然未經人為破壞的原始地景。
圖 1 陽明山小油坑(Source: 行政院新聞局)
圖 2 大屯山菅芒(Source: 行政院新聞局)
日治時期,裕仁皇太子來臺灣視察時親臨草山,臺灣總督府決定將草山修整並作為民眾遊憩場所。1933 年起,國立公園調查委員會、大屯國立公園協會相繼成立,《國家公園法》頒布後,大屯國立公園(圖 3)、次高太魯閣與新高阿里山被指定為三座國立公園(圖 4)。
圖 3 大屯國立公園詳圖(Source: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圖4 1937年的〈國立公園位置圖〉(Source: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945 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取代臺灣總督府,終止日治時期,1947 年改制為臺灣省政府(簡稱省府),1949 年省府仿廬山管理局編制成立草山管理局,將士林、北投納入管轄,成為黨政要員駐紮辦公的軍事重地。1950 年省府以蔣中正總統在草山成立革命實踐研究院訓練黨政幹部,投入反攻大陸事業,尤其推崇王陽明力行學說,於是將草山更名為陽明山,藉此激發全民愛國情操與力行精神。
隨著國內陸續出現設置國家公園的呼聲,1952 年臺灣省風景協會建議省政府參考日治時期《國立公園法》,頒訂國家公園法。該項建議,經過內政部社會安全制度研究委員會研究後,認為暫無立法的必要(圖5)。1960 年代初期,省政府參考國外設置國家公園相關做法,規劃設立含括陽明山在內等數座國家公園,依然未獲得行政院的具體回應。
圖 5 1955 年臺灣省政府回覆制定國家公園法及設立國家公園之提議(Source: 臺灣省諮議會)
隨著環境保育意識抬頭,加上國內外呼籲制頒國家公園法聲音高漲,促使省府必須設法解決。1961 年臺灣省觀光事業委員會,建議政府設立國家公園(圖 6),經內政部會議討論後,為保護自然風景以及配合觀光事業之發展,必須擬訂國家公園法(圖 7)。在此期間,我國與國家公園相關國際組織相互交流,如 1962 年 2 月美國邀請我國派員參加第一屆世界國家公園大會 (圖 8);1965 年 6 月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專家喬治.盧理(Dr George C.Ruhle)來臺考察,建議普設國家公園;1966 年,國家公園國際委員會主席哈羅亞教授(Prof Harold J.Coolidge)來訪,建議我國儘速訂定〈國家公園法〉。透過國際交流,加速國家公園法的誕生,1972 年正值聯合國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及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設立一百周年之際,我國呼應世界潮流通過《國家公園法》,為環境保育立下新的里程碑。
圖 6 臺灣省觀光事業委員會致函內政部建議公園立法原則草案(Source: 內政部)
圖 7 內政部擬定國家公園法草案召開會商審訂國家公園法草案(Source: 內政部)
圖 8 美國政府特邀我政府參加第一屆世界國家公園大會一案(Source: 內政部)
《國家公園法》頒布後,國家公園設置地點備受各界矚目,陽明山也成為熱門地點。1981 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常會以促進國家觀光事業,保護臺灣北部山嶽地區景觀資源,並解決北部數百萬人口休憩活動,建議行政院擴建「陽明國家公園」(圖 9),並指定公園的範圍(圖 10)。隨後,行政院指示內政部營建署評估設立國家公園及規劃風景區兩種方案,最後由行政院長孫運璿拍板定案,規劃設置國家公園。1984 年內政部營建署制定臺灣地區國家公園之規劃建設六年工作計畫(圖 11),從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建立生態及人文資源研究;保育工作宣導;解說、嚮導、預約制度建立;生態體系追蹤評估、國際交流等各項工作陸續步入軌道(圖 12),隨著各個國家公園管理處陸續成立,逐步完成國家公園的建置。
圖 9 何評議委員提為促進國家觀光事業擴建陽明國家公園建議案(Source: 行政院)
圖 10 陽明山國家公園預定概況圖(Source: 行政院)
圖 11 臺灣地區國家公園之規劃建設六年工作計畫(Source: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圖 12 國家公園建設管理計畫進度網狀圖(Source: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85 年 9 月 16 日陽明山國家公園正式成立,範圍以大屯火山群為主,不包含北海岸及觀音山地區,坐擁小油坑、夢幻湖(圖 13)、擎天崗等生態景點,還有臺灣特有種臺灣藍鵲棲息此地(圖 14)。陽明山國家公園豐富自然生態廣為人知,每逢賞花季總是吸引各地民眾前來賞花,素有「臺北後花園」的美譽,早已成為北臺灣適合旅遊的景點。
圖 13 夢幻湖水韭保護區(Source: 行政院新聞局)
圖 14 臺灣藍鵲(Source: 行政院新聞局)
回憶過去,放眼未來,從清代文人郁永河對大屯山火山地景的詠嘆,歷經日治時期大屯國立公園設置,在經濟開發及環境保育的權衡下,設置陽明山國家公園,物換星移的這些年,陽明山那鬼斧神工的自然奇景震撼著世世代代的旅人。歡迎透過國家檔案資訊網,探尋陽明山國家公園相關紀錄。我國首座國家檔案館自 2025 年 9 月 2 日起試營運免費參觀,竭誠歡迎大家蒞臨,探尋更多的國家記憶。
(本文作者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檔案檢調人員邱炳翰)
參考資料
- 陳怡行,〈保育與觀光—從國立公園到國家公園〉,《檔案樂活情報》,2019年。
- 游登良,《臺灣國家公園史1900-2000》,臺北:內政部營建署,2002年。
- 吳亮衡,《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臺北:時報文化,2022年。
- 張隆盛口述,曾華璧訪談編著,《國家公園的省思:張隆盛訪談錄臺灣國家公園史1900-2000》,臺北:獨立作家,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