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場-女人的鹿港
主講:李昂
走讀路徑:鹿港天后宮→蘇府三王爺(鹿港北頭奉天宮)→郭厝老古井→鹿港城隍廟→飫鬼埕→後車巷→第一市場→玉珍齋
80 年代的小說《殺夫》,因驚悚的故事情節,強烈的女性意識,在當時引起社會一陣轟動,40 年後,跟著作家李昂重返小說場景設定地的鹿港,又有哪些變與不變,一同來探訪。(本文與微笑臺灣合作刊出,撰文/秦雅如 攝影/蔡孝如)
出身鹿港的作家李昂,她的許多作品都可以看到鹿港的影子,說「影子」是因為她並不是大喇喇地把鹿港的地理文史直接放進小說裡,而是用一種隱喻的、借用的方式,根據小說情節的需要,把她所浸淫的鹿港生活與文化融入其中。
「寫故鄉,這是每個作家都會做的事情,問題是寫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只是把鹿港當成一個場域,然後加上很多想像,把它擴充跟發揮出來。」李昂說。正因為有很多想像,當要把它落實到一趟實際的走讀行程,還需要更多現場重建。熟悉鹿港大街小巷的在地文史工作者李宗學,成了這趟行程的另一位導覽人,「看《殺夫》可能對鹿港人來講更有樂趣,因為可以讀懂老師的暗示或者隱喻是什麼。」於是,「虛構」的小說和「真實」的鹿港,完美結合成這次的文學走讀。
古廟眾多,護佑市井小民數百年
「今天走的會有很多比較貧窮的地方,不是那麼漂亮的觀光導覽。」出發前李昂就先預告。《殺夫》是一個婦女不堪丈夫性虐待,而最終把丈夫殺掉的故事,反映那個時代裡貧窮、飢餓、底層的一面。故事場景就設定在鹿港北邊的北頭漁村。
行程從鹿港天后宮出發,而天后宮就位在鹿港北邊靠海的地方,是當地最重要的信仰中心,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因此設想小說女主角林市一定會來天后宮拜媽祖,向同為女人的媽祖訴說心中的苦痛。
來到鹿港很難不拜廟,鹿港廟宇眾多,發展於清代,當時鹿港做為通商口岸,與福建泉州一帶貿易往來頻繁,造就了鹿港的興盛繁華。渡海來台的先民興建廟宇供奉神明,使得鹿港擁有不少百年以上的古廟,而由於當時的匠師工藝精湛,使得廟宇的構件、雕刻、彩繪等成為拜拜祈福之外最大的看點。
參拜完天后宮,我們轉往另一座「蘇府大二三王爺廟」。相傳有位漁夫在海面上撿到一塊發亮的木頭,神明託夢說祂是蘇府王爺,並出了一首籤詩,四句解出來果然就是「蘇」字,於是當地人刻了三尊王爺像,成為蘇府大二三王爺的由來,也是北頭漁村很重要的信仰。
儘管民間的王爺廟不如官廟天后宮那麼氣勢宏偉,但李昂設想如林市這樣的貧苦人家,或許王爺更能貼近體察她的心聲,成為市井小民更為倚賴的神明。而不論大廟小廟,李昂提及最珍貴的是鹿港的廟宇多維持著古色古香的樣貌,沒有過度翻新,讓後人還能藉此思古幽情。
鹿港輪普制度,熱鬧整個農曆七月
說起鹿港的神明也是有轄區的,包括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土地公廟,也是從清代就存在的老廟;而鹿港的祭祀文化,更在農曆七月的普渡發揮到淋漓盡致。
李宗學仔細介紹了鹿港的輪普制度,也就是將整個鹿港視為一個共同體,在農曆七月同心協力籌辦一場盛大的普渡。不同的廟宇、角頭輪流祭拜、各司其職,甚至鹿港還流傳著一首普渡歌:「初一放水燈、初二普王宮、初三米市街……」整個普渡儀式從初一地藏王廟開鬼門、放水燈接引好兄弟開始,每天都有不同的祭祀活動,一路普到八月初四。
追憶一段不那麼光鮮的古早鹿港
一邊聽著故事,我們也鑽進了北頭巷弄間,低矮的紅磚房子依稀還有早年漁村的樣貌。北頭是鹿港比較晚開發的地區,現在看到的柏油馬路大約是在 20 多年前才出現,早年只要是可兩人併行以上的寬度就算是大路了,狹小的巷子只容一人側身而行,比知名的鹿港摸乳巷還要窄。
就在這樣真的是挨家挨戶的居住空間中,可以說幾乎沒有隱私可言,而關於林市的閒言閒語,就從她的隔壁鄰居阿罔官口中流傳出去。話說林市的丈夫陳江水每每殺豬回來,就要找林市洩慾一番,粗暴的陳江水總是弄得林市痛到大叫,這當然都聽在阿罔官的耳裡,開始跟鄰居八卦起來。而當時三姑六婆最佳的八卦場域,就是洗衣服的古井邊,李昂也特別找到一口郭厝古井重建情境,而且據說現在鹿港已經剩下不到幾個古井了。
從冷清的後車巷走進擁擠的鹿港老街,是一個強烈的對比,而這一趟走讀鹿港也就在這種內心的矛盾衝突之中結束,留待旅人慢慢反芻回味。
核心文本:
《殺夫》
🔍李昂
彰化鹿港人,文化大學畢業,留學美國奧勒岡大學戲劇碩士,現任教於文化大學。曾以《殺夫》獲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出版有短篇小說《花季》、《她們的眼淚》、《一封未寄的情書》等、中篇小說《殺夫》、《暗夜》等書。李昂出身最富於傳說的鹿港,卻又體認了新世界的強烈撞擊與改變,筆鋒常在魔幻神秘交織現實嘲諷之間,為前衛而誠摯的小說家代表。
2023 年走讀臺灣經典路線【閱讀風土,以書帶路】
回歸「走讀臺灣」的本質,圍繞族群與文化的混合、在地與世界的鏈結以及人文與山海的互動三大主軸,以此凸顯臺灣文學與文化的特色。現在就跟著書本出發,在風與土、山與海、走與讀之間,再次認識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