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一座偏遠農村,許多老少婦孺聚集當地唯一的健康中心(health center)門口,有些人表情看起來十分痛苦,有些人則開心地聊天嬉鬧,顯得一派輕鬆。這些人全都是為了一個相同目的而來:想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出了哪些毛病?
當患者走進診間,除了一名協助例行性診斷的醫療志工外,他們並不會在健康中心看見任何醫生的身影。但當患者的身體狀況較為嚴重或特殊時,醫療志工就會透過電腦與城市的醫院連線,在這時候,這裡的人就會「在螢幕上看醫生」。
這種新型態的問診形式稱之為「遠端醫療」,是近年全球健康醫療領域重點研究與發展的方向之一。
就臺灣來說,在偏遠山區、農村等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地方,當地診所經常採用遠端醫療為病患看診;隨著臺灣人口高齡化發展,遠端醫療技術也逐漸地應用在長照醫療領域,提供了現代人不同的問診治療與看護陪伴的選擇。
只不過,由於臺灣地理環境與醫療普及化等因素,大部分民眾就醫過程並不困難,也因此很難體會到遠端醫療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性。
遠端醫療:印度農村與偏鄉醫療的救星
印度現今將近有 14 億人口,其中約 7 成的人生活在農村地區,然而有 6 成醫院與 8 成醫生都分佈城市地區,城鄉之間的醫療資源與衛生建設嚴重失衡。除此之外,由印度政府管轄的初級醫療保健中心(Primary Health Centers),其醫生缺勤率高達 4 成,反映了印度在醫療資源、人才、制度與環境氛圍都極為欠佳。
由於印度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都缺少醫院及醫生,再加上印度國土幅員廣大的關係,農村居民如果要看醫生或購買藥品,通常得長途跋涉往最近的城市裡去。
然而,在農村居民前往城市的這段旅程中,除了交通費用、看診與購買藥物等花費外,兩地往返經常得花費 1 天以上,村民們也因此少賺 1 天工資,這些為看病而必須投入的成本,對大部分貧困的農村人家,形成一股巨大壓力。於是,許多人寧願強忍病痛、或尋求偏方治療,也不願選擇正規的醫療途徑,這同時也是農村人口死亡率偏高的可能原因。
直到最近幾年,印度政府開始把遠端醫療納入發展重點;許多印度科學家也認為,遠端醫療技術勢必為印度偏鄉醫療帶來巨大革新。因此,總括來說,這也可以解釋「遠端醫療」為什麼會被視為印度農村的契機。
印度遠端醫療的重要推手──ReMeDi 的誕生
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研發遠端醫療技術的企業為印度農村或偏遠地區居民創造福祉,當中最大、地域遍及最廣的醫療科技公司便是「神經突觸(Neurosynaptic)」。
神經突觸醫療科技公司 2002 年時成立,他們剛起步時的業務方向就如該公司名意思一樣,是與神經科學領域相關。
「我們當時為殘疾人士研發出『虛擬假肢』和『視覺感應器』等產品,並在隔年獲得了風險投資公司的種子資金。」神經突觸創辦人薩瓦卡(Sameer Sawarkar)擁有深厚的科學研究與技術底子,曾在電信公司摩托羅拉(Motorola)裡擔任過重要職員,專門研究感測器應用技術。
公司剛成立 1、2 年時,雖然薩瓦卡為殘疾人士研發的產品屢屢獲獎,但也經常被質疑產品的「市場太小」,很難成為一項具有發展性的醫療項目。
直到薩瓦卡參與一場醫學論壇,才發現更廣大的未獲滿足的需求:「我們注意到農村醫療需求,並和團隊初步討論醫療保健制度與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後,逐漸建構出新產品的樣貌。」
薩瓦卡所說的新產品,就是「遠端醫療診斷技術」(Remote Medical Diagnostics)。到了 2005 年,他們將這個想法轉換成實際產品,在市場上推出一套遠端醫療技術 ReMeDi──名字就是取自遠端醫療診斷技術的前兩個英文字母組合。
雖然團隊研發出 ReMeDi 讓薩瓦卡感到相當自豪,但他也知道,光有技術並不足以改變任何問題。「大部分農村都缺乏完整的醫療生態系統,因此,單憑技術絕對沒辦法滿足農村人民的醫療需求。」
「舉例來說,我們在農村駐點的第一週,就來了大約 100 名病人,但是到了下一週時,卻沒有任何一名患者出現!我們從那時候才意識到,由於村莊周圍沒有任何一間藥局,因此,當地人雖然都非常願意到駐點站做健康檢查,但當他們獲得醫療處方後,卻沒有辦法購買藥品,結果造成他們還是得前往其它城市。而這只不過是農村地區缺乏醫療生態系統的其中一個例子。」
於是乎,薩瓦卡與團隊投入 2 年時間,探索農村各項醫療隱含需求,他們也去研究印度人口統計資訊,並且觀察農村人民的生活作息。
三年後,他們不只提升 ReMeDi 的醫療技術,更創造一套基礎診斷設備。除此之外,他們持續與各地城市醫院、農村健康中心和診所合作,深入農村人民的生活,提供村民真正需要的醫療協助。
考量到農村缺乏專業醫療人員,團隊從當地招募擁有高中學歷以上的居民擔任醫療志工,再經由團隊培訓教育,協助當地居民看診。此外,薩瓦卡盡可能地簡化 ReMeDi 的操作方式,只要操作人員按照固定流程,在診斷患者的同時,將病症記錄下來,傳給遠端醫生進行判定,當診斷結果傳回來,操作人員再根據診斷結果協助病患開藥、或給予改善建議。
「我們長期致力為醫院、診所、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提供並建立完善的遠端醫療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在印度已經駐點超過 2,200 間健康中心、教育 8,000 名以上的醫療志工,從整體來看,我們在印度影響了至少 5,000 萬人口!」
薩瓦卡參與各種醫學論壇活動時,經常在臺上分享這段創業歷程,而當他一提到團隊在市場上的成績,總是難以掩蓋在自己臉上愉悅、滿足的表情。
印度政府推動「數位印度」發展計畫,為 ReMeDi 帶來機會
二十世紀資通訊科技發展,帶動遠端醫療技術興起,然而早期的科技使用環境和技術並不成熟,人們很難看見遠端醫療的實用價值。
進入二十一世紀,網路技術進入新的紀元,人們對於遠端醫療技術,開始建構出全新的想像藍圖。就以 ReMeDi 醫療技術來說,它可以在桌上型電腦、筆電、平板電腦或在手機上操作,就算在網路不穩定也能夠順暢運行;除此之外,有了雲端技術加持,ReMeDi 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醫療問診,這一切都是人們先前從未想像過的事!
這些技術如今看來已相當成熟,但要在現實中運作,還是得仰賴地方上的網路建設。根據印度網際網路和移動協會(IAMAI)與尼爾森(Nielsen Holdings)合作發佈的《2019 印度網路報告》,截至 2019 年 3 月底,印度每月有 4.51 億的活躍網路使用者;其中,城市地區擁有 1.92 億網路使用者,而農村地區的數字更高,則是有 2.59 億網路使用者。
從城鄉人口比例來看,農村地區的網路普及率仍然很低,但如果就另一個角度來解讀,這或許代表印度農村的未來仍存在無限商機。
事實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2015 年推出「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計畫時,就已經預期到印度農村未來的發展宏圖。莫迪政府計劃投入 700 億盧比建設「高速網路環境」,讓印度 25 萬座農村都能夠享受網路帶來的便利性。光從這一點來看,神經突觸在農村發展初期時,就已經進駐、並且在農村地區建立使用者基礎,可說是成功地取得在這塊市場上站穩的優勢。
從印度出發,成為全球發展中國家的領航員
隨著遠端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受到印度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推崇,ReMeDi 現今在印度農村與偏遠地區業已發展出一套完善的運作模式。
今天,薩瓦卡和團隊更帶著 ReMeDi 這套技術,前往其他亞洲國家,或甚至抵達遙遠的非洲地區。到了不同國家,當然勢必迎向不同文化、政策規範所帶來的種種挑戰,但就薩瓦卡和神經突觸渴望「改善全球醫療」的理想來說,這些挑戰都無法阻擋他改變世界的決心:從印度出發,為世界上更多人的健康問題,貢獻一份心力。
- Ashoka Fellow: Sameer Sawarkar(Ashoka)
- India's Most Remote Villages Are Getting Better Healthcare With This Cloud-Based Solution(Forbes)
- Medical care ventures don't have to be in the city to be commercially viable(Forbes India)
- WHO compendium of innovative health technologies for low-resource settings, 2016 - 2017
- Digital India(Wikipedia)
- Neurosynaptic: Enabling Healthcare Anytime, Anywhere(eHealth)
- Modi Govt Plans to Spend ₹70,000 crore on Internet Connectivity in Rural India(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