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上有上億近視人口,沒有錢配戴一副眼鏡嗎?
相信有近視的人,都體驗過找不到眼鏡時的無助。眼茫茫心慌慌,能做的事情變得非常有限。我們想像不到的是,世上很多同樣眼荒的人,卻終生都在這樣的情境中。
根據 WHO 的調查,目前全球依然有超過 9 億 5 千萬近視人口負擔不起、或是身旁沒有專業資源能協助配置眼鏡,這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他們的學業、就業機會,甚至他們逐漸不便於執行一般生活中的瑣事,如縫紉、閱讀、寫字等。
別抱怨,做出改變:敢做夢的數學老師
「某一天,我讀到一本書,裏頭提到世上有幾億窮人缺乏眼鏡的資源,而這如何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隔天我在路上剛好逛到『十元商店』,裡面就在賣一歐元的眼鏡。」
一位來自德國的老師奧夫莫斯(Martin Aufmuth)這麼回憶自己創辦「一元眼鏡」組織的初衷。他當時非常震驚,在歐洲如此富裕的地方竟然能買到如此便宜的眼鏡,反之在非洲等貧窮國度,由於資源稀少,眼鏡卻非常昂貴、令人負擔不起。他不禁想,如果相對貧窮的國家,也能買到一元的眼鏡。該有多好呢?
回家後,奧夫莫斯就向太太分享這件事。太太聳肩回答他:「別埋怨現況,就由你就來做出改變吧!」自此,奧夫莫斯常常進駐自己的地下室,在裡頭研究如何做出便宜、簡單又好製作的眼鏡,不是專業卻勇於嘗試,他笑說「因為我心裡住著發明家!」
事實上,奧夫莫斯的本業並非眼科專家,他其實是一位數學及物理老師。為了發明眼鏡,他必須重頭學習。
超耐用材質+不需電力的隨身小工廠=一元眼鏡
能夠這樣一頭栽進不熟悉的領域,或許因為那顆想為世界創造改變的心。奧夫莫斯將他的心力投入「一元眼鏡」的研發,歷經兩年的試驗,最終,他成功找到合適的材料。它是一種非常輕、又強韌又便宜的的彈簧鋼絲,不但能壓低製造眼鏡的成本到 1 美元,還是一個吉普車輾過也不會壞的材質,鏡片則是非常耐磨的塑膠。他設想到使用者的環境相對苛刻,需要更加耐用、能夠用的長久的眼鏡。
材料堅固之外,製作「一元眼鏡」還只需要一個簡易的 DIY 機器。「這是世上最小的眼鏡工廠!」他笑說,展示自己精心的成果「小工廠」。從外表看,「小工廠」是個小木箱,裡頭裝著鏡片、鋼絲及彎曲的用具,只要患者來,就可以當場測量他所需的鏡框尺寸與度數,直接開始製作眼鏡,大約 30 分鐘就能完成一副眼鏡。
這個設施不需耗費任何電力,除了符合永續精神之外,更是因為很多非洲的村莊缺乏電力。設備中唯一需要電力的是磨鏡片的機器,不過只要車電池就可以運行。當要彎曲鼻翼部分的彈簧鋼絲時,只要把鉗子加熱,以熱能就可以彎曲,這在村莊裡面,生個炭火就好解決。
奧夫莫斯靠自己的想像力與堅持,在德國的地下室,走出了改變非洲鄉村的第一步。準備妥當後,他於 2012 年正式成立「一元眼鏡」組織,把這個願景築起。
發揮老師本業 培訓在地人成為驗光師
不過,事情一開始並沒有那麼順利。
由於非洲當地人大都缺乏相關知識,在組織拓展之出,奧夫莫斯一時無法找到專業的協作者。在德國的孩子,可能對眼科有一些基本概念,但非洲村莊裡頭的人卻未必有這個經驗。奧夫莫斯發現自己必須從頭培訓──讓他們知道眼睛怎麼運作、鏡片怎麼運作,因此他特別自製了一本清晰易懂的講義。
舉例來看,在講義中,他放了一張眼睛剖面圖,擔心他們可能無法意會,而在一旁放了一個橘子的剖面圖,讓大家知道「剖開的,只是從橘子變成眼睛。」他說:「很幸運我曾當過老師,知道如何讓複雜的東西看起來簡單明瞭。」
一般來說,只要上幾週的培訓課,員工就可以開始操作視力測驗及幫人配戴眼鏡,但完整的訓練課程則是長達一年。有了這些人員,「眼鏡列車」開始順利駛入這些相對缺乏資源的國度。而「小工廠」這個簡單的設備,就可以讓當地人擁有自己的生產線,既能確保商品長期的供給,也提供在地人就業機會。
「小工廠」進駐村莊 吸引各地村民遠來
一元眼鏡於 2012 年成立,2013 年進駐布吉納法索,2014 年至玻利維亞、巴西,到了 2017 年腳步甚至已達印度,一步步邁向更多有需求的村莊。在每個國家,他們都會先找到一個據點,多數是位在大都市,之後採取游擊的方式,將設備搬上行動巴士,進入都市的貧民窟、鄉村地帶、雨林為各地居民提供配鏡服務。當一元眼鏡的行動巴士將開入村莊的消息一傳出,許多村民甚至不遠千里的從別的村莊趕來。
在這些地方,以往也有一些組織招募捐獻眼鏡,但真的要在茫茫眼鏡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尺寸、度數卻很困難。如果村民要去都市配鏡,除了眼鏡昂貴,交通費也貴,又因為要等待眼鏡完成的時間而需要來回跑兩趟,對偏鄉的村民難以負擔,這也是多數人一生都沒有配戴眼鏡的原因。
儘管一元眼鏡的款式不比都市中販售的那樣多樣化,一元眼鏡分有大中小三種尺寸,奧夫莫斯還特別準備了各種顏色的珠珠,讓客戶選擇喜歡的配色,裝飾自己的眼鏡。
眼鏡成本雖然大致相同,但售價會因地制宜,主要是以各地的薪資標準為主,例如說,布吉納法索的物價與薪資都遠低於玻利維亞,眼鏡也會便宜得多,可能落在 10 美金以內。為了讓組織能有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力,一副眼鏡的價格通常會以當地配鏡師 2-3 天的薪水為基準,銷售的錢才能夠一定程度上支持薪水的支出。
奧夫莫斯也表示,制定合理價格,是為確保這項服務提供給真正需要的人。「如果是免費、或是極低的價格,可能不需要眼鏡的人也會來拿,然後並不會珍惜他們。」
「眼鏡」開啟他們的人生新篇章
當長期視力模糊的人們得到第一副眼鏡,簡直像是為人生打開一扇新的窗。
「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看他們的配偶那麼清楚!」奧夫莫斯笑說。說來奇妙,卻不僅是一個玩笑,而是鄉村的現實。
一名佩戴上「一元眼鏡」的裁縫師表示,她當初因為視力不佳、無法穿針而失業,家裡卻有五六個人需要依靠她的薪水,而陷入困境。好在得到「一元眼鏡」後,她再度復業,全家又得以為繼。
這樣的故事並非個案。馬拉威的長者西蒙(Simon)配完眼鏡後,開心的說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看到鳥,「以前都只聽到他們的聲音。」
然而,隔天組織前來訪問他,發現他卻已拿下眼鏡。他解釋,眼鏡在馬拉威是太過貴重的物品,他只有在下田才配戴眼鏡。在一個一年幾乎有2個月會斷糧的貧窮國家,擁有一個昂貴物品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亞馬遜的 Alceneide,在河間捕魚時不慎將眼鏡掉入水中,他的兒子甚至潛水三鐘頭,就為替她找到眼鏡。因為「清晰的視野」對她是珍貴的禮物,有了眼鏡,她又能繼續為子孫縫製衣服。
驗光師的工作一樣帶給在地人生活上的轉變,很多人是第一次得到固定的薪水,擁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印度的員工嘉馬傑(Janmajay)正因得到這份工作而鬆一口氣,這份薪水足夠他養全家五口,現在他能夠偶爾買以往負擔不起的甜食給孩子吃。
「我能夠改變世界」
雖然賣眼鏡的所得可以支出大部分的工資、交通費以及租金,但考量到未來人員培訓課程、組織擴展,「一元眼鏡」還是需要仰賴募款。該組織成功獲得諸多國際獎項,如西門子公司的 Empowering People Award 頭獎、 The Tech Award 等,除了表示對他們的肯定,其獎金也是組織營運的一大助力。
「一元眼鏡」創立至今 8 年,目前已在馬拉威、緬甸、巴西、秘魯等 8 國運作,各地有超過 200 位員工,也有 300 位志工在已發展國家如美國、德國努力,數十萬民眾因此擁有清晰的視野。而奧夫莫斯的目標,是將這項服務擴及全球。
當有記者詢問奧夫莫斯最喜歡的座右銘時,他寫下「我可以改變世界(I can change the world.)」。看似天真的一句話,當你真的願意相信,就能夠很有力量。
每個人都可以!當你有一些想像,再認真地去實行,想像就會成真!
奧夫莫斯笑著說。
一個以商業模式來解決某個社會、環境、公益性問題的企業組織。例如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或服務。而社會企業的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企業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
-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ondemand/video/2058685/
- https://www.onedollarglasses.org/media-center/
- https://www.empowering-people-network.siemens-stiftung.org/en/service/press/article-interview/interview-with-martin-aufmuth-1st-prize-winner-in-the-empowering-people-award-2012/
- https://www.onedollarglasses.org
- https://www.allianz.com/en/press/news/commitment/environment/news-2009-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