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慢著先別三杯!專家不建議吃,但綠鬣蜥如何成為中南美洲的道地美食?

南南之隅 2021-01-03
收藏

近幾年臺灣的屏東遭遇綠鬣蜥的侵襲,原本是被當做寵物引進臺灣,卻遭人遺棄野放而在臺灣屏東成了土霸主,因毫無天敵而過度繁殖,因其雜食性與挖洞繁殖習性造成農作與排水設施損失,屏東政府也辦了三年綠鬣蜥換紅豆的捕捉懸賞,光今年就已有 5000 隻來換,最近更有人在網路上販售綠鬣蜥肉,宣稱比雞肉還好吃,一斤叫價 250 元臺幣,引發網路一陣討論。


佛羅里達近年也遭到綠鬣蜥侵襲(Florida Chinese News)

其實綠鬣蜥造成環境破壞不僅僅是臺灣獨有的問題,去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也引發州政府向綠鬣蜥宣戰。除了路上需閃避綠鬣蜥而造成交通事故、挖洞產卵習性破壞堤岸、排水設施,其糞便也易帶有沙門氏菌威脅人體健康,因此州政府開放部分地區讓人獵殺綠鬣蜥。不過在臺灣或美國被視為環境殺手,但在中美洲卻是桌上佳餚,過去更是一度瀕危,如今有專門的農場在繁殖。


綠鬣蜥成熟可達至 2 公尺,在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有被食用的傳統,甚至有七千年的歷史,被稱為「樹上的雞」或是「竹子的雞」(gallina de palo),過去因為過度獵捕以及棲地雨林遭破壞,因此數量大減還列入保護名單。後來有許多中南美洲國家都有農場專門養殖提供食用,例如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哥倫比亞、尼加拉瓜、墨西哥以及巴拿馬。

 


尼加拉瓜首都菜市場,小販正販售綠鬣蜥 (NBC News)

其實中美洲農場圈養綠鬣蜥,除了食用傳統外,或許因其是成本十分低的蛋白質來源。綠鬣蜥每單位蛋白質含量跟牛肉一樣,比雞肉還高,但因其不需維持恆溫,提供其能量的所需飼料相較不如牛羊高,其雜食性更可吃廚餘或雜草即可。野生綠鬣蜥的棲地每公頃約能容納 50 隻,但農場飼養則每公頃可達 500 隻的數量,綠鬣蜥長至可食用尺寸大概要 2 年。


綠鬣蜥在中美洲的煮湯料理(NBC News)

墨西哥的火烤綠鬣蜥(NSS Oaxaca)

2014 年,中美洲遭遇嚴重乾旱,尼加拉瓜是最嚴重的國家,是其三十多年來最嚴重的缺水,農作物枯死造成食物嚴重短缺,政府便鼓勵人們食用在中美洲已繁殖過剩的綠鬣蜥,甚至鼓勵人們圈養綠鬣蜥農場,因應廣大的中美洲食用市場。


臺灣網友提供綠鬣蜥的三杯料理作法(Facebook)

回到臺灣屏東的情況,對於綠鬣蜥的食用方法,網友也提出煮湯、三杯等不同料理法,不過有專家警告,野生的綠鬣蜥可能有寄生蟲與沙門氏菌,不建議食用。若無法引發食用熱潮,屏東的綠鬣蜥問題或許得等到嚴冬來到,專家說在氣溫5度左右的情況下,綠鬣蜥熬不過四天,美國的佛羅里達在前幾年也是靠著氣溫才真正減少綠鬣蜥數量,就期待老天爺的幫忙了。

參考資料
  1. NBC News
  2. Florida Chinese News
  3. 101 technologies from the South for the South

文章資訊
作者 南南之隅
作者 miesiao
刊登日期 2021-01-03

文章分類 副刊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