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想儲水,一定要蓋水壩嗎?──在秘魯,重建千年的古老水道其實更能「水到渠成」

南南之隅 2020-09-23
收藏

儘管臺灣偶爾有缺水危機,但多半能享受有著豐沛雨量的優渥環境,不過世界上還有超過十億人,是居住在十分乾燥的環境中,承受著用水的限制和頻繁出現的旱災。而隨著現代社會發展,人們用高科技解決這些自然環境的限制,例如以色列人的海水淡化技術傲視全球,在沙漠氣候卻能出口水資源。不過除了用高科技解決環境問題,居然有一個城市反其道而行,要回頭採用幾百年前祖先的水道系統,來解決水資源問題,這個城市是秘魯首都──利馬。

 

千年前已建成,一個早已棄而不用的石造水道,在這幾年被注入水泥,重新整理而成能儲存雨季豐餘的雨水,在乾季供給人們使用。位於利馬郊區的華滿旦加(Huamantanga)的水資源來自於安地斯山脈,跟臺灣的氣候情況有點類似,由於祕魯當地地形的陡峭及乾濕季的分明,雨水落下後幾天內便從上游的山上流到大海。水資源缺乏天然地形進行貯存,因此當山上乾季來臨,下游大城的水供給就面臨斷絕的危機。乾季時,華滿旦加的水短缺高達 430 萬立方公尺。


儘管不少現代水庫在利馬建成,依舊無法完全解決這項問題。人們轉頭面向祖先的方法,在印加帝國時期前就存在的古老石造水道系統。約莫西元 508 年時所建,距今已有 1500 年歷史,如此古老的水道系統,在現代還堪用嗎?答案是,可以!而且這項計畫出奇的成功。

 

秘魯古老的水道近年死而復生

水道的建設,就是為了能轉移天然河流的流向,幫助先民灌溉。水道減緩河流從山上奔流而下的速度,並將河水流轉至其他的水體(如湖泊、水塘等),水滲透入土壤,也會以地下水的形式再轉入山下的水體。


為了測量成效,技師在上游的水中加入特殊染劑,任其從上游流下。直到有顏色的水再次出現在下方水體,已經過了整整八個月,這是非常令研究人員振奮的結果,本來只花數天就會流到山下的水竟然延長到數個月!

在乾季一開始,水道的儲水量可以供給高達 33 %的水量,一年能儲存將近千萬立方公尺的水量,十分可觀。支持這項計畫的 NGO Forest Trends 成員 Anna Thiel 表示,這個重建計劃會比其他各項方案都來得便宜,因為已經有基礎設施在了,「只要再加強它本身的結構就好,這個做法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多餘的負擔」。


研究專員 Ochoa 也同意,他表示要造一個類似於華滿旦加的水道,會比水庫便宜十倍以上,成效卻不輸水庫。而一座現代水庫不但造價昂貴,還需要數年的前置期,且可能仍無法滿足人們對水的需求量。舉例而言,印度的清奈水庫在 2019 年就乾涸,四百萬人民還得仰賴政府從外運來的水源,不僅成效有限,還可能更耗費資源。


近來中國三峽大壩的潰堤議題造成許多話題。過去幾十年來,人類使用巨型水庫試圖解決水問題,卻屢屢受到大自然更嚴峻的挑戰。相較之下,先人用了千年的水渠灌溉系統,將水儲存在山裡頭,這類技術在世上其他高山、高原地帶的社會也都能看到,是古老人類共同的知識。Ochoa 認為:

 

是時候該回頭正視這個古老悠久的水資源系統了,它可能會對現代非常有價值。

水道再度盈滿水流

 

文章資訊
作者 南南之隅
作者  Mar Huang
刊登日期 2020-09-23

文章分類 副刊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