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全球化不是新鮮事。維基百科的條目提醒我們,「十九世紀見證全球化蛻變出現代的形式。透過規模經濟,工業化生產出廉價的家用品,快速的人口成長則引發對商品持續不斷的需求。」我要強調的是,就在這段期間出現一大重要制度,即歐洲的福利國,但據說如今全球化卻威脅到福利國存續。
在工業革命之下,現代勞資關係的發展觸動必須打造重要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人們在工業部門就業,代表很多人必須面對失業、疾病或退休等代表完全失去收入的問題,也因此驅使各國於十九世紀末或二十世紀早年,制定勞工保險、職災福利、健康保險以及老年年金等制度。這些新制度替勞工擋下在工業部門就業要面對的風險;勞工會發現,在工業世界裡,或許是由於個人運氣不佳(比方說遭受職業災害),或者是因為產業面臨普遍衰退,自己可能忽然間就失去謀生之道。
在這方面引領潮流的是德國,德國設置「俾斯麥式」社會保險體系的背後有幾個動機,包括面對勞工組織興起與社會主義理想散播時,必須確保政治與社會穩定。但其中一大因素是需要透過社會保障來消弭就業的不穩定,因為 1879 至 1914 年的歐洲正面對全球化帶來的強烈競爭。
我們應該要強調現代福利國的起源是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全球化,因為有時候有人會指稱福利國出現於兩次大戰期間。沒錯,美國的老年與遺屬保險(old-age and survivors insurance)始於 1930 年代,當時主政的是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小羅斯福,而非第二十六任(1901 至1909年)總統老羅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