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SDGs×屏東縣】政策為何難以面面俱到?光電和低碳交通的兩面困境

2025-04-30
圖為新加坡的電動巴士(Source:unplash

位於最南端的屏東縣,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使它成為發展綠色能源的理想場所。但能夠成功實現 100% 民生綠電,除了得益於其自然優勢,亦離不開縣政府的積極推動——除了在不適宜耕作土地上開發光電設施,政府也嘗試打造適合屏東的低碳交通方案。然而,隨著光電產業的迅速發展,土地需求與農業利益之間的矛盾逐漸浮現。儘管「電動運具」的推廣立意良好,市場接受度及民衆的出行習慣,仍是阻礙低碳交通發展的挑戰。


沿海要種田還是種電?

2016 年,屏東加入國際地方永續發展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100% 再生能源城市與區域網絡計畫」,更在六年後的2022 年宣佈全縣實現 100% 民生綠電,成為全國第一個達到該目標的縣市。能實現 100% 民生綠電,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屏東縣每年平均日照天數超過 300 天[1],又擁有全臺第二大平原——屏東平原,陽光能夠高效照射開闊的地表,有利於提高太陽能的轉換效率,成了屏東推行光電建設的推力之一。

 

利用農地來發電的契機,其實是源自一場天災。2009 年,莫拉克颱風襲來,破壞了屏東大量農田及漁塭,卻也讓屏東縣政府將光電發展納入災後恢復計畫,啟動了「養水種電」,活化不利耕作及養魚的土地。隨著 2009 年 6 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允許民眾合法設置光電設備並與市電併聯,「養水種電」順利搬上臺面,讓屏東縣政府抓住了一劑良方,看見了利用地理優勢生產綠能的更多可能。


2015 年,經濟部公告屏東縣東港、林邊、佳冬和枋寮四鄉鎮為「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因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土地無法繼續耕作。與此同時,政府推動「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光電計畫」,主要針對這些土地進行光電設施佈局。到了 2023 年,這四個鄉鎮的專案併網容量已達 300 百萬瓦(MW)。
 
屏東枋寮海岸(Source:國家文化記憶庫/政府開放資料)

為進一步推動光電發展,2018 年屏東縣建立了「再生能源數位資料庫」,並根據 GIS 綜合分析,梳理出適合開發光電的土地區域,並推出如「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光電專區」、「土地複合式利用」等一系列計畫,將無法耕作的土地或利用閒置建築物的空間進行光電生產。例如,在閒置的屏東市第 15 公墓改建成為「北興光電共融運動公園」、在大響營堤防建設了長約 4.5 公里的太陽能板[2],更計畫將 2025 年即將除役的第三核電廠土地轉為光電使用,預計每年可為 1.5 萬戶家庭提供足夠的用電需求[3]。

 

儘管光電設施所佔農田比例小於 10%[4],一些農民也認為靠近內陸的土地仍然適合耕作,但由於光電業者積極遊說、以及傳統農業毛利較低,許多農民最終選擇將土地租給光電業者,簽訂長達十年以上的租賃合約。隨著更多地主的加入,越來越多的農田被改為光電場地,也讓依賴租賃農田的小規模佃農面臨困境,難以繼續維持生計。


這一矛盾源於該計畫的實施範圍——「嚴重地層下陷地區」的定義在提出不久後即被經濟部廢止,並改為其他分類標準;農委會隨之修法[5],提出應在「不利農業耕作土地」上進行太陽能板的設置,目的是優先保障土地的農業使用,最大化利用優良土地。但當屏東縣政府鼓勵光電時,卻仍針對「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使光電可納建設的範圍遠遠大於後來規範的「不利農業耕作土地」,讓光電設置和農業土地的用途產生了衝突。
 
屏東東港、林邊、佳冬及枋寮未耕作區域(紅區)與地層下陷區域(淺藍區)(Source:Pingtung County Recovered from Natural Disaster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Providing.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Sustainability, Energy & the Environment 2021

為了避免這樣的矛盾再度蔓延,屏東縣政府應考慮進一步明確劃定土地使用的優先級與範圍。例如,光電設置可以根據不同土地類型進行精確劃分,確保「不利農業耕作土地」作為光電設置的首選區域,而不再對優良農地造成侵蝕。另外,政府也可加強與農業界的溝通,基於農民的耕作需求之上,制定出更加靈活的政策,減少土地使用上的爭議。


低碳交通的隱性挑戰

屏東縣大力發展太陽能光電,關注的是能源供給端的碳排放淨零。然而,如何確保這些能源持續且有效率使用,則成為另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屏東擁有大量屬於偏鄉的地區,居民主要依賴私人交通工具,高達交通選擇的 84%[6],且大部分為燃油車。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油車已不再是永續的最佳選擇。當中央在2023 年起推出「車輛汰舊換新媒合平臺」,按照各縣市、汰換車輛的不同發放補助獎勵,屏東縣政府也為了鼓勵更多車輛汰換,2025 年又繼續推出汰換補助計畫。截至 2024 年底,屏東縣的電動機車登記數量已超兩萬餘輛,為非六都縣市中第二高的[7];與此同時,縣政府也在 2021 年推出了非六都首部「共享運具自治條例」,鼓勵業者引入更多的電動汽車和電動機車。


除了私人運具電動化,推動電動公車發展也是屏東縣政府的重要目標,計畫達成「2030 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截止 2023 年底已有7輛營運中電動公車、10 輛等待上路[8]。而在 2023 年,屏東縣將P-bike 更換為 YouBike 2.0 後,全縣已設有一百多個租借站,並提供 1,200 輛公共自行車[9],實現跨縣市借還。
 
2022 年屏東縣啟用智慧運輸中心(Source:屏東縣政府

屏東縣推動低碳交通的許多努力,看似是一份漂亮的答卷,但背後也有一些政策難以觸及之處。截至 2024 年底,臺灣的電動車市占率僅為 12%[10],阻礙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相對高昂的價格,但更重要的問題是,該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通勤方式的態度和選擇,引導多加使用大眾運輸——對於人口較不密集的地區,要提供完備的大眾運輸並非易事。這也就引出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先改變人們的通勤習慣,還是先提供便捷的公共運輸選擇?如果沒有便捷的選擇,怎能期望民眾積極改變習慣?

 

放眼全臺的情況,臺北市的私有運具使用率最低,約為 38%,但除了臺北、基隆和新北,其他地區的使用率都超過 75%;實現低碳交通不光是屏東的挑戰,也是其他縣市面臨的普遍難題。

 

配合這樣的低碳思路,屏東縣政府推出了「幸福巴士」,努力改善偏鄉的公共運輸困境。目前已設有 46 條路線,連結了 9 處原住民鄉和 2 處偏鄉,2023 年還新增了 14 條「小黃公車」路線,滿足就醫和長照等民生需求,實現幾乎所有鄉鎮都有車可坐的目標。此外,屏東也加入了TPASS 月票方案,可無限次搭乘台鐵、客運等,實現了往返臺南、高雄及屏東的便捷。


小結:來自「平衡」和「習慣」的考驗

對於永續發展多管齊下的屏東縣政府,仍面臨著許多挑戰。隨著光電產業的快速成長,如何平衡土地使用與農業需求,成為了重要的課題之外,儘管積極推動電動運具和 YouBike、並且努力改善偏鄉的公車覆蓋率,居民對電動車和大眾運輸接受度較低,想要改變交通習慣仍然是個難題。屏東的經驗提醒我們,要實現全面的淨零目標、確保社會的永續發展,需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讓政策推動與民眾行為相輔相成。
 

 
[1]經濟部水利署. (2017). 屏東縣水域型太陽能發電推動情形. 經濟部水利署. https://www.wra.gov.tw/News_Content.aspx?n=3800&s=23320&utm_source=chatgpt.com
[2]陳又嘉. (2020). 首創綠能堤防 屏東縣府再推大響營二期太陽光電計畫.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localarticle/2307010
[3]蔡宗憲. (2023). 核三廠2025變身超級太陽光電廠 可供1.5萬戶用電.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Pingtung/breakingnews/4355188
[4]李卉婷. (2024). 永續綠能 屏縣:兼顧開發合理性維護農民耕作權. 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401080236.aspx
[5]行政院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2015). 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第三十條修正草案總說明. 行政院公報, 021(138).https://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21138/ch07/type3/gov62/num17/images/Eg01.pdf
[6]交通部統計處. (2023). 111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交通部統計處
[7]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2025). 加碼汰換補助再延長 屏東縣民換購電動機車最高省2萬6,300元. 屏東縣政府. https://www.pthg.gov.tw/News_Content.aspx?n=EC690F93E81FF22D&s=F2CA58B564AAC574
[8]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2024). 屏東縣環境保護計畫112年執行成果報告.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https://www-ws.pthg.gov.tw/Upload/2015pthg/45/relfile/11158/640837/f52bf8fc-b057-4d8a-9c2d-cbb12793a6a7.pdf
[9]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2024). 屏東縣環境保護計畫112年執行成果報告.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https://www-ws.pthg.gov.tw/Upload/2015pthg/45/relfile/11158/640837/f52bf8fc-b057-4d8a-9c2d-cbb12793a6a7.pdf
[10]邱馨儀. (2024). 電動車市占今年衝上12% 交車數可望倍增. 經濟日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888/8333718
參考資料
  1. 蔡佳珊. (2020). 光電侵農大調查:直擊上百案場,揭發四大亂象. 上下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olar-invasion/
  2. 蔡宗憲. (2023). 核三廠2025變身超級太陽光電廠 可供1.5萬戶用電. 自由時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Pingtung/breakingnews/4355188
  3. 陳又嘉. (2020). 首創綠能堤防 屏東縣府再推大響營二期太陽光電計畫.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localarticle/2307010
  4. 交通部統計處. (2023). 111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交通部統計處
  5.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2024). 2024年氣象資料.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https://www.cwa.gov.tw/V8/C/C/Statistics/monthlydata.html
  6. 經濟部水利署. (2017). 屏東縣水域型太陽能發電推動情形. 經濟部水利署. https://www.wra.gov.tw/News_Content.aspx?n=3800&s=23320&utm_source=chatgpt.com
  7. 李卉婷. (2024). 永續綠能 屏縣:兼顧開發合理性維護農民耕作權. 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401080236.aspx
  8. 林吉洋. (2022). 04 政府把關,種電沒煩惱?40分鐘關鍵會議,拍板允許屏東特權. 上下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79551/
  9. 盧俊中. (2022). 屏東縣太陽光電系統之執行概況及政策走向. 屏東縣政府. https://www-ws.pthg.gov.tw/Upload/2015pthg/31/relfile/7316/43422/00a0d12a-7003-4f95-9e12-7b43629c5a57.pdf

  10. 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 (2022). 全國第一 屏東民生綠電RE100達標. 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 https://www.pthg.gov.tw/plantou/News_Content.aspx?n=3D7FE3A6F999D6C2&sms=6B402F30807E7BB3&s=00342F7391C8E905
  11.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2025). 加碼汰換補助再延長 屏東縣民換購電動機車最高省2萬6,300元. 屏東縣政府. https://www.pthg.gov.tw/News_Content.aspx?n=EC690F93E81FF22D&s=F2CA58B564AAC574
  12.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2024). 屏東縣環境保護計畫112年執行成果報告.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https://www-ws.pthg.gov.tw/Upload/2015pthg/45/relfile/11158/640837/f52bf8fc-b057-4d8a-9c2d-cbb12793a6a7.pdf
  13. 邱馨儀. (2024). 電動車市占今年衝上12% 交車數可望倍增. 經濟日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888/8333718
  14. 行政院政府資料開放平台. (2015). 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第三十條修正草案總說明. 行政院公報,021(138).https://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21138/ch07/type3/gov62/num17/images/Eg01.pdf
  15. Pan, M., Lu, C., & Yen, H. (2022). Pingtung County Recovered from Natural Disaster and Achieving the Goal of Providing.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Sustainability, Energy & the Environment 2021. doi:ISSN: 2186-2311
本文由故事編輯部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文章資訊
作者 陳然
刊登日期 2025-04-30

文章分類 副刊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故事電子報📬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