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新聞本身就是一種對世界的反抗。」專訪資深記者黃哲斌

2020-10-08

1970 年代,一個少年為逃避家裡的期待與課業壓力,每天一走進中正高中,不是上課睡覺,就是等著下課和同學去抽煙、打撞球。尤其是他不擅長的數學課,總是漫不經心的行徑,甚至讓數學老師對著全班宣告:「我准許黃哲斌以後不用來上數學課,我不會因此記你曠課,只要不再在課堂上睡覺影響同學,想怎樣都可以。」這是最寬大的懲戒,也是最徹底的失望。而就在幾乎所有老師都放棄少年的時候,唯獨一位國文老師告訴他:「你的文章寫得很好,有機會繼續寫下去。」

 

少年記得了這句話,在歷經兩次大學聯考落榜後,他考上了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後,他陸續擔任過《影響電影雜誌》總編輯、《中國時報》記者與編輯、《中時電子報》主編與副總編、《中國時報》調查記者⋯⋯現在,他是《天下雜誌》、《蘋果日報》等專欄作者,書寫內容包括財金、社會、科技、電影等。他是黃哲斌,也是老婆口中的「瀟灑少爺、兇猛生物」,悠遊於文字已數十載,不只見證了臺灣報紙的黃金年代,也成為紙媒轉型網路的先鋒。


爸爸是醫生的他,一見針筒就暈倒,國中卻用一張A4紙自辦班報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叛逆的歲月,就只是想表達『我永遠無法達成家裡期待』的一種反抗吧。」黃哲斌說。父親是醫生,母親在家裡開藥房兼雜貨店,打從有記憶起,父母就認定他長大後也要當醫生,然而,他不只從小數理不佳,看到針筒會昏倒,對醫學則是一點興趣也沒有。那時,父母常忙於工作,無暇照顧親子間的休閒娛樂,不過,常鼓勵他自己去買書,因此,童年時期的他便徜徉於《亞森羅蘋》、《福爾摩斯》等偵探小說及世界名著,也開始想像自己未來可以當小說家。


國中時期,他進了一個以嚴格管教出名的私校,每天在學校的時光都過得膽顫心驚,不過,青少年總會自找出路抒壓,在那尚未解嚴的年代,班上就有同學會帶李敖、柏楊等作家寫的「禁書」到校傳閱,書裡的內容令黃哲斌深感震撼,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反抗」的思惟;除了看禁書之外,另一個讓他能抒壓的方式,就是自辦班報。


真的當了爸爸,當年父母的那些顧慮,好像都找到了一些同理。

「我用原子筆在一張A4紙寫上《XX日報》,自行排版、書寫,內容大致是今天某某同學發生了什麼好笑的事,誰暗戀誰⋯⋯當時很受歡迎,被廣為傳閱,現在想想,那就像是一個多人按『讚』的實體臉書。」只是,好景不長,這份班報因在某次寫了老師體罰某某同學的故事,被老師發現後,就停刊了。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採訪撰文 蕭紫菡
攝影 劉耘桑
刊登日期 2020-10-08

文章分類 副刊
收錄專題
2020|十月關鍵字 報紙:將世界送到你手中
時代快速向前捲動,但報紙的精神,真的消逝了嗎?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