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超準!測你是哪一種人?」心理測驗與它們的產地,從一次大戰說起

陳永融 2021-09-24
第一份心理測驗 WPDS(Source: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打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也「玩」過心理測驗吧!出於好奇,我們憑直覺回答幾道題目,接著被歸類到某個特定人格類型裡。無論是什麼,似乎都有一種「被說中」的感覺。


「我(人)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不只我們好奇,歷史上許多人都亟欲解答這道龐大謎題,在這個努力下,催生了史上第一份人格測驗。雖然百年後,關於人類心智這道謎題,我們依然沒有滿意的答案,但人格測驗卻越來越多,而且從紙筆到APP、從用詞到發問方式,隨著時代變遷一次次進化。第一份心理測驗是怎麼出現的?到底心理測驗是如何設計的?為什麼真正的心理測驗其實「玩不起」?故事慢新聞從頭說起。
 



「這個心理測驗好好玩!」

 

此刻,點開臉書、IG,隨便滑個幾分鐘,你應該都能看到有朋友分享各種心理測驗結果。從你適合跟哪位電影明星共譜戀曲,到如果轉生會變成哪種幻想生物,總之是怎麼獵奇怎麼來。


先不說這些網路測驗本身的問題(相信我,那絕對是一篇文章講不完的東西),它們在廣義上都可以被歸類為「人格/性向測驗」,也就是「測量人格特質」的測驗。


人格特質、個體差異,從 19 世紀開始就是心理學試圖破解的神祕問題之一。早在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精神分析理論、建立第一套系統性「人性觀」(也就是人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以前,許多哲學、社會學學者都提出過相關假說。畢竟在解釋「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之前,我們得先退個一步,從「人是什麼樣子」開始回答。


但是,這些關於「人是什麼」的試探性回答,都苦於缺乏具說服力的測量工具來證實,大多只能停留在「有可能」、「大概」、「說不定」的推測階段。


直到第一份人格測驗誕生,這個問題才得以被解決──諷刺的是,催生出它的,並不是任何一位學者的紙上假說,而是血淋淋的戰爭。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49TWD/一篇
我只想讀這篇,支持好內容
訂閱故事,可以得到什麼?
文章資訊
作者 陳永融
刊登日期 2021-09-24

文章分類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