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這個問題的解答,因時因地而異──其實「伴侶治療」初誕生時,是以「性」為諮詢核心,後來甚至一度成為納粹優生學工具。伴侶治療一百年發展走來,跟隨不同時代對「婚姻」的不同想像與需求,也演化出不同的功能。以下,故事慢新聞從頭說起。
伴侶治療,顧名思義是針對伴侶關係的心理治療技術,不管你熟知的名字是伴侶/婚姻/家庭治療(therapy)還是伴侶/婚姻/家庭諮商(counseling),它們的宗旨都是改善雙方互動、消弭衝突,提升親密關係的幸福感。
然而,就像我們現在習慣用「伴侶」取代傳統的「夫妻」稱呼,伴侶治療出現至今不過百年光陰,卻也隨著社會變遷有過不少起伏與演化。甚至在最一開始,所謂的「婚姻諮商」,其實是性別平權的運動基地──
一邊提升社會的平權意識、一邊教情侶如何享受性行為。
1919 年,試圖從一戰戰敗陰影中走出的德國成立威瑪共和政權(Weimar Republic),許多學者也趁機提出各種新興理念,試圖革新現有的社會結構。其中,德籍猶太裔的馬格努斯・赫希菲爾德醫生(Magnus Hirschfeld)便是以走在時代尖端的「性學」(sexology),以及為性少數族群權益倡議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