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跨越自然和政治的疆界,重現流動的海洋生活──《橫渡孟加拉灣》

2018-07-12

蘇尼爾・阿姆瑞斯(Sunil S. Amrith)著,堯嘉寧譯,《橫渡孟加拉灣》,臺北,臉譜出版,2017。

初次看到《橫渡孟加拉灣》出版時非常驚喜,因為臺灣書市上介紹孟加拉地區的著作鳳毛麟角,大多數南亞地區的焦點落在印度,而這本書是少見將立足點定在孟加拉灣之上,用廣角鏡呈現這片區域故事的迷人作品。


孟加拉灣是指馬來西亞、緬甸、孟加拉、印度與斯里蘭卡環抱著的海洋,有些測量學家認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海灣,曾經有一度是全球歷史的中心。自古便是季風亞洲居民往來的重要通道,由買賣、通婚、行旅等各種目的串聯而起,沒有明顯的疆界區隔,區域內的人密切互通有無,建造孟加拉灣地區海洋生活的基本輪廓。


但在 20 世紀之後,對這塊海域的詮釋多根基現代國家界線,聚焦於大國博弈和軍事競爭,忽略了這塊地區曾經的緊密與繁華。

 

橫渡孟加拉灣,代表著同時跨越自然和政治的邊界。他們的旅程開發了看世界的新方式,並不是顯示在地圖上的世界,而是由移動的名字和移動的故事所形成的世界。(P.336)

作為一個對南亞區域好奇的讀者,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以人為本的敘事視角,細密展現孟加拉灣地帶鑲嵌在歷史長河中的多元風景。


本書按著時間順序,從 15 世紀末開始訴說孟加拉灣的歷史,書中引了一段英國作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的文字,提到 19 世紀時,記載孟加拉灣航行指南的書籍紀錄精采絕倫,「就像充滿香料的微風襲過你的感官……當你讀到東方海面一些神奇島嶼時,書頁間也吹拂著甜甜的香氣。」


作者蘇尼爾・阿姆瑞斯(Sunil S. Amrith)繼承了這個傳統,用如詩的文字描繪孟加拉灣的潮起潮落和人來人往。閉上眼睛彷彿和 15 世紀的馬來商人一起乘著船橫渡未知的水域,感受溫暖的季風拂過船舷,水手吆喝揚帆,寶貴的貨物將船艙塞得滿當。


每一張臉孔都有獨特的脈絡與故事,商賈、奴隸、士兵、移工,男男女女、老弱婦孺,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在孟加拉灣沿岸,橫渡海洋造訪彼端,可能定居異鄉再也不回頭,也可能在某次航程中永遠消失在海面之下。

 

這個過客組成的世界,充滿了各種交換──商品、貨幣、互助與承諾。(P.110)

孟加拉灣的流動生活符合哲學家泰勒(Charles Taylor)的「社會想像」(social imaginary)概念,人們想像有一套社會生活方式與期待,彼此配合且順暢運作。人們有流動的默契,在這片生活氣息濃厚的海域上熱烈進行商業、婚姻、宗教和政治的交流,和今日的「全球化」類似,當時這片海域的居民踏著「買與賣」的節奏共構了一個多元跨域文化社會。


17 世紀末的孟加拉灣已經有成熟的歐洲商貿船路,歐陸結合武裝實力的貿易公司逐步在遠東擴張勢力。19 世紀後環繞孟加拉灣的土地成了大英帝國的天下,日夜不停地為殖民母國貢獻經濟利益,人群的分布也因帝國的主導發生改變。


某程度而言,現在南亞與東南亞地區的族群衝突很多都可溯源到殖民時期,帝國的管理政策打破地區原有的平衡。人們的遷徙開始加入不自由的成分,不同背景的社群被迫快速找到新的相處方式──光是在麻六甲的街上,就能聽到 84 種不同的語言。


本書細緻書寫和採用不同角度的資料,鋪陳了這段時間孟加拉灣人文經濟群向的改變,帝國的介入打破了此地過去融合的默契,交流與移動的自由傳統落空,也改寫了這個社群的面貌。

 

受到強迫或自己選擇前來的移民,兩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區別……如果他們合寫一本傳記,將是孟加拉灣(這個人海)的故事,由船隻和財富、想法、奮鬥和大家一起受過的苦難,共同串連起這片海洋。(P.93)

然而在帝國離開後,各殖民地紛紛成立新的國家,開始給人民制定新的規範與身分。但「獨立自由」的新國家們彷彿霎那間失去能量,成為第三世界貧窮落後的象徵,曾經金黃燦爛的航海時代一去不復返。


民族主義的興盛和百廢待舉的土地讓曾經密切融合的社群停止往來,移轉的人群掙扎地在全新的政治脈絡下尋找自己的位置。今日的孟加拉灣終究呈現不同面貌,海岸線生態產生永久的改變,世界的眼光也不再聚焦於此。


然而世界的快速運轉預言了孟加拉灣的重新回歸,大國爭鋒將無可避免會將此區域重回輿論中心,孟加拉灣的統一話語權可能會是另一個爭奪的重點。


作者不僅爬梳過去的歷史,也提出對新時代的討論:這個區域百年來一直遵守共生共存的倫理,始終沒有正式歸屬在特定單一的權力之下,但在全球戰略、環境汙染、氣候變遷和資源爭奪的挑戰下,世界變得更加不確定,我們也需要全新的世界觀──一種全新橫渡這片海洋的方式。最直接的方法,也許就是跳脫當代疆界的綑綁,回歸到孟加拉灣在歷史上活躍流動的本質:

 

孟加拉灣由無數的旅程、記憶和權力來源結合在一起,把孟加拉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們的視野就可以超越今天各國的國界、由帝國的製圖者和移民官員加諸的界線,進入一個更為流動、充斥不確定的世界。

作者介紹:臺大政治所畢業,公平貿易推廣者,社群行銷從業人員,美食與旅行愛好者。試圖在日常生活裡保持對世界的熱情,同時多讀讀書、寫寫字。

文章資訊
作者 李若寧
刊登日期 2018-07-12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