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回顧臺灣人驚心動魄的民主運動,想像香港的未來──《臺灣之春》

2020-09-26

我是在獄中讀胡慧玲的《百年追求:民主的浪潮》(現以《臺灣之春:解嚴前的臺灣民主運動》為名重新出版),是 2019 年一個炎熱的初夏,因為參與雨傘運動被判刑十六個月。五十多個囚犯擠在小小的飯堂中,既嘈吵又鬱悶,我草草吃過嘔心的飯菜,專注地追讀臺灣民主運動的歷史。看到最後,深深呼吸一下,在書末寫上「驚心動魄」四字。


那的確是一段扣人心弦的歷史。先是國民黨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奸詐與殘暴、然後是年輕人燈蛾撲火般以肉身對抗白色恐怖。黃文雄在美刺殺蔣經國失敗,被保安壓在地上時高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一直在我腦海迴響。


當美麗島事件的被捕者慘遭酷刑逼供,林義雄被拳打腳踢、香菸炙臉時,他的母親和一對孖生女竟在家中被無辜宰殺。慘絕人寰的迫害激起民眾的義憤,高俊明牧師在庭上自辯是基於信仰良心藏匿施明德,他更讚賞同案被告展現非凡的勇氣和愛心,沒有互相出賣。


而令人髮指的「陳文成慘案」,亦激起陳爸爸用最卑微的手段向專制報復。這位旅美學者因為批評國民黨和籌款支援《美麗島》雜誌,在回臺探親時慘遭殺害。他父親自此蒐集資料,向各單位請願、印發單張分發報社、巡迴美國演講、拜訪美國議員,直至美國眾議院就此舉辦聽證會並敦促臺灣解嚴,讓人看到平凡人孤注一擲的威力。


這段歷史還有許多令人沉吟的故事。何春木參選臺中市長時,女兒在班上不敢舉手支持自己父親,成為她長期的創傷,久久不能釋懷。一生被誤解的鄭南榕,在孤獨的抗爭中自焚,「那具燒焦的屍體無比雄辯,如嘯如吟,餘音嬝嬝」。


我在網上看過一段鄭先生女兒的訪問,追憶兒時與父親在那辦公室嬉戲的片段,令人神傷,卻又見到上一輩爭取民主自治的傳承。臺灣一代接著一代人無私無悔的付出,令我在一篇〈如鹿切慕溪水〉的獄中書簡中,寫下「臺灣人配得民主」之句。


臺灣民主運動對我的影響早在我大學時期已經發生。本書記錄了 1979 年美麗島事件大逮捕後,施明德當時的妻子艾琳達被驅逐出境,卻飛到香港會見國際媒體。鮮為人知的,是當時名記者陸鏗將她帶到香港中文大學做了一場演講,而我做為大學新生竟成為座上客。


我仍記得艾琳達身上掛著絲帶激昂發言,對於成長於政治冷感社會的我是莫大衝激,特別當她談到臺獨問題,陸鏗拍案而起,大聲咆哮:「民主可以、獨立不可!」令我目瞪口呆,亦體會到民主運動內部的張力。


其後我到圖書館查看報章雜誌,追蹤事件的發展,最後看到一幀照片,記錄了美麗島仝人面對軍事法庭慷慨就義的表情。沒有多少人會想到,施明德咧嘴而笑、黃信介從容不迫將大衣擱在臂上的影像,會深深烙入對岸一個大學生的腦海,成為他日後爭取民主的動力。


今天香港人嚮往臺灣的民主自由,欣然看見華人社會擺脫屹立千年的天朝文化,讓每一個人挺直腰板生活,而非像大陸一些肚滿腸肥的人民,在權力面前扭曲如蛆蟲。但香港人應讀一讀這書,要知道臺灣民主得來不易,那是多少人用勇氣、智慧和生命換取回來的,而香港只站在那漫漫長路的起點。


我也希望臺灣年輕一代讀一讀這段傷痛的歷史,對今天任何執政者出現獨裁的傾向會分外警惕,更不要被「一國兩制」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臺灣必須在普選和政黨政治以外,壯大公民社會、健全法治和建立廉潔有效能的公部門,才能提升民主品質。臺灣是華人社會民主自由的堡壘,你們今天的奮鬥是我們對明天的想像。

 

本文作者為香港占中三子之一。

 

本文收錄自春山出版《臺灣之春:解嚴前的臺灣民主運動》
上個世紀七○到八〇年代,臺灣處於嚴峻的國際情勢和獨裁統治的雙重壓迫,黨外人士無懼白色恐怖的威脅,以各種形式爭取民主與言論自由的空間,也不斷重複著被捕與受難的命運。種種橫逆不曾使他們放棄,政權愈壓迫,民主運動的動能愈綻放。
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鄭南榕、黑名單,是彼時臺灣的重要關鍵字。從社會、媒體到校園,臺灣幾乎每個層面都在民主改革的浪潮中奮勇向前。在不間斷的追求與衝撞之下,臺灣終於打破一黨獨裁的政治局面,黨外諸多力量匯聚、成立正式的反對黨,也迫使獨裁政權做出讓步,結束三十八年又五十六天的戒嚴時期。民主、平等與自由的夢想,三代臺灣人的「百年追求」,自此終有成果。

文章資訊
作者 陳健民
刊登日期 2020-09-26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