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當收藏家成為帝國邊疆的導覽者,重新理解文物背後的流動歷史──《帝國的東方歲月》

蔣竹山 2020-12-20
收藏
瑪雅.加薩諾夫(Maya Jasanoff)著,朱邦芊譯,《帝國的東方歲月(1750-1850):蒐藏與征服,英法殖民競賽下的印度與埃及》,貓頭鷹出版社,2020。

我喜歡讀帝國史,尤其是帶有全球視野的帝國史研究。從早期的《旅人眼中的亞洲千年史》、《帝國何以成為帝國》,到近來的結合物質文化與全球視野取向的《飢餓帝國:食物塑造現代世界》、《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奢侈與逸樂:十八世紀英國的物質世界》。最新一本同樣有這樣研究取向的,就是瑪雅.加薩諾夫(Maya Jasanoff)的帝國移民三部曲的第三部《帝國的東方歲月(1750 至 1850):蒐藏與征服,英法殖民競賽下的印度與埃及》。


人類歷史的政治發展上,民族國家是常態?還是帝國是常態?事實上,帝國是古今中外最持續不墜的權力形式與政治單位。在新帝國史的研究的浪潮下,過去的中心與邊緣不再是固定的。


學者們開始關注近代帝國的發展對國家的日常生活、社會組織與社會運動史的影響。像是日本帝國統治下的臺灣,可從比較的觀點來探討殖民地的統治特色,例如技術、觀光與博覽會。更可以從帝國的框架探討技術與近代東亞發展的關係,像是牛乳的使用、肥皂與農藥製品的出現。


更有學者結合世界史與社會史的角度看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轉變間的帝國。例如十九世紀末出現一種新觀點,即規訓帝國臣民意味著使大眾文明化,而不僅僅是培養菁英階層。研究者也嘗試將社會史與宏大敘事聯繫起來,所探討的不再是資本主義的擴張,也不是資本主義加上現代國家的構建。這批學者主張研究帝國史不該只是偏向單方面的故事,永遠只有一種聲音,而是該把帝國看成是一個充滿互動的整體。


之所以有這樣的轉向,全球史的功勞很大。傑瑞.本特利(Jerry H. Bentley)指出,有三個因素,促進了民族國家史到全球史的轉向。


第一,歷史學家和地區專家累積了歐洲以外地區的人和社會的許多知識。第二,全球帝國、全球戰爭和全球經濟的變動更使人清楚認識到,民族國家和個體社會都不能孤立地決定自身的命運。易言之,所有國家和社會的命運都不可避免地捲入了全球的網路體系中。第三,以往學術領域的專門化帶來知識結構的破碎化,阻礙了尋求更深層的歷史意義的努力。學者、教師、政府官員和大眾開始要求整合歷史知識,以形成看待歷史的新視野。


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歷史系教授蘿絲瑪麗.札嘎里(Rosemarie Zagarri)更指出:

 

我們正處於『全球轉向』(global turn)的時代。

這種轉向其實與以下幾點因素息息相關,例如跨國合作的成長、網路的出現、資本的全球交換的重要性日漸增加,以及國際恐怖主義的擴張,這些都促使全球化成為一種無論在大眾或學界都十分普遍的觀念。


為了要讓過去與現在對話,史家開始去找尋歷史起源及這種現象的發展。早在二十世紀之前,觀念是流通的,貨物及資本是在全世界流通;動物及細菌經常是在各種社會中移動。國家的邊界不是固定的,而是易變的和可滲透的。生活在過去的個人並非只是面對面的地區性居民;而是一種都市冒險或世界的公民。不僅是有錢菁英,就連貿易者、商人、船員,及一般男女都有許多機會去進行跨越全球的旅行。


帝國的東方歲月》,就有上述的特點。瑪雅.加薩諾夫(Maya Jasanoff)這本書是她 2005 年的早期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作,此次在晚近的作品都出版後,作為三部曲的最後一本,格外有特別意義。她所研究的大英帝國,處於 1750 至 1850 年帝國形成的世紀。


這一百年間,大英帝國從汪洋孤島,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國家,囊括全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在區域上,作者將焦點轉向於東方的地緣政治門戶印度與埃及。所關注的正是傳統觀念中所謂的帝國邊緣,在那,大英帝國遭遇許多複雜的文化差異。在文化相遇的過程中,作者處理的主角不是過去的歷史大人物,也不是社會史研究中常關注的民眾群體,而是現在全球史研究中最夯的文化相遇中間人──收藏家。透過這些收藏家與收藏的故事,加薩諾夫將這些蒐羅文物的故事,揭露出帝國的複雜性,像是權力與文化的糾結,或者是自相矛盾的相會。


這些人物有著名的帝國收藏家羅伯特.克萊武、拿破崙.波拿巴,到無名小卒斯圖爾特。當我們已經熟知各大博物館的展品如何呈現過去帝國時期的殖民地收藏特色時,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多重身分收藏家,正因為他們對文物的痴迷與自我塑造,成為我們探索帝國邊疆的重要導覽者,讓我更能理解文物背後的流動歷史。


當我們只關注許多博物館的印度及埃及收藏品的背後國家掠奪問題時,作者卻引導我們進行脈絡性的歷史思考,很多時候,其實是源自這些個人的品味與雄心。光是這點顛覆過去看法的視角「蒐藏與征服」,這書就值得推薦給閱聽大眾。 

(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本文收錄自貓頭鷹出版《帝國的東方歲月(1750-1850):蒐藏與征服,英法殖民競賽下的印度與埃及》
透過文物收藏的歷史,我們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帝國歷史。1790 年英國攻陷了南印度的邁索爾王國首都,當時有無數珍寶文物流入英軍手中,這次的征服改變了大英帝國的本質與方向,從此轉型為征服型帝國,而這些被掠奪的文物就是當時的見證者。 本書以帝國收藏家與藏品的視角,描繪百年間英國如何經營東方、遭遇困難以及與法國的爭奪主導權。最初英國就如同那些去東方尋找機會的邊緣收藏家,在國際上沒有什麼地位,安居於大西洋沿岸。但透過收藏,英國也塑造出帝國的使命感,漸漸形成一個後世所熟悉的征服型大帝國。而且這正是與法國對抗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並在此過程中將印度與埃及的領土收入東方帝國之中。
文章資訊
作者 蔣竹山
刊登日期 2020-12-20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